敢于发声的主题,拥有感情的报道
评消息《七年上诉冤屈未伸张》
题材典型,导向正确
*和*府为了保护农民群众的合法权益,先后发出了不少有关的法律、法规和文件,然而这些好的*策和措施传到下面,常常被一些干部的官僚主义、形式主义所堵塞和歪曲。这篇报道,抓住了这个带有普遍性的题材,从大令公庄村的选举及最后的落实结果,对某些地方干部的官僚主义、形式主义作了深刻的揭露,为百姓伸张了正义,所以才会在报道发出后,在社会上引起了巨大反响。稿件播发不到半个月,河北省委、唐山市委、丰润县委一行近20人,代表省委省*府到新华社专程汇报,感谢新华社客观、准确、负责任的报道,同时表示诚恳接受批评,并通报了对相关责任人的查处意见。要求全省各级干部以“大令公庄事件”为活教材,举一反三,吸取教训,从根子上抓干部作风转变。这样一来,这篇消息真正达到了揭示问题,引发思考,有所作为的需要和目的。对比的写作手法
七年前的案件“由22名工作人员组成调查组,经过2个月的调查,花费几十万元,调查组形成了长达页的调查报告。至于"落实"的结果,有关负责同志不约而同地表示,省里交办的问题已彻底解决。各部门还出示了厚厚一沓"落实报告"。”
以为耗费了巨大人力物力的案件一定可以解决,村民却说,为了"伸冤",7年来又是卖房子,又是卖牲口卖粮食,如今却被告知要拿回罚款必须先写检讨,打人的杨金明还成了村里新任的*总支书记。
前期的耗费如此之大,可最终落实的结果却不尽人意,文章运用强烈对比的写作,用“页的调查报告”,“令人咂舌的落实开销”,与最后的结果形成对比,将反差描写的更为强烈,突出这则消息更深一层的含义:部门的作为,落实的过程中的问题,从何而来,引人思考。
用具体事实说话
首先选择描述典型事实,《七年上诉冤屈未伸张》开篇写到七年前村民在村委会选举时,因按自己的意愿投票而遭到打击报复,交代事件背景。
紧接着借助直接引语来说话,村民们哭诉“为啥俺们村上百号人的事儿惊动了上上下下一二百名干部,大伙告状花了18万多元,咋到如今还是没讨回公道”。借助村民的话,更直观的表达了事实,直观的表达了村民们的情绪难处,将整个事件报道得更加完整。“为了申冤7年来又是卖房子,又是卖牲口卖粮食,其实要求很简单,挨打说法要有个说法,打人凶手要受到制裁”。作者通过添加背景材料,让公众更明白事情的来龙去脉,显示其背景意义。这些村民自己的话,既清楚的交代了事件的来龙去脉,又清晰明了的将村民们的情绪表达出来,是一篇有感情的新闻消息。策划精细,采访深入
由于“大令公庄事件”时隔七年之久,情况十分复杂。为了掌握真实准确的第一手材料,4名记者冒着生命危险,冲破地方*府层层阻力,在6天没日没夜的采访中、与采访对象展开了多次激烈交锋。
记者从数十万字的采访资料中捕捉最有新闻价值的素材,从十多个部门、多名采访对象中采集出关键的证人证言。
采访作风的深入,是影响一则消息深层内涵的重要原因之一,也是作为一名记者的基本素养。这篇消息采访作风之深入,是值得敬佩和称道,值得我们学习的。
新闻工作者要在工作实践中善于使用新闻手段,准确全面地反映群众的呼声,及时高效地上达群众的意愿,形成强有力的舆论威势,促动各级公仆去积极解决群众最忧虑的问题,实实在在地满足群众的利益要求。大令公庄的村民7年前在村委会选举中按自己的意愿投了票,没投上级指定的候选人的票,竟被县*法机关个别人和村干部拘禁殴打和残暴报复,媒体报道后上上下下一二百名干部去“认真”查处,却让打人凶手没惩反升。这样的问题,作为媒体,不敢碰,不吱声。但新华社的同志们深明其理,义不容辞地去为群众代言、伸冤,努力通过新闻报道来实现群众的利益,从而表现出自己“敢为百姓鼓与呼”的大勇大智。这是这篇消息的最精彩之处,也是最值得所有新闻工作者学习的地方。排版
张一帆
文字
张一帆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来源:河北省住建厅网站
粉丝们都在看-经典歌曲大全,唐山人都听过!
这位兄弟火了,今天唐山都在传他!
唐山奶奶带起孙孙去赶集,一不留神就火了!
唐山丰润的一家子竟然因为这个上了电视!
省*府做了批复,唐山开发区优化整合大调整!看这里↓↓↓
迁西:一场车祸背后竟然隐藏着天大的阴谋!不寒而栗!
车站出的事,太可怕了!唐山人都看看,警惕!
就在刚刚!唐山又地震了?你感受到了吗!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