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家营乡,隶属于河北省唐山市丰润区,地处丰润区东北部,东与滦州市相连,南与银城铺镇搭界,西接太平路街道,北与王官营镇、姜家营乡为邻。
刘家营乡辖12个行*村:前刘家营村、后刘家营村、北贾庄村、魏庄子村、北大树村、东杨家营村、拔子村、小营村、铁城坎村、曹庄子村、李家沟村、贾家洼村,乡人民*府驻前刘家营村。请看刘家营12个村村名的由来和历史故事!太神奇了!
前刘家营 始建于明朝。据《丰润县志》(民国10年重印册)记载:刘家营属板桥镇27屯之一。前、后刘家营原系一个村。相传该村在明朝时称李家庄,原村址在现村西北部,至清朝时周围村庄以营为名的较多,据说与“旗户”定居有关,因该村刘姓居民增多,故改名为刘家营。后分为两个村,此村在南,称前刘家营,沿用至今。
后刘家营 始建于明朝。据《丰润县志》(民国10年重印册)记载:刘家营属板桥镇27屯之一。前、后刘家营原系一个村。相传该村在明朝时称李家庄,原村址在现村址的西北部,至清朝时周围村庄以营为名的较多,据说与“旗户”定居有关,因该村刘姓居民较多,故改名为刘家营。后分为两个村,此村在北,称后刘家营,沿用至今。
北大树 据《丰润县志》(民国10年重印册)记载:大树庄属板桥镇27屯之一。相传此村建于明朝,因村东有一棵大树,故取名大树庄。后由南向北将一庄分为三个村,此村居北,称北大树。
贾家洼 据《丰润县志》(民国10年重印册)记载:相传在村东北角有几座陈姓坟墓,原有陈姓和贾姓几户在此建庄,称陈家窝铺。清代陈姓居民迁往西杨家营,贾姓居民搬到村南洼地建庄,故称贾家洼,沿用至今。
东杨家营 始建于唐朝。据《丰润县志》(民国10年重印册)记载:杨家营属板桥镇27屯之一。相传唐朝征东大将薛仁贵在此路过时经雨,就把盔甲晾开,此村得名晾甲营。又因有一条小河把晾甲营分为两庄,本村居东,故称东晾甲营,后被人叫白称东杨家营,沿用至今。
北贾庄 始建于明朝。据《丰润县志》(民国10年重印册)记载:贾家庄属板桥镇27屯之一。相传明末从山东迁来贾氏兄弟二人在此建庄,称贾家庄,后居民增多,分为两个庄,南为大贾庄,北称小贾庄。后小贾庄改称北贾庄。
魏庄子 始建于明朝。据《丰润县志》(民国10年重印册)记载:魏家庄属板桥镇27屯之一。相传明朝永乐年间,有魏氏三兄弟从山东枣庄迁来,在此建庄,以魏氏定名,称魏家庄。清末改称魏庄子。
拨子 始建于清朝。相传故制有“十里一铺,五里一拨(亦称墩)”,看守烽火台。该村系古“拨”所在地,大约在清初时建村,故称拨子,沿用至今。
小营 据《丰润县志》(民国10年重印册)记载:小营属板桥镇27屯之一。相传唐代该村南有个小兵营,屯过兵,建村后称小营,沿用至今。
铁城坎 始建于明朝。据《丰润县志》(民国10年重印册)记载:铁城坎属板桥镇27屯之一。相传明代建村时,有一梁姓大户,大门的门坎为铁制,以此定村名为铁门坎村,以后演变成铁城坎,沿用至今。
曹庄子 始建于明朝。据《丰润县志》(民国10年重印册)记载:曹家庄属板桥镇27屯之一。相传明朝末年,有曹姓在此建庄定居,而得名曹家庄,后改称曹庄子,沿用至今。
李家沟 始建于清朝。相传在明朝时有李氏三兄弟由山东移至原迁安县,清朝时又从迁安来此落户,因姓氏和地形而名,称李家沟,沿用至今。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