丰润县论坛

首页 » 问答 » 问答 » 敢于发声的主题,拥有感情的报道评消息
TUhjnbcbe - 2021/1/19 11:57:00

评析《七年上诉冤屈未伸张》

1

客观报道,立场不偏不倚

在《七年上诉冤屈未伸张》这篇报道中,作者以自己来到大令公庄回访,村民哭诉:花了18万还没讨回公道开始写;接着写河北省委成立调查组对村民上诉事件形成页的调查报告,省委又派设专门的落实小组花费一年多时间落实,客观的给我们展现整个事件的来龙去脉。我们都知道,大令公庄事件已时隔七年之久,而为了掌握真实准确的第一手材料,为了进行此次报道,4名记者冒着生命危险,冲破地方*府层层阻力,在6天没日没夜的采访中,与采访对象展开了多次激烈的交锋。记者更是从数十万字的采访资料中捕捉最有新闻价值的素材;从十多个部门、多名采访对象中采集出关键的证人证言,正是因为如此深入的采访,报道内容才更显真实客观。在这篇新闻中,作者站在不同位置,从不同的侧面,对一事物同他事物之间的联系,进行分析、比较,去报道新闻事件背后的问题,以一个旁观者的角度去客观的报道整个事件,无形中增加了新闻的客观性真实性。

2

多用直接引语,对比突出重点

针对大令公庄村在村委会选举时,村民没投上级指定候选人的票,村民被县*法机关个别人和村干部打伤、打残事件。新闻报道中指出:河北省委成立调查组,经过2个月的调查,花费几十万元,调查组形成了长达页的调查报告;唐山市领导认为,这个报告“经得起事实的检验,经得起时间的检验,经得起法律的检验,经得起群众的检验”。为落实省委调查组交办事宜,唐山市委成立了近30人的专班落实小组;至于“落实”的结果,唐山市、丰润县有关负责同志表示,省里交办的问题已彻底解决,对省里重点督办的杨金明案也做了严肃处理,各部门还出示了厚厚一沓“落实报告”。可是,大令公庄村民对处理结果并不满意。他们表示,为了“伸冤”,7年来又是卖房子,又是卖牲口卖粮食,可如今,村民们却被告知,“打,是过去的事,现在又不疼了。再告,也没什么好下场。要拿回罚款,必须先写检讨。”至于打人的杨金明,虽然受到*内警告处分,却成了村里新任的*总支书记。村民们茫然地问记者说:“解决俺村的问题还有没有指望?还要再花多少钱啊?!”新闻中大量话语直接引用当事人的原话,使作者站在一个旁观者的角度去转述整个事件,客观真实有说服力。这篇不足千字的消息,通过*府人员的“认真”处理与村民的不满这一反差来凸现矛盾,用破绽驳倒对手;既有证据确凿的层层算账,又有各个被访对象的形象勾勒,生动而又深刻的表现手法,突破了传统消息“概括”式写作的案白,在对比中使作者想要表达的意图不言自明。

3

主题深刻,以小见大

在新闻写作中,作者首先要对报道对象作深入调研、思考,把感性材料上升到理性认识,因为只有作者的认识有了深度,作品才会有思想深度。这篇消息,是记者从数十万字的采访资料中捕捉到最有新闻价值的素材,从10多个部门、多名采访对象中采集关键的证人证言中,提炼出超越事件本身,挖掘出事件背后更为深层的东西。而这篇新闻的成功主要在于它发挥了正确的导向作用,在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过程中,*和*府为了保护农民群众的合法权益,先后发出了不少有关的法律、法规和文件。然而,这些好的*策和措施,常常被一些干部以官僚主义、形式主义的作风所漠视和歪曲。这些干部的不良作风,严重损害了*和*府在人民群众中的形象,激化了干群矛盾,伤害了农民的感情。这篇报道,抓住这个带有普遍性的重大题材,对某些地方干部的官僚主义、形式主义作了深刻的揭露,为百姓伸张了正义。报道播发后,不仅给予个人反思,而且在社会上引起了巨大反响。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1
查看完整版本: 敢于发声的主题,拥有感情的报道评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