丰润县论坛

首页 » 问答 » 地理 » 华容白氏先贤传
TUhjnbcbe - 2021/7/22 23:23:00

华容白氏先贤传

白整

(一)

府君讳整,字思齐,北直隶顺天府丰润县人。明永乐四年乡进士。十二年,授知华容县事。

明初,伪汉储粮万艘于邑,邑人石蛮子又助之饷,久抗王师。明太祖衔之,迁怒于民而倍其赋。公至时,民无十金之产,轻去其乡。公劳来安定,开诚布信,与之更始。事无巨细,必与民商度而后行。又亟请于监司,缓输节徭,得允所请。故赋不窘迫,而官亦无废事。吏民怀信,鞭扑不施。数岁,民咸归乡里,趋事赴公,称乐土矣。

始华人未知学,设闾社二十余所,推太祖以恒言注六经法,为童子正其句读,疏其文义。自是弦歌之声,达于四境。又,大全诸书初颁,流传未广,乃延儒士集讲堂,躬自问难,以究其旨趣。华之文学,遂为岳属七邑冠。如陈君复、刘君仁宅、严君辚、李君寯,皆其所造士也。其后皆为名臣。

时北平营建宫殿,奉敕采大木于蜀山。山中大蜂如壶,蜇人立死。公教民夜半举火照之,蜂皆赴火死,终事无所害。任满升河南磁州同知,民不忍释,赴阙告留,改升武昌府同知,兼理华容县事。凡七任,垂二十一年,以老致*,贫不能归,遂家于华。父老曰:“白父母为吾民苦留于此,无家何以居,无丘陇何以葬?”于是,李氏以西城外宅售焉,何氏以南岸口纱帽山售焉。

公既定宅,自营寿域,往视其山曰:“佳城也,吾必卜筊于尔祖,许我则十筊皆阴。”何氏藏其筊,以请曰:“福地为福人留,蔑卜筮矣。”公不听,连掷之九,皆阴,何氏捧其筊而走,公竞掷之,果十皆阴。此以知神人协从也。

居林下又十年,许君杰新尹华,每事必咨而行,其有裨于民者数十事。公寿八十四岁,葬纱帽山之天穴。葬时,地师赞曰:“不尖不圆,府道知县,三百年后,及第状元。”孺人杨氏同茔。子孙仕宦科第不衰,祀华容名宦祠,祀岳州名宦祠,祀丰润乡贤祠。

严两山先生赞像曰:“呜呼,此吾华容前令,白候之写真也。侯在永乐中,始来吾邑,历宣德末,克允归秩。侯之孚我民也,出入戴星,内顾遑恤;庭无敲扑,门鲜呵斥;病剂之温,劳节之逸;稼筑之场,隩作之室;欲肇衣冠,化去珥笔;二十余年,始终如一。侯之孚我民也,自颠至末,情伪立见;如鉴之明,自昏达昕;苞苴不行,如水之清;开诚布公,片劄不用;颐指臂使,寸谤不生。至于今,谈者举手加额,过者垂泪展墓。而一草一木,犹及知名。《诗》称恺悌君子,民之父母。《传》谓老成旧望,国之典型。真媲桐乡之美,无愧屔山之灵也欤!”

录自《华容白氏志》

(二)

白整,字思齐,顺天府丰润人,乡贡,继周应规知县。慈仁浑厚,廉介不私。时以营建北京宫殿,率民采大木蜀山中,为法教避*虫,全活甚众。在县十二年,以满去。民奏留之,于是,擢武昌府同知,仍掌县事,又十年,致仕。贫不能归,民李氏赠地家焉。

录自明隆庆《岳州府志》卷之十三《宦绩列传》

(三)

白整,字思齐,顺天府丰润人,乡贡。慈仁浑厚,廉介不私。时营建北京宫殿,率民采大木蜀山中,多*虫,啮人立死,整为法教民避免。在县十一年升磁州同知,将去,民赴阙奏留,于是,擢武昌府同知,仍掌县事。整久谙民情,每有征发,率躬历与商度以应,情若父子。如是,又十年,以老致*,贫不能归,买李氏地家焉,遂为华容人,子孙仕宦科第不衰。

录自清乾隆《华容县志》卷之五《官师志》

(四)

白整,杏西社人。永乐乙酉举人,授湖广华容县知县。仁厚清廉,爱民如子。九载考绩升河南磁州同知。华容耆老赴阙奏留,改升岳州府同知,理华容县事。又十年致仕,囊橐萧然,无异其初。民不忍离,遂世居焉。祀乡贤。

录自清乾隆二十年吴慎纂修《丰润县志》卷之五“*事”

(五)

白整(.11——.1)字思齐,出生于明顺天府丰润县。永乐四年()进士,十二年()授华容知县。

元末明初,汉王陈友谅部储粮于华容,县人中有一名叫石蛮子的又竭力为他助饷。支持他抵抗朱元璋部。朱元璋因憎恨陈友谅迁怒于华容县民,加倍收取税赋。白整来县任职时,十田九荒,民生凋敝,百姓纷纷逃奔他乡。白整了解民情后,报请上司减轻税赋,暂缓征收,使人民安心耕耘。不久外逃的人都回归乡里。其时,县民求学风气不浓,全县只有二十余所乡学。白整下力整顿学校,推广经书,亲自正其句读,讲解文义。又请来儒士讲学,并以身示范,探讨学问,追求学习的乐趣。于是书声遍于县境,华容县学在岳州府各县中名列前茅。后任广西按察副使的刘仁宅、山西左参*的李俊、户部主事的严辚等都是他培养造就的人才。永乐年间,明成祖营造皇宫,白整奉命率县民赴四川采伐楠木。深山密林中,*蚊和猛兽极多。他教人用多种方法驱杀,保障了采伐人员的安全。

白整任华容知县12年后,擢升磁州同知。县民不愿他离去,派代表赴京请求留任。于是改任湖广道武昌府同知,仍兼任华容知县10年。他熟谙民情,廉洁奉公,每有大事先与县人商定后再行,所以得到百姓的敬重。62岁时因年老致任(退休),定居华容。

景泰七年(),白整寿84岁而终。

录自《华容年鉴·历史人物》

(六)

白整(-)字思齐,出生于明顺天府丰润县,永乐四年()考取乡进士,十二年任华容知县。

元末明初,历经多年战乱的华容十田九荒,民生凋敝,百姓纷纷逃奔他乡。白整到县任职后,报请上司减轻税赋,使外逃的人员陆续返乡。当时,县民求学风气不浓,全县仅20余所乡学。他认真整顿学校,推广经书,请儒士讲学,探讨学问,培养求学风气,华容县学在岳州府各县中名列前茅。广西按察副使刘仁宅、山西左参*李寯、户部主事严璘均是他培养的人才。永乐年间,明成祖朱棣下诏营造皇宫,白整奉命率县民赴四川采伐楠木。深山密林中有*蚊虫和猛兽,他教人用多种方法驱杀,保障了采伐人员的安全。宣德元年(),任华容知县12年后,擢升磁州同知,县民不愿他离去,派代表赴京请求留任。吏部于是将其改任湖广道武昌府同知,仍兼任华容知县10年。他熟谙民情,廉洁奉公,遇有大事与县人商定后再行,深受百姓敬重。宣德十年(),因年老致仕,定居华容。

景泰七年(),白整寿84岁而终。

录自年中央文献出版社出版《华容县志》(-)

江按:白整(-),字思齐,生于明洪武六年癸丑十一月廿八日,卒于明景泰七年丙子正月廿六日,享年84岁。葬县河东鼎山前纱帽山。

白整原籍北直隶丰润县杏西社,永乐乙酉年()乡试中举,永乐甲午年()莅任华容县知县。累计在任知县二十一年,是华容县历史上任职最长的知县。白整致仕后,因家贫无路费返回原籍,遂在华容安家落户,成为华容人。

白忠

(一)

白忠,字舜臣,整孙,上世顺天人。家屡仕宦,前元时,有仕至金紫光禄大夫者,失其名,整之曾大夫也。整既以循吏久于华容长,子孙县署中,忠其嫡长孙也。好学不倦,以天顺壬午中湖广乡试,明年春会试乙榜,遂留京师,授经讲艺,茹苦十年不归。至成化乙未成进士,授溧阳县知县,有惠*。值岁俭,疫大行,躬为调药饵分赈之,民赖以活者众,在官甫七月,遂卒,卒时,犹力起出数人罪。贫至不能具棺敛,溧父老为具棺衾,舁以归,更相与尸祝祀之,至于今未已。时溧阳人陈钺与忠同年,任华容,其事亦相类。忠孙汝翼,乡贡,兰阳知县,历两考,貤其父母。比当迁,以耿介忤上官,遂归。曾孙仁亦乡贡,桐柏知县,慷慨尚义,不肯诡随人。治狱多平反,有为冤家所诬者,当抵死,立辨释之。仁子起旦亦乡贡,鸡泽知县,有廉干名,兴起文学,浚井开渠,民赖焉。比入觐,坐卧一牛车,不宿旅舍,夜大雪,晨起盈车中,敝簏短衾皆沾湿,俱不愧清白子孙矣。诸孙以文誉起,振振未艾云。

录自明万历《华容县志》卷之六《人物上》

(二)

白忠,字舜臣,整孙。壬午举人,留京师,授经讲艺,茹苦十年不归。成化乙未进士,知溧阳县,甫至,值岁歉疫,忠躬为调药分赈,民赖痊活。仅阅七月,卒于官。卒时,犹力疾理冤狱,出数人。贫至不能敛,父老为具棺衾,舁以归,立祠祀之。时溧阳人陈钺,与忠同年,仕华容,事亦相类。

忠孙汝翼,乡贡,兰阳知县,历两考,貤赠父母。比当迁,以耿介忤上官,遂归。曾孙仁,亦乡贡,为桐柏令。治狱多平反。有为怨家所诬者,当抵死,立辨释之。仁子起旦,亦乡贡,知鸡泽县,有廉干名。兴起文学,浚井开渠,民赖焉。比入觐,坐卧一牛车,不宿旅舍。夜大雪,晨起盈车中,敝簏短衾皆沾湿,起旦无忤色。

录自清光绪《华容县志》卷十《人物志》

(三)

白忠,华容人,进士。持身谨慎。甫期,卒于官。

录自清嘉庆《溧阳县志》卷九《职官志》

江按:白忠(-),字舜臣,号竹轩,生于明宣德八年癸丑十月八日,卒于明成化十二年丙申三月廿八日。白忠系明天顺六年壬午举人,成化七年乙未科进士,官至江南江宁府溧阳县知县。

白汝翼

白汝翼,字辅之,号一湖。明正德十一年丙子()举人,嘉靖间任河南开封府兰阳县知县。

明褚宦纂嘉靖《兰阳县志》卷之六《官师志·知县》载:嘉靖年到任七员……白汝翼,湖广华容县人,由举人任知县。

古心斋主撰

白起旦

(一)

白起旦,湖广华容举人。明万历中(万历二十二年,即年)任邑令。明敏端介,为民兴革,权贵莫桡。常乘驴至田间,劝民浚井树桑。

先是,户曰编,征用三等九则例,富影贫差,产废徭存,丛害滋甚。又,仓斗级赔累,每至倾家,公悉详允革除。当事者,丁止征银一钱,余尽摊入地亩,斗级、召募、应役,于杂派内征银十两,为修盘用,至令称便。

创泽阳书院,躬自课诲士子,多所成就。

以不阿权贵挂冠去。子竹以进士为名臣。

录自(清)王锦林纂修《鸡泽县志》卷之十四《宦迹》

(二)

白起旦,按《鸡泽县志》,起旦,湖广华容人,任鸡泽知县,询察民隐,兴利除弊,不避权要,以骨鲠不阿,竟挂冠而去。子竹以进士为名臣。

录自(清)陈梦蕾编纂《古今图书集成·明伦汇编·氏族典》

(三)

白起旦,华容人,由贡生知鸡泽县,有廉干名。兴起文学,浚开井渠,民赖焉。必入觐,坐卧一牛车,不宿旅舍,夜,大雪盈车中,晨起,敝簏短衾,皆沾湿。起旦无忤色。

录自《大清一统志》卷二百七十九

白竹

(一)

白竹,字长倩,豪于饮,性阔略,不拘仪节。由进士累官至建昌守,以廉著。监司某惑于御史,有所诘难,竹不自白,遽解印绶,归。监司惊,挽谢不可得。里居,泊然无营,久之,起守琼州,清白如前,迁粤东督学。卒诗文偶为之,不存稿,故世鲜传者。

录自清乾隆《华容县志》卷之八《人物志》

(二)

白竹,字长倩,万历庚戌进士,累官至建昌守,以廉著。有婺妇讼冤,竹为直之。忤御史,移监司庭诘,竹不自白,遽解印绶,归。监司挽谢不可得,里居泊然无营。晨起扃户读史,午乃通宾客,杯酒欢谈,竟日夕为常。再起,守琼州,清白如前。迁广东提学副使,未赴任,卒。年六十三,无子。建昌、琼州祀名宦,崇祯壬申祀乡贤。

录自清光绪《华容县志》卷十《人物志》

(三)

白竹,字长倩,华容人。貌伟而皙,髭髯如戟。性亢爽,有异怀,豪于饮,阔然不屑一切。万历癸卯举于乡,庚戌进士,累官至建昌守。以廉著。有婺妇鸣不平,竹为直之。已见制于御史某,不得已稍移,监司某不解其由,庭诘竹,竹不自白,遽解节庭前。明旦,且卜舟祷水言归矣。监司大惊,亟挽谢,不可得。时年五十余无子,室有孕妾,床灶弗利徙,请稍待。竹慷慨厉声喝之曰:此自有造物者存,听之尔耳。底家空乏,至称贷不能得。里居十余年,泊然无营。其言论风旨,造次辄有可录。诗若文偶一为之,不遗稿。晨起重扃,读史不通客,近午,则亲旧。至时痛饮徹夕以为常。郡县概绝问候。

一日,其同年有丘兆麟以司饷过华造门,值竹大醉,不为礼。兆麟懃懃有招隐意,竹张目不答而别。久之,起琼州守,清介如建昌时。迁粤东督学,未底任。辛未卒,年六十三,无子。崇祯五年壬申祀乡贤,建昌、琼州祀名宦。

录自(清)严首升《濑园文集》卷之五《白竹传》

(四)

按《岳州府志》,竹,字长倩,华容人,万历间进士。累官至建昌守,以廉著。起琼州守,迁粤东提学。清介如前。郡祀名宦。

录自(清)陈梦蕾编纂《古今图书集成·明伦汇编·氏族典》

(五)

白竹,字长倩,貌伟而皙,髭髯如戟,性亢爽,有异怀,豪于饮。阔然不屑一切。万历庚戌进士,累官至建昌守,以廉著。有婺女鸣不平,竹为直之。已,见制于御史某,不得已,稍移监司庭诘,竹亦不自白,遂解印庭前。明日,且卜舟言归矣。监司大惊,挽谢不可得,里居十余年,泊然无营。晨起重扃读史,不通客。久之,起琼州守,清介如建昌时。迁粤东提学。祀乡贤,琼州祀名宦。

录自清康熙《岳州府志》卷二十三

(六)

白竹,字长倩,万历庚戍进士,累官至建昌守,以廉著。有嫠妇讼冤,竹为直之。忤御史,移监司庭诘,竹不自白。遽解印绶归。监司挽谢不可得,里居泊然无营。晨起,扃户读史,午乃通宾客,杯酒欢谈,竟日夕为常。再起,守琼州,清白如前。迁广东提学副使,未赴任,卒。年六十三,无子。建昌、琼州,祀名宦。崇祯壬申祀乡贤。

录自清光绪《华容县志》卷十《人物志》

白圭

(一)

白圭,字元伯,博极群书,尤以沉思,默识胜尝,肄业君山,经岁不闻咿唔声,时冷然笑,盖所得有深焉者。弱冠,受知马中丞自强。已,与王鲁为督学董其昌所特赏,聘致幕中,掺选*,名噪一时。顾皆数奇不第,以明经终。董先生尝为二公惜,乃二公曾不介介也。归,年五十余。一夕寒甚,闭目隐几,家人探其手足,皆僵然,莫敢惊问,但侍立左右。已而大笑,曰:图书易象,积疑数十年,今豁然矣!子远,奇才也,惜乎早矢。

录自清乾隆《华容县志》卷之八《人物志》

(二)

白圭。字元伯,崇祯岁贡。独行古处,爱身如玉。不事生产,屡困乏。自论文外,与人无一言。弱冠受知余中丞自强、董太史其昌。太史尝曰:“余于江右得徐子,于楚中得白子,皆天下士”。

录自清光绪《华容县志》卷十《人物志》

(三)

白圭,字玄伯,华容人。其先世整,丰润人,令于华,遂家焉。故白氏多慷慨,善激烈,有燕赵遗意。而圭独循循有儒者风,犹窦氏书痴也。博览群书,靡弗通晓。然不屑记录,一以思胜。尝住君山方丈,经年寂然,不闻咿唔之声。仰面构思,睛定息微,有如虚室。时或冷然而笑,户外人莫解所以,其自得有如此者。平生不事生产,屡困乏,不屑意与人语,自论文以外无一言造次,相接亦必有语可录。弱冠受知佘中丞自强,因与其子给谏昌祚为莫逆之交。无何,为董太史其昌所特赏,明噪一时。游京师逾年,方领矩步,未尝一入狭邪,比归。值大饥,有死于路者,捐杖头以瘗之。其为文多模楷先辈诸大家,病在质胜。晚年纵意疾书,又伤于过奇,故其文日佳,日益不售。董其昌为之叙曰:连城众人之知玉也,抱璞卞氏之知玉也,九合众人之知仲也。三北鲍子之知仲也,余于江右得徐子,于楚中得白子,皆许以天下士。余言至今未酬,有以二子为口实者,余不为色变,诚知之也。圭年五十七,以明经终。远近无知与不知,皆为圭惜而终,未尝不服其昌之知人也。圭临终,正襟匡坐。其子若侄,雅论拱揖而别,见家人辈绕床哭,不稍动容,徐徐摇手,以指画胸曰:必尽之躯,无为庄生所笑。盖庶几有所得者。长子治能世其业,第二子深,子子远,奇才也,早夭,有文传于世。

外史氏曰:董史氏之知白子,可谓知人矣。其言不酬不稍悔,诚知其人也。今世所知人,则何异姑布君平之流,但以富贵期人,幸而言中,则口实不然,则以为讳乎?白子独行古处,爱身如玉,好学深思,老而不倦,时时称说董史氏,不敢忘厚之至也,如白子者,乃可谓不负知己也哉!

录自(清)严首升《濑园文集》卷之五《白圭传》

白菶刘好恺

白菶,字百扬。刘好恺,字暨仁。两人皆性颖悟,积学能文,厚重简默,后进咸宗之。以数奇不售,菶仅以明经终。恺终于诸生。

录自清乾隆《华容县志》卷之八《人物志》

白兼

(一)

白兼,字谦一,康熙己丑进士,工举子业,下笔千言立就,持行不苟,人称长者。而惜无年。安乡张明先为作小传。

录自清乾隆狄兰标纂修《华容县志》卷之八《人物志》

(二)

白兼,字谦益。康熙已丑进士,工举子业,下笔千言,操行不苟,惜不永年。同时有张其章,字石野,举明经,亦工制艺,著有《四书辨难》行世,两人名相埒,安乡张明先太史数称之。

录自清光绪《华容县志》卷十《人物志》

白芳

(一)

白芳,字又芳,珏孙。由县庠入监,考授州同知。事母以孝闻,秉性公直,里中有疑事,得芳片言立剖。康熙三十八年,河水暴涨,垸堤将溃,时令郭手挽之,坐镇裂堤,芳设法补救,堤竟无恙。五十三四连年大水,芳力呈请发公帑修筑。有江北流民占垦诸垸淤荒,民多失业,芳复同耆老等,呈控藩宪,业还众姓,里人至今德之。

录自清乾隆狄兰标纂修《华容县志》卷之八《人物志》

(二)

白芳,字又芳,珏孙。由县庠入监,考授州同。华邑河水暴涨,垸将溃。芳坐裂堤,百计?救,堤得完。连年大水,芳呈请发帑修筑。有江北流民占垦淤荒,民多失业。芳同耆老呈控藩司,业还众姓。

录自清光绪《华容县志》卷十《人物志》

白冠玉

(一)

白冠玉,字海仙,优廪生。为人慷慨豪迈,广交游,工古今体诗。玉沙王子寿比部器重之。左爵相总制浙闽,招入戎幕,以功洊保知府。将之任,诣城隍神,自誓不妄取一钱。初任福建同安县,同甫经兵燹,下车购获巨逆数人,并抢掳械斗花会,勒索路钱诸首恶,悉置之法。裁甲头胥差陋规,捐资雇募家丁,不准需索分文。修双溪书院,创建考棚。士民赖之,立词祀焉。宋朱文公尝为同安主簿,同人有“前朱后白”之谣。寻擢任兴化府。修筑南安陂,溉田无算。未几,卒于官。左爵相称为“闽海循良第一”。子寅亮、炳麟,俱庠生。

录自清光绪《华容县志》卷十《人物志》

(二)

白冠玉,字海仙,华容人。诸生,历官福建兴化知府。有《小香山房诗钞》。

临湘李藻亭茂才避寇来华容以诗见投和其韵

秋声如雨落空庭,忽动哀弦未忍听。

短鬓应从今夜白,寒镫犹作故乡青。

归心引梦来还去,酒力输愁醉易醒。

太息离踪无定所,江湖到处一浮萍。

录自(清)徐世昌辑《晚晴簃诗汇》卷一百六十八

白人虎

(一)

白人虎,字啸谷。枭勇有胆略。甲寅之变,赴石首乞援兵,克复县城。随投效钦差曾爵帅营,以*功保守备。蕲水战没,照守备阵亡例,议恤世袭,云骑尉,子定燮承袭。由都司保至花翎副将,加总兵衔。旋病卒。

录自清光绪《华容县志》卷十《人物志》

(二)

从曾国藩船舱里出来,彭玉麟又招来杨载福、李孟群及澄海营营官白人虎、定湘营营官段莹器、中营营官秦国禄、清江营营官俞晟、向导营营官孙昌国等,再具体商定明日火攻细节。第二天,湘勇水师分四队,与周国虞兄弟指挥的太平*水师摆开了阵势。第一队由白人虎率领二十条快蟹,每条快蟹上架设一个炉灶,炉灶上安一口直径五尺的龙头大锅,锅里装满茶油,油中放着棉纱,船尾堆满劈柴。锅旁有七八个勇丁,人人手里拿着劈山斧、铁钳,锅边立着三个大铁墩。船头船尾另站三十名弓箭手。第一队的任务是烧砍铁锁。第二队由彭玉麟亲自带领,集中一百条战船。船上装着浸满油的火把和几十个不封口的布袋,每个布袋里装半袋*豆。湘勇们都不知*豆做什么用,只是遵命执行。一百条战船上载着二千名精壮水勇。第二队的任务是保护烧砍铁锁的那二十条快蟹。第三队由杨载福带领,也是一百条战船,二千号水勇,船上也装满火把、*豆。这队的任务是在铁锁断后,猛冲过去。第四队由李孟群率领,保护老营和辎重船只。由于半壁山和富池镇陆营的失利,太平*水师的情绪受到波动。少数人鉴于武汉战役的失败,对湘勇有一种畏惧感。这两天,水营逃跑上百人。国虞、国材、国贤兄弟逡巡在江面上,鼓励士气。多数人相信这六根铁锁的威力,必定可以将湘勇的船只拦住。论人数,太平*水师虽有六千,但武昌新败,战船被焚毁一半,船上的火炮、弹药也丢失。仓促之间,在蕲州至田镇一带搜集二百多只渔船,强拉来作为补充,毕竟作不了大用场。人员也有一半是从陆营中临时调来的,几乎没有受过训练。在装备条件和人员素质上,太平*明显不如湘勇,唯一可仗的是横在江面上的六根铁锁。周国虞清楚这一切,心里也颇为担忧。他自己守卫中间一段,国材守北段,国贤守南段。吃过早饭后,远远地看到上游黑压压一片,像乌云似地压过来。周国虞吩咐打出准备迎战的令旗,下令不待湘勇船立稳,便先下手。

白人虎指挥的第一队顺流飞一般下来了。白人虎是华容人,家中饶富,从小强悍不羁,不喜念书,专好棍棒拳击。战火在湖南烧起后,他认为立功当官、显亲扬名的时候到了,便捐资募勇。湘勇水师过洞庭湖时,白人虎率部投*,曾国藩命他组建澄海营。这次他受命做先锋,一心要拿个头功。他戴着铁盔,身穿布满铜钉的战袍,手执一杆长枪,昂然立在第一条船上。白人虎的船离铁锁只有二十丈了,周国虞手一挥,守卫在铁锁边的水手们便纷纷射出箭来,快蟹上的湘勇不少人中箭落水。白人虎抡起长枪,一边挡箭,一边高喊:“不要怕,向前冲!”

船头船侧的藤牌一齐高举,围成一道墙,桨手死命划着,船在艰难中向前进。彭玉麟的第二队也赶到了,急忙向太平*的船和排上扔火把,太平*的火把也向这边丢,许多火把在空中相遇,一起掉进江中。彭玉麟命令,将未封口的布袋用手绞紧缺口,向太平*的船头扔去。这些布袋一落到对方的船上,*豆便从袋里滚出。太平*水手们先还不知袋子里装的何物,待一看到是*豆时,便一个个叫苦不迭。原来,这些*豆很快撒满船头、甲板和舱里,人踩在上面,犹如脚踏滚轮一般,立即摔倒,再爬起,又摔下去。太平*船上,水手们一个接一个倒下,湘勇拍掌狂笑:“倒了,倒了!”

周国虞气得咬牙切齿。就在太平*水手们成批跌倒的时候,燃烧着的火把一齐从湘勇船上飞过来。船被烧着,熊熊火起,如几团火球在江面滚动。杨载福的第三队也趁势赶到。箭在飞,火在烧,刀枪相碰,鼓角雷鸣。湘勇为升官发财,个个不顾生死,凶狠狰狞;太平*为活命谋生,人人奋勇硬斗,强蛮顽梗。铁锁上游爆发一场亘古未见的恶仗,只见双方死伤的人一个个掉进水中,未死的在江浪里挣扎,已死的随波逐流,江水已被鲜血染红。半壁山似在低首垂泪,长江水也在呜咽悲号。这时,白人虎乘机将船划到铁锁边,龙头大锅里的茶油早已烧得沸腾,点上火,“砰”的一声,仿佛酷日跌进锅里,火光冲天,烈焰腾空而起,湘勇们忍受着炙人的高温,将铁锁拉进火焰里煅烧。另外十九条快蟹也划到铁锁边,船上的大锅一齐点着火。锅旁的勇丁,个个被烟火熏得火辣辣、晕乎乎地,汗水如大雨般将全身浸湿。他们干脆把上衣全部脱光,露出油光黑亮的胸脯,魔*似地在锅旁火中晃动。一个年轻的湘勇被热气熏得头晕目眩,忽地一阵发黑,一头载进锅里,立即被滚油烈火烧得血肉模糊,发出一股恶臭。锅旁的湘勇同时惊叫着,本能地向后退。白人虎一个箭步冲到锅边,双手抓起死者僵硬的双足,猛地一拖,拖出一个无头无肩的半截人来,顺势往江中一丢,用长枪指着后退的湘勇吼道:“继续烧,谁敢逃,就戳死在这里!”那几个勇丁只得重围在锅旁,用铁钳夹着铁锁在锅上烧。看看铁锁烧得差不多了,白人虎命令将铁锁夹到铁墩上,几个手拿大斧的人奋力劈砍。砍了几斧,居然断了!满船一齐喝彩。白人虎立在船头,高喊:“铁锁烧断了,弟兄们加油啊!”周国材正带着北岸的船队过来支援,见白人虎耀武扬威地乱叫,气得肺都炸了,他弯弓搭箭,“嗖”的一声射过来,正中白人虎的左目。白人虎惨叫一声,从船头栽进水中。湘勇们眼睁睁地看着他被江浪卷走,谁也不想救,也不能去救。定湘营营官段莹器与白人虎是至交好友,见白人虎被射死,便指挥战船向周国材驶来。快要靠近的时候,段莹器恶狠狠地叫了一声,飞身跳到国材的船上,抡起手中大刀,向国材扑来,随后又有几个不怕死的湘勇也跳过船。周国材没料到湘勇这般凶悍,几个胆小的兵士吓得直往舱里躲。周国材挥刀迎战。段莹器出身船夫,自投湘勇以来,就是凭借着敢打敢斗爬上营官的位置,现在一要为好友报仇,二又仗着湘勇已占上风的势头,愈战愈勇。周国材船上功夫本来欠佳,船一晃动,一身本事使不出来。斗了十多个回合,可怜一个忠良之后,竟成了段莹器的刀下之*。段莹器杀得性起,又砍倒几个,再拿起火把,从船头到船尾放起火来,最后又纵身跳回自己的船。就在这个时候,铁锁又有好几处被烧化砍断,杨载福指挥第三队按预定计划猛冲过去。杨载福杀得眼红,将衣帽全部脱去,仅穿一条短裤在船头指挥。第三队二千湘勇水师见杨载福如此,一齐脱去衣帽,乱呼乱叫,为自己助威壮胆。他们顺流东下,遇船便烧,见人就杀,转瞬间船到武穴,天忽然转起东风来。杨载福斗志甚旺,命令所有战船掉头回驶,借着东风再杀回田家镇。彭玉麟指挥第二队向下冲。彭杨两队将太平*水师夹在中间。北岸桂明、多隆阿见江上火起,知中路水师已发起进攻,也乘机向驻扎在田家镇上的秦日纲大营猛攻。田镇上的防兵,两天前已抽调二千人过江支援半壁山,北岸力量减弱了。桂明、多隆阿的绿营,本不是太平*的对手。这时因南岸陆师及江面水师的得势,也增添了勇气,双方激战,势均力敌。塔齐布、罗泽南乘势占住半壁山和富池镇。安设在半壁山上的炮台,全部被湘勇占领,反过来将火炮一个个向太平*战船轰去。从田家镇到武穴三十里江面上,太平*水师渐渐处于劣势。周国虞气得暴跳如雷,他对身旁将士狠狠地叫道:“今日横竖是死在这里了,先杀他一百个垫底。”

摘录自唐浩明《曾国藩·血祭》

(三)

白人虎,字仙居,号啸谷,白文漠之子。生于年9月16日,系汝弼祖仁公三房后裔,华容县万庾镇双堰村人。

咸丰三年春,征讨太平天国,授予守备府世袭云骑尉之职。反叛首领王光顶、丁魁生等,聚集一千多人,因地方官害怕逃跑,后盘踞县城,花钱招募兵勇,与白鹤山、刘福星、严平章等地方绅士带兵去剿灭叛*,在万庾镇与敌大战。人虎右大腿受伤后,还手刃二十多人,趁着胜利的形势继续追击敌人,收复县城。叛*溃散奔逃至石邑(今湖北石首),又领兵追击到焦山河,捕杀叛*数十人。叛*非常怨恨,率领大*分三路进攻,因寡不敌众,县城再次落入叛*之手。县令宋昌期战死。因不忍心县城百姓被祸害,效仿春秋时期楚国大臣伍子胥,后荆州提督李光荣率*鹤鹏、*程带兵驰援华容,白人虎率先与叛*在板桥大战(今胜峰乡板桥湖),斩杀敌*千余人。县城再次被收复,荆州将*宋毅佰,被封赏为五品官员。

后白人虎带兵剿灭巴陵(今岳阳地区)郡陈家林的叛*,活捉叛*首领王光顶的父亲。白人虎以老年人不应当诛杀,后将其押赴省城,华容县城西南九都(今南县南洲镇),叛*有一百多只船,在当地焚烧抢夺。白人虎带兵围剿斩杀敌*数百名,捣毁船二十余只。又带兵到塔市驿,抓捕处决叛*首领丁魁生家眷。号召各地积极剿灭叛*,各地团练皆响应,叛*残兵被彻底剿灭,县城被完全解放,白人虎立下了很大功劳。

后来被曾国藩正式调入湘*在营,命令招募训练水师,修理船炮,驻扎新滩口防守太平*的进攻。白人虎日夜不停,自掏腰包购买粮食数百担分配给水师营。后来武昌城被湘*攻克收复,被任命为守备一职,并跟随水师出征。年9月29日,在蕲州钓鱼台与太平*的恶战中死于枪口之下,时年38岁。

大战结束后,皇上下诏,参照正五品守备之标准,按惯例发放抚恤银三百两,封为正五品云骑尉。世袭完时,给予后代正七品思骑尉,并将其忠义事迹写成传记。后来湘*攻克南京,供奉于湖湘昭忠祠,战事详情彭刚传记有记载。白人虎有三个儿子,长子定燮,世袭公职任副官*门,次子定理,三儿子定职,都各有所成就。

当有危难之际,怕死之人退避与向前迁不在少数,甚于屈身于叛逆之事。如果在此危难之际去诛杀叛*,在*中任职之人都嫌麻烦,何况一个读书之人。在*中不知生死,在外以怕受到外界的利诱,不是真的读书之人。从白人虎深藏的早已坚定了忠义之心,凭借其快速果断的勇气,所以能随机应变,率正义之师,得以诛灭叛*,不是一般的读书之人。

白鸿章撰,原载《古今华容》年第2期

白隆宇

白隆宇,儒士,膂力过人。咸丰四年三月,土匪薄城,隆宇率勇防堵泥雨中,昼夜不息。五月二日,贼蜂至。隆宇出死力督战,城陷殉之。时庠生闵善言,亦以击贼受重伤,成残废。知县狄准予详免岁考。邑人为醵钱置田,赡其家。

录自清光绪《华容县志》卷十《人物志》

j

1
查看完整版本: 华容白氏先贤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