丰润县论坛

首页 » 问答 » 常识 » 怀旧贾汪庙会记忆
TUhjnbcbe - 2021/7/4 18:17:00

以上为广告

贾汪乡村的庙会

段绪*

在我们贾汪各个乡镇,不知道是从哪时候兴起,每年春天,都要隆重举办几场庙会,也就是农产品交流会。比如三月三号的大泉会,三月十一的汴塘会,三月十九的青山泉会,三月二十的紫庄会……我记得小时候贾汪最热闹红火的庙会要数泉河村的四月初八庙会。

我的外婆家在泉河村,四十年前外公外婆健在的时候,一到逢会的日子,我就整天长在那里,所以现在仍对当时泉河四月八会的盛况记忆犹新!

泉河村逢会是在每年阴历四月八号,一般会期为三天。那时,一听说逢泉河四月八会,从四面八方赶来的小商贩们,可是忙得不轻。他们有的拉着架子车或推着独轮车过来的,有的是骑摩托车,或开着手扶拖拉机过来的,像奔赴战场似的,早一天浩浩荡荡地在泉河村的街头巷尾置起摊位了。

那时每到泉河村逢四月八会,不用叫广播,附近村子以及周边,比如江庄、汴塘、大吴、塔山耿集的乡镇的人也都知道。像憧憬春节一样
  

村供销社那十来间筒子屋更是门庭若市,母亲们给孩子扯布做衣服,媳妇们买针线香皂,姑娘们买发卡和雪花膏……窄小的筒子屋里,人潮汹涌,络绎不绝。这是一年之内村供销社收入最丰润的时候。 

 

在村供销社和国道,是相隔二十多米的一片空地,成了卖小孩玩具和吃食的中心。

这边是吹糖人儿的,那一点点的糖稀在他们的手里象变魔术一般,三吹两扭就变成了孙悟空、猪八戒……

那边是捏泥人儿的,他们灵巧的手变幻无穷,一块小小的泥巴很快就变成了婀娜多姿的嫦娥、精灵可爱的小兔、灵巧妩媚的梅花鹿……

红缨枪、拨浪鼓、喜剧木人、像碗一样大的小*篮……哪一件玩具,不招小孩子们喜欢?蒜泥凉粉、一块块煎得香酥的肉饼,一串串透着亮泽的糖球......哪一样吃食不让小孩子们馋涎欲滴?如今街面上已很难再看到它们的身影,但儿时的回忆却永远珍藏在心里。

从泉河村通向大泉镇的路道上,摆满各式各样的农具,有扫地的扫帚,扬场的木锨,锄草的锄头,割麦的镰刀,犁地的犁,扫地的抓勾子,砍柴的斧头,拉庄稼的架子车……这是男人光顾的地方,他们这问问,那看看,挑着各自中意的农具。当然,也少不了买点烟叶回家卷旱烟抽,这是他们最开心的时候了!从没见那个男人买过衣服鞋帽,一年四季穿着补丁打补丁的衣服,在他们看来,一年四季在地里摸爬滚打,很少走出贾汪,穿新的纯粹是浪费,不如省下钱,给老婆孩子换新衣服。让人感觉朴实中透着一股心酸……

三天的交流会,往往是第一天摊位少点,就像是预热阶段。第二天,很多商贩还会挤进交流会,摊位也随之增多。而交流会的人群,也在最后一天达到了顶峰。有些人第一天第二天没有看中的商品,都会在第三天的正会购买。

记得四月初八会,看大戏是老年人的最爱,高高大大的戏台子下嗡嗡嘤嘤挤满看戏的人。台上的穿着古装的男女演员在卖力地唱,台下的观众也在卖力地叫好!虽然不是专业团体,但有声有色的表演,也能吸引很多人驻足观看。到正会的头天晚上,往往还有电影可以看。那年月,没有电,更没有电视与网络,这些来泉河村安营扎寨的商贩们晚上的娱乐生活,相对枯燥无味,上山看电影不仅给泉河村带来新气象,也给外来商贩带来无穷的乐趣。还没等天黑,在泉河村后山上那片空旷的场地上,排满一个个小板凳等。大人们在家里招待客人,喝点小酒后慢悠悠的,天上黑影才屋里出来,和小商小贩一道,成群结队地拉着家常上山看电影。我们这些小孩子,早就抢到了有利的位置,坐在小板凳上急嗷嗷地等着了。夜幕降临,电影场上已是万头攒动人山人海。那时庙会放映的都是老电影,最多的影片是《红灯记》、《孙悟空三打白骨精》,还有外国电影南斯拉夫的《桥》、朝鲜电影《卖花姑娘》等,却能吸引成千上万的人不顾疲惫劳累前来观看!

自从外公外婆去世,我为了生活常年在外打工的原因,已有二十多年没赶泉河四月八会了,听说这几年四月八会不在泉河村举行了,迁移到大洞山风景区的茱萸寺里,成为真实的庙会。

随着时代的进步,社会的发展,我们贾汪人对赶会要求也简化了许多,人们不再为赶会投入过多的时间和精力。特别是进入互联网时代后,足不出户,拿着手机就可以在网上解决吃、穿、用的问题。现在的庙会无论如何演变,也不会出现从前那种万人空巷的盛况!不过,我倒希望家乡一年一次的四月初八庙会,能像从前一样红火起来,这样会让我们贾汪乡村人有所等待,因为只有等待才能让如今快节凑的日子慢下来,让我们贾汪乡村人心中有了盼头!

本文作者简介

段绪*,大吴街道东段庄村人,自由职业者,爱读书,喜欢写一些乡村生活有温度的文字,在报刊和网络平台发表作品多篇,有作品获奖!

转发告诉更多人~

↓↓↓

征稿启事

征稿内容:

贾汪地区的人文、历史、地理,奇闻异事等;

贾汪老照片、珍贵资料;

贾汪突发事、新鲜事等;

其他有价值的文章。

征稿要求:

作者须保证对其作品拥有合法的著作权,图片版权需保证归投稿人所有。作者一经投稿,即视为授权本

1
查看完整版本: 怀旧贾汪庙会记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