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后宫座落于国家级开发区──南沙区的大角山东南麓,面临珠江出海口的伶仃洋,依山傍水,风景秀丽,为广州旅游美景之一。天后宫楼殿阁塔,依山而建,殿宇辉煌,楼阁宏伟。集北京故宫的建筑风格与南京中山陵的建筑气势于一体,被誉为"天下天后第一宫"。在当今世界多座天后分灵庙中,南沙天后宫巍峨壮观可谓屈指可数。
今天,阿南给大家说说南沙天后宫的那些事儿,景点、传说、历史、文化……这里齐了
天后宫的前身是建于明代南沙鹿颈村的天妃庙,清乾隆年间经修复后,定名为元君古庙,抗战时期被日本飞机炸毁。一九九四年,由霍英东先生倡议并捐资万港元重建南沙天后宫,并于年5月10日(即农历三月廿三,天后诞辰日)举行了隆重的落成庆典。
值得一提的是,自年天后宫重建之后,南沙地区便没有再遭受过强台风的正面袭击。所以,南沙人民能够安居乐业,南沙能够繁荣发展,都得益于天后娘娘的庇护和保佑呢!
每当早晨,日出东方红胜火,珠江口及浩翰的伶仃洋上经常霞蒸雾罩,天后宫依山傍水,沐浴朝晖,似海市蜃楼,又胜人间仙境,是广州难得观日出的好地方。
天后林默,民间称之为妈祖,是中国乃至世界公认的海上保护神。关于天后的生平,民间流传着许多美丽动人的故事。据说,北宋建隆元年(年)三月二十三日,妈祖诞生于福建省蒲田湄洲岛一户官宦人家,父亲林惟悫què,母亲王氏。她出生至满月,一声不哭,因此,父亲给她取名"默"。
天后自幼聪慧伶俐,与众不同,七岁就能独立生活;八岁私塾,过目成诵;十岁梦香成佛,朝夕诵圣;十三岁得《道典秘法》,超度世人;十六岁观井得符,为人治病,行善济世,救助海难。宋太宗雍熙四年(年)九月初九,她在海上救人时以身殉难,年仅28岁。正所谓"人行善事,死后升仙"。人们把林默的殉难之事传颂为"羽化升天",并立庙奉祀,虔诚敬奉。
宋元以来,妈祖屡受朝廷赐封,至清代时被封为至高无上的"天后"。据资料显示,现今世界上约有一亿多人信奉天后,有二十多个国家和地区建有天后庙,寄托着信众祈求风调雨顺、逢凶化吉、国泰民安的美好愿望,形成一股巨大的精神力量。年9月30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府间保护非物质提名的妈祖信俗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妈祖信俗成为我国首个信俗类世界遗产。
南沙天后宫景点小知识
No.1天后圣像
高达14.5米的天后石雕圣像,天后圣像是用块花岗岩石砌成的,象征着天后娘娘在一年天中,天天都在保佑着风调雨顺、国泰民安。大家知道,以往的天后雕塑,天后头上的冕旒一般为九旒十二珠,而南沙天后宫的天后雕像,冕旒为十二旒十二珠。这样就使天后这一民间信仰上升到了与佛、道、儒三教并驾齐驱的同等地位。
No.2天后宫大门
踏上宽14米,高7米的入口,我们可以看到"南沙天后宫"五个贴金大字,这是由原全国宗教协会主席赵朴初先生生亲笔题词的。
No.3山门
走过妈祖圣像会有一座器宇轩昂的山门,就是天后宫的正门。室内左右分别供奉着"千里眼"和"顺风耳"这两尊神像。相传,千里眼和顺风耳是殷纣王的兄弟,哥哥高明,眼观千里,弟弟高览,耳听八方。
在殷国和周国打仗时,周国用计将两人杀死。但两人的灵*未死游荡于桃花山上,兴风作浪、贻害百姓。天后知道后,用法力收复了两兄弟,两兄弟被天后的法力所折服,愿为天后效力,于是成为了天后娘娘得力的助手和护卫。
No.4钟楼鼓楼
山门两侧是钟楼和鼓楼,内置1.6吨重的铜钟和直径1.2米的牛皮大鼓。每天晨暮,钟鼓都会按时作响;如果遇到节庆,这里更是钟鼓齐鸣,一派喜气洋洋的气氛。如果,有兴趣的游客可以免费去敲钟打鼓哦。
与钟楼相毗邻的是明成祖碑亭和郑和碑亭,《御制弘仁普济天妃宫碑》和《天妃灵应之记碑》分立其中。明成祖《御制弘仁普济天妃宫碑》下面的驮碑者,名曰赑屃(读必戏)又名霸下。
提起这个赑屃,还有一段传说呢。传说赑屃(霸下)是龙王之子,力大无穷,在上古时代霸下常驮着三山五岳,在江河湖海里兴风作浪。后来大禹治水时收服了它,它服从大禹的指挥,推山挖沟,疏遍河道,为治水作出了贡献。洪水治服了,大禹担心霸下又到处撒野,便搬来顶天立地的特大石碑,上面刻上霸下治水的功迹,叫霸下驮着,沉重的石碑压得它不能随便行走。因此,我们现在看到它总是吃力地向前昂着头,四只脚拼命地撑着,挣扎着向前走,但总是移不开步。霸下和龟十分相似,常被误认为龟,但细看却有差异,霸下有一排牙齿,而龟类却没有,霸下和龟类在背甲上甲片的数目和形状也有差异。霸下又称石龟,是长寿和吉祥的象征。如果大家想万事如意的话,别忘了摸摸它。
No.5献殿
南沙天后宫的献殿供奉着"蹈海天后",四海龙王持圭(guī)在两旁站立着,这充分显示了天后作为海上女神的领导地位,寓意天后女神统领四海龙王的安澜利运。
在正殿与献殿之间两侧是"灵慧楼"和"嘉应阁",它们的名字是由于宋代时期对天后褒封的号而命名的,现在这里是专门介绍天后信仰,交流天后文化的处所。
No.6正殿
南沙天后宫的中心——正殿。
进殿首先映入眼帘的就是用千年檀木雕刻而成的天后像,以及从天后故里湄洲妈祖庙点睛分灵出来的出巡软身天后像。大家知道,现在呈现在我们眼前的这尊用千年檀木雕刻而成的天后像,是我们从福建莆田妈祖老家"请回来"的,一同"请来的"还有天后宫寝殿中一尊天后坐像。
提起南沙天后宫自年重建以来的首次大规模修葺,我还有一个真实的故事告诉大家呢:年11月的一天,一位30多岁的陈姓潮州男子来到天后宫,对景区工作人员说妈祖托梦称其"天后像"被白蚁所蛀。梦醒后,他一路从香港、澳门、珠海寻找妈祖的被蛀身,最后得知南沙有个天后宫,于是驱车2日从潮州来到南沙,终于认定了天后宫寝殿的像就是他梦中所见被蛀身。起初,天后宫的工作人员并不相信他所说的话,但后来工作人员经不住潮州男子的执著,检查之后发现,天后宫寝殿及正殿的妈祖塑像确实出现了较为严重的白蚁蛀蚀,随后,陈先生表示由他出资重塑妈祖像,并对南沙天后宫原先很多宫殿内饰不符合传统规制的地方,一并捐资进行改正,其中包括在大角山上新建一处供市民休息的"朝天阁"。所有工程完工预计耗资了多万元,全部由陈先生承担。为此,南沙天后宫也全面展开了重建开光12年来的第一次修葺。年10月26日(阴历九月二十六日),天后宫举行了隆重的新的妈祖塑像开光仪式。
大家看,殿内高悬9米高的是清代雍正、乾隆、光绪时期的巨幅御笔敕匾。侍立在天后两旁的陪神是:宋、元、明、清四朝中,与天后传说密切相联的八尊文臣武将。值得特别指出的是,正殿的八尊陪神,是南沙天后宫成功的独创。因为各地天后宫(包括湄洲祖庙)的陪神,除千里眼、顺风耳外,其他都很不统一,大多是随各地民间习俗,随意配祀的。而南沙天后宫所确定的八尊陪神,皆为历史上曾受天后庇护,又对拓展天后信仰作出过重大贡献的著名历史人物。这不但丰富了正殿的内容,加重了祭拜的氛围;而且更重要的是,这些陪神都是从人到神,这就有力地证明了主神天后从人到神的客观改变。因此,湄洲祖庙都表示,如果扩建祖庙的正殿,将效仿南沙天后宫,选祀相同的八尊陪神。
No.7寝殿
再前面的宫殿就是天后娘娘起居休息的地方,名曰寝殿
它位于正殿之后,是天后宫中最后一座殿堂。殿内供奉的天后坐像,就是我前面提到的重塑的天后像了。
新的天后塑像披着撒满"金水"的纱巾,塑像面容丰润,左手握有一册书卷,右手持一根银白色的拂尘,显得金碧辉煌、超尘脱俗。大家看殿里周围的布置,已与先前有了很大的改变,这些新的器具和摆设亦都是陈先生出资添置的。从这闺房中,我们可看出天后是一位十分艰苦朴素的民间女子。
No.8南岭塔
南岭塔高45米、共8层的塔就是"南岭塔"。大家一定会问:为什么要修这个塔?,为什么是8层?据传,修南岭塔的原因大致有四个:一是用高度来平衡右侧较高的大角山主峰;二是应了所谓"左青龙"的说法;三是天后既为海神,就应该有指路导航的建筑物在此;四是该塔作为人们登高眺望的建筑,它同时亦是一座标识物。至于塔的层数是8层,与其它塔单数不同,是因为民间传说中有这么一条不成文的规定,即男神仙的代码是单数,女神仙的代码是双数。天后是女神,因此天后宫内,无论是阶梯、瓦楞还是对联的单联(上联或者下联)字数,都是呈双数的。
另外,景区内还有大角山炮台多座,与东莞的沙角炮台遥相守望。
当年鸦片战争,硝洇滚滚,写下了中国人民抗击英帝国主义可歌可泣悲壮的一页。大角山炮台还是第一次鸦片战争中国人民向外国侵略者打响第一炮所在地,现今炮台内弹痕残壁,依稀可寻
(完)
文源:南沙天后宫
编辑:阿南
南沙旅游ha旅游
美食
活动
分享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