丰润县论坛

首页 » 问答 » 常识 » 恭和电台恭和家园丁德泗张静芬回首百岁人
TUhjnbcbe - 2021/3/3 18:09:00
哪里有最好的白癜风医院 http://pf.39.net/bdfyy/bjzkbdfyy/

编者按:

在记忆中回首人生,在平凡中收获生命的感动,时代总会因人而伟大。

摊开历史的相册,一张张老照片,那些曾经难以忘怀的热血岁月,仿佛在眼前浮现。

因为经历,人生才得以丰润;因为老一辈人的默默付出,我们的时光里才有了诗与远方。

本期恭和电台,与大家分享恭和家园入住长辈——丁德泗、张静芬夫妇的人物故事,一起感受他们的不凡人生。

致敬峥嵘岁月

品味不凡人生

—正文—

亲爱的恭和家人们,大家好。我是本期恭和电台的主播陈燕。

今天分享的内容与以往不同,为您讲述的是一对入住恭和家园的长辈——丁德泗爷爷、张静芬奶奶的人生故事。在这次采访中,我们收获的不仅仅是感动,还有对老一辈人无私奉献的真诚敬意。

91岁的丁德泗爷爷是 的老兵,也是一名大学教授;90岁的张静芬奶奶在北师大附属实验中学教书育人长达40年,培养了一波又一波的莘莘学子。

当丁爷爷指着照片中那个瘦瘦的、拿着枪的孩子说:“那一年,我才0岁。”故事,就这样开启了……

(以下内容源自丁德泗、张静芬长辈纪实口述)

丁德泗爷爷

自述

最难忘的*旅生活

最值得的美好纪念

0岁投笔从戎刻骨铭心的剿匪行动

年10月1日,新中国成立。这一年,我0岁,在读大学二年级,正巧赶上全国轰轰烈烈的剿匪行动。作为一名年轻小伙,我主动报名前往贵州参加了这场行动。我所在的团是由贺龙、邓小平、刘伯承所领导的中国人民解放*第二野战*第5兵团。

丁德泗从*照片

当时我们授命前往贵州剿匪,条件很艰苦,每个人都是手持步枪加手枪。贵州潮湿炎热,每个人的身上都长满了虱子,其痒难忍。

记得有一次,我们所住的阁楼被土匪包围,经过激烈的战斗,有4位战友光荣牺牲,那个场景成为我刻骨铭心的回忆。

丁德泗从*照片

走过 见证*博诞生

年,即剿匪行动结束后的第二年,一场保家卫国的 战争正式拉响。恰逢国家战略发展需要,而我的身体素质较好,所以被选入空*航校学习轰炸机。在航校毕业之后,我被分配到了东北,参加 ,期间主要负责管理美国的空*俘虏。

丁德泗 纪念品

年,为庆祝祖国10周年大庆,*事博物馆开始正式筹建。因为参加过 ,我以空*的身份和全国各地优秀*人一起,被调到北京参与筹建。年,*事博物馆建成后,我就留在了北京空*院校,一直到年,部队院校调整。由于当时北京的外语老师比较稀缺,所以我选择转业做一名外语老师,来到北师大附属实验中学(原北师大女子附属中学)教书。

回首这漫长的15年*旅生活,是我这一辈子最值得的纪念。

不忘初心

半生戎马再启新程

任教北师大附属实验中学传道授业解惑

北师大附属实验中学的学生品学兼优,从这里毕业的学子,个个都很有出息。这给了我很大的压力,也给予我更多的动力,立志成为更优秀的老师。

在北师大附属实验中学教书年后,我被调去支援北师大第二附属实验中学,之后又在教育学院上课,最后还幸运地被邀请前往中央电视台讲课。

北京师范大学徽章

学无止境老年出国进修

我对更高知识的追求,从未止步。为进一步提升自我,已经56岁的我,毅然选择去美国进修三年。我们国家领导人对知识分子一直都是极为尊重的,当时,国家副主席王震还特意为我在家中举办欢送宴。

王震与丁德泗

从美国学习进修完回国后,我来到大学当老师。这一教,便是悠然漫长的15-0年。

现在回忆起我的40年教学生涯,一半在重点中学,一半在大学。但是,不管在哪里,我都兢兢业业做好自己的教师工作,没有辜负国家、*、人民和自己的期望。

张静芬奶奶

自述

40年执教生涯

桃李满天下

我出生于年,幼时,经历过八年抗战的艰苦生活。年,抗日战争胜利,这时母亲、父亲已相继去世。

年,我被复员到北平。因为我想求学,高一时,我以同等学历考入北京师范大学国语专修课。但是我不以专科为满足,又进一步考入北京师范大学历史系。年,在北京师范大学顺利毕业,同时拿到国语、历史两个双学位。1岁,我作为一名优秀毕业生,实习结束,我直接被分配到北师大附属实验中学(原北师大女子附属中学),成为了一名光荣的人民教师。

莘莘学子国之栋梁

在北师大附属实验中学,最大的感受是:学校的纪律性好。每到深秋,学校门口的柿子树硕果累累。但是,从来没有一个学生去摘里面的柿子。很多人都惊叹,北师大附属实验中学的纪律是真好!

正是由于严谨的教学纪律,这里的学生都成为了祖国的栋梁之才。当时有很多学生,因为家庭条件困难不愿意上学,经过老师们的动员后,他们最终都返回校园,并且未等到毕业就被分配到了特别好的单位。看到他们为祖国效力,这是我作为老师的骄傲和自豪。

还有一年,国家在毕业生中召开动员大会,号召学生们参与祖国石化建设,学习地质,开发矿产。大会刚结束,就迎来大家的纷纷报名,包括很多女孩子。所以中国地质大学(原中国地质学院)的很多教授都是出自北师大附属实验中学。

北京师范大学建校九十周年纪念

浓浓师生情不忘母校恩

作为一名教师,我和学生的关系,是亦师亦友亦姐妹。年,有一群学生们来探望我,她们的平均年龄是8岁,虽然都已白发苍苍,甚至有的还坐着轮椅,但她们激动地说:“我们有这个机会与老师相聚,特别高兴。”这是我作为北师大附属实验中学老师的至上光荣。

还有一位学生,让我印象特别深刻,为了响应祖国号召,他在大西北的深山老林工作了一辈子。前几年,他从咸阳给我打过一个电话,说“一辈子都忘不了母校,感谢母校给了他克服一切困难的精神。特别想念母校和母校的师生。”后来,我才知道这是他在得了癌症后,临终前一天所打的电话。那个年代的师生情谊,是内心深处最真挚的爱。

退休后写书继续发光发热

在退休后,我开始在家中伏笔写书,参与过由哲学家任继愈先生主编的《中国古代的造船与航海》丛书编写。这本书是一个系列,一共将近本,每一本是一个专题。退而不休,老有所为,才能老有所乐,因为不断精进,我们的生活也愈发精彩。

回国养老

遇见恭和家园

被爱与美好重重包围

晚年我们决定回国养老,选择搬进恭和家园生活,几乎每天都有学生前来探望,他们在这里订餐,陪我们叙旧。有学生的陪伴,时刻都很热闹。直到这次新冠肺炎疫情爆发,全院封闭管理。学生们无法进来探望我们,但还是在

1
查看完整版本: 恭和电台恭和家园丁德泗张静芬回首百岁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