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观看视频
近日,货车司机被罚款后服*自杀事件在网上闹得沸沸扬扬。
事件回顾
4月5日,金某驾驶货车进入丰润区姜家营治超站岗亭接受路警联合检查。执法人员发现该货车北斗定位系统未在线运行,涉嫌违反道路运输有关法规,依法将车辆引导至治超站院内暂停,并告知金某到治超站证照室接受进一步核查。金某没有立即到证照室接受核查,而是自行离开现场。后经调查发现,其到附近供销社购买农药,返回治超站到证照室窗口咨询违法行为处罚标准。
工作人员根据《河北省道路运输条例》规定,告诉其类似违法案例查实后罚款元。咨询期间,尚未实施处罚行为,双方无过激言行,也没有发生言语和肢体冲突。在没有征兆的情况下,其从裤子口袋内掏出事先购买的农药快速喝下。证照室工作人员发现金某喝下的不明液体是农药后,及时报警并拨打急救电话。在场医院,经医院全力抢救,救治无效去世。医院临床检验诊断,公安机关认定金某系服用大剂量“敌草快”农药自杀身亡,家属对此无异议。
事发后,唐山市相关部门陪同家属到事发地查看了全程视频资料,如实向家属通报了公安机关和有关部门的调查结果,并协助家属及时处理善后。
据悉,网上还爆出疑似死者金某临死前发出的遗书,还有其遗孀的声明。
金某遗书
金某遗孀声明
货车司机一天大概能挣—元钱,刚一出车就被罚款元,作为三个孩子的父亲、又肩负养老责任,金某一时无法接受。他最终选择了喝农药自尽,当晚因抢救无效死亡。
目前此事还在调查中,具体细节还有待后续调查结果。网友对此事讨论主要集中在以下几点。
执法者不近人情
交巡警执法过程严格,机械化按章办事,没有具体深入了解货车司机涉嫌违章的细节,导致最终悲剧。但作为执法者,依法办事也是情理之中,执法者也是一线人员,发现北斗设备掉线,按规处理也是应该。
货车司机一时想不开
金某作为家里顶梁柱,一家老小都需要他来供养,因一次罚款而寻短见,令人惋惜。
北斗终端设备质量不过关
据业内人士透露,北斗终端设备质量堪忧,还不如普通行车记录仪管用。而且安装费、服务费等都很贵,全由货车司机自行承担。
北斗安装的每一项费用都算到最低,每年安装和验证服务费要花上元,开车不小心超过4个小时要罚元,一年被罚2-3次是很正常的事情,每年1/10的收入都在这里被罚完了。
道路交通相关规定不合理
还有一种说法是,当前相关规定不合理。法律规定卡车司机不得连续驾驶4个小时,如果到达4个小时需要停车休息,北斗同时也会起到对卡车司机驾驶的监管作用。
可遇上堵车或是路程远的时候,货车司机无可避免都会超过4小时驾驶时间。这时候司机就进退两难了,要么当即停车:扣6分,罚款元;要么选择关闭北斗:“故意破坏卫星定位装置或者恶意干扰、屏蔽卫星定位装置信号”,罚款-元。
在逢年过节客流高峰期时,服务区还会张贴禁止大型货车驶入的告示,货车司机的处境更是艰难。
为什么非得装北斗导航,不能用其他类似设备代替?使用过程如果掉线,所有责任全部由司机承担,是否有失公允?
以上问题,希望后续能得到妥善解决。
1
地铁从业者
压死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
从大货车金某的悲剧,不免感同身受:地铁员工苦规则久矣。检查、考核、规定、制度……为什么成了地铁员工的噩梦。
正如北斗导航,原本是起到一个保护作用,监管货车司机违章的工具,结果却成了业内人士的负担。
地铁公司里各种规定、检查原本也是为督促员工进步,保障地铁安全,而随着层层落实,原本工作的初衷也早已变形,广大员工为了完成任务而敷衍、抵触。
01
未及时签名被考核
在地铁的各个现场岗位,几乎都一样,每天都要签阅几十份文件、每天要填大量的检查巡视记录,甚至上班下班、吃个饭或者短暂休息一下都要签名,而且少签一个名字就至少要被考核。
讽刺的是,发文件的人很多文件自己都还没看过,却要求员工每天看几十份文件,而且还必须一份一签名,一个都不能漏。执行到后期,仿佛已不是为了让员工贯彻学习了,而是为了签字而签字。
02
吹毛求疵的检查
接着上文的“签字门”继续说,不要以为一线团队及时补完签字就能万事大吉,道高一尺魔高一丈,检查人员还会进行抽问,人不在现场还会进行电话抽查……
如果检查无果,他们还会继续在鸡蛋里挑骨头。提一纸白卷回去是没法交差的,总需要象征性问出一个问题。正是因为层层施压,才会造成敷衍迎检、过分检查的恶性循环。
03
一厢情愿的霸王条款
在地铁公司,是不是会让员工签署一些“保密承诺”“奋斗者协议”等文件,一式两份,公司、员工各保存一份。(有的地铁公司是一式三份,员工所在团队也要留底,便于秋后算账有依据)名义上是自愿,但也没法拒绝。
如果不签,会遭到清算,哪个专业少了几个人,少了谁,挨个问话,直到说服你签字。好在地铁公司也是形式主义大行其道,签了就签了,大部分情况也就是多产生一些废纸,很多人即使把文件搞丢了也不会有影响。但若是后续在类型事件栽了跟头,就只有被公司拿凭据杀鸡儆猴了。
2
地铁没那么简单
成年人的崩溃就在一瞬间
如果没有这次货车司机事件曝光,或许大多数人就不会了解大货车司机的苦与汗。也正如大多数人对地铁公司不理解一样。
地铁公司工资不高,工作也不轻松,下了班还要继续忙这做那,一系列条条框框的奇葩规定,说出来都没人会相信。
“你不是站务员吗,怎么还要做这些?”
“你不是地铁司机吗,怎么还要写新闻稿?”
“你不是在地铁做检修吗,怎么还要求你做PPT?”
……
若不是生活所迫,谁不愿意找一份安全安逸的工作?谁不愿意踏踏实实睡个好觉?
若不是位低权轻,谁又想在制度条款的缝隙中钻空子耍小聪明,被工作逼得丑态百出,苦苦求饶呢?难道地铁员工是不要自尊吗?
压力来自领导,制度没有完美,如此环境下,总会需要人付出代价,但想问的是,为什么受伤的总是一线人员,什么时候能角色互换一下?
金某用生命换来了外界对货车司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