丰润县论坛

首页 » 问答 » 地理 » 彻悟大师纵释迦与达摩令我舍净土,我亦不敢
TUhjnbcbe - 2021/3/20 8:01:00
腊月十七

净宗十二祖彻悟大师圆寂日

彻悟大师(~),清代著名高僧。讳际醒,一字讷堂,又号梦东。因退居红螺山资福寺,故又称“红螺资福际醒大师”,中国净土宗第十二代祖师。

清十二祖红螺资福际醒大师赞颂

印光大师

遍通经史,冀为世导。

一病方知不可靠,研穷各宗奥。

均难证到,专主净土教。

示众法语利益多,

念佛伽陀悉包罗。

全真成妄只此心,

全妄成真亦非他。

不变随缘宜随净,

随缘不变莫随讹。

人若依此义修持,

光寿当同阿弥陀。

彻悟大师略传

(恭录于《净土圣贤录白话》)

际醒,字彻悟,号讷堂,俗姓马。京东(河北)丰润县人,年幼时精通经典史籍。剃发出家后到处参访各个讲席。广博通达法性及法相两大宗派,对于法华一心三观及十乘的要旨,特别有心得。后来,参访广通寺的粹如纯禅师,探究明心见性的大事,两人应对之间互相契合,纯公于是为他印证。后来,纯公迁到万寿寺,彻悟便继承他在广通寺的席座,而在广通寺策励后学,当时的宗风因此而大振。

彻悟大师有一次说:“永明延寿禅师,乃是禅门的一大祖师,尚且要归心净土,何况现今是末法时期,更应遵承永明禅师的遗风。”于是专修净土法门,主张宏扬净土宗。每天只以极短的时间会晤宾客,时间一过则只是自己礼佛、念佛而已。接着迁至觉生寺担任住持。很快又退居到红螺山的资福寺,因僧众仰慕其德望,追随他而来的人愈来愈多,资福寺于是成了丛林。彻悟大师终日为法为人,内心始终没有丝毫的疲厌,一心一意只以净土为依归。每当开示演说如来救苦与乐之恩德,常常自己感动地随声落泪,听讲者也莫不涕泣沾衣。彻悟禅师的语录有二卷,其中的开示尤其恳切至要。

略言:“在我们生死的关头,只有二种力量。一者‘心力’,临终时心绪纷乱变化多端,心念偏执何处,生死便趋向何处。二者‘业力’,就如同人负债一样,业力强者就先牵引生死。业力最大,而心力更大,因为业报本无自性,全依于心,因此心力重大能使业力增强。如今以‘重大的心力’而修净业,则净业强,他日报尽命终,必定往生西方,而不生于他处。如同大树大墙,平常就向着西方而倾斜,他日若倒塌,绝不可能向他处倾倒。什么是‘重心’(重大的心力)呢?我们修习净土法门的人,信念最重要的是在于深;愿力最重要的是在于切,因为信念愿力深切的缘故,一切的邪说不能动摇迷惑,一切的外境尘缘不能牵引流转。假使我们正在修习净土法门之时,达摩祖师忽然现前,命令我舍‘净土’而趋‘禅宗’,可以立地成佛,我也不敢从命。又即使释迦如来忽然现身,告诉我更有其他的殊胜方便、胜过于净土者,命令我舍此从彼,我也不敢依从他的教导。这就是所谓的‘深信’。假如赤热的铁轮,旋转于我们顶上,也不因为这种痛苦,而退失往生之愿。又若转轮王胜妙五欲的依报现前,亦不以此为乐,而退失往生西方净土之愿。如此逆境和顺境到了至极之处,尚且不改所愿,这就是所谓的‘切愿’。信深愿切,这就是所谓的‘重心’,以此重心修净业,净业必强,而业强则往生极乐世界的净业成熟。极乐净业若成熟,娑婆世界的染缘便已尽了。因此临命终时,虽然希望轮回的境界再现于前,也不可得啊!虽然希望阿弥陀佛极乐净土不现于前,也是不可能的!然而此信愿,最重要的是必须在平时就努力培养,届时自然不会误入歧路。譬如古代大德临命终时,六欲天的童子次第接引,皆不去,而专心至诚等待阿弥陀佛的接引,等到佛现前才肯往生。临命终四大分散时,是何等痛苦难忍的时刻啊!而天人的接引,又是何等殊胜快乐的境界啊!假如平常信愿不是到十分坚固的地步,正当此时面对此境,心还能强作主宰吗?””

又说:“曾有修禅者问:‘一切诸法,悉皆如梦。娑婆固然是梦,而极乐亦是梦,同是一场幻梦,修行又有何益呢?’答:‘其实不然,七地菩萨以前,仍是梦中修道。无明的这场大梦,虽是等觉菩萨犹是眠而未醒。唯有佛陀一人始称‘大觉’。当迷梦的幻眼未睁开之时,苦乐皆是清清楚楚宛然似有,与其在梦中受娑婆之苦,何不在梦中受极乐之乐。何况娑婆之梦,是从梦入梦,辗转不断地沉沦昏迷。而极乐之梦,是从梦入觉,逐渐至于大觉。幻梦之名虽然相同,但所‘梦’的境界,实在是不相同啊!怎可一概而论呢?”

清仁宗嘉庆十五年(年)二月,彻悟大师预知时至,于是向护法的信众辞行,并嘱咐说:“虚幻的因缘不会长久,虚度了此生实在很可惜,你们各个自己应当努力念佛,他日来年在极乐净土好相见。”临圆寂的半个月前,示现疾病,命令大众助念佛号,彻悟大师见到空中幢幡无数,自西方而来,于是告诉大众:“净土之相已经现前,我将向西方归去了!”

到了十二月十七日申时(下午3~5时),又告诉大众说:“昨日见到文殊、观音、势至三大菩萨,今天又蒙阿弥陀佛亲来接引,我往生去了。”大众更加恳切高声地念佛。彻悟大师此时面向西方端坐,合掌凝视说:“称一声洪名,见一分相好。”说完后结手印而往生。

大众都闻到异香飘散在虚空中。往生后开着龛柩七日,彻悟大师面貌如生,头发由白变黑。火化后获舍利子百余颗。世寿七十岁,僧腊四十九年。(彻悟禅师语录)

评曰:“禅师既通达禅宗又通达教理,而却唯独归心于极乐净土。考究彻悟禅师精严的修行,教导后学之至诚恳切,与净土宗历代的祖师大德,有如同一个典型啊!永明大师所谓的‘有禅有净土,犹如带角虎,现世为人师,来世作佛祖’,我于彻悟禅师身上即见到了。”

彻悟大师开示

彻悟大师通宗通教,归心净土。专以净土为说,恒常讲演,劝人念佛,为其所化者一时遍于南北。撰有《念佛伽陀》、《彻悟禅师语录》等。

彻悟大师一生教眼圆明,将“真为生死,发菩提心,以深信愿,持佛名号”十六字,楷定为念佛法门一大纲宗。并以此进一步演绎为净宗修持八大要领,认为此八种事,各宜痛讲,修净业者,不可不知!

净宗修持八大要领:

真为生死,发菩提心,是学道通途。

以深信愿,持佛名号,为净土正宗。

以摄心专注而念,为下手方便。

以折伏现行烦恼,为修心要务。

以坚持四重戒法,为入道根本。

以种种苦行,为修道助缘。

以一心不乱,为净行归宿。

以种种灵瑞,为往生证验。

印光大师对《彻悟禅师语录》非常推崇,认为彻悟大师所开示的法语,是可以继往圣,开来学,惊天地,动*神的文句。只有从大光明藏里面流现出来的智慧灵文,才会有这样的能量啊!

一个净业行人真能依彻悟大师的《语录》来行持,决定可以俯谢娑婆,高登极乐,为阿弥陀佛的弟子,作莲池海会的良朋。

让我们遵循彻悟大师临终嘱咐:幻缘不久,虚生可惜,各宜努力念佛,他年净土好相见也!

图文综合整理自网络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1
查看完整版本: 彻悟大师纵释迦与达摩令我舍净土,我亦不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