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树立文明新风,推动乡村振兴,系列报道《文明乡风满燕赵》由河北省文明办与河北广播电视台公共频道联合制作播出。自开展新时代文明实践以来,唐山市丰润区审时度势,紧扣时情,以新时代文明实践引领全民素质提升,以实施全民素质提升工程让新时代文明实践落地生根,截至目前,23个乡街文明实践所、个村居实践站陆续成立,真正搭建起了遍布城乡、方便群众参与的新时代文明实践阵地。↓↓↓年10月,唐山市丰润区西那母三村被确定为唐山市丰润区新时代文明实践站首批试点,西那母三村从优化资源配置,完善组织架构,丰富实践内容等方面入手,大胆创新,敢为人先,进行了“西那母探索”。西那母三村在文明实践中,主动对接群众需求,对接乡村旅游发展需求,招募名志愿者,成立10个志愿服务队;村里6旬以上老人们自发组建了“夕阳红”志愿服务队,成为美化家园的重要力量,促进“幸福西三”建设。在西那母三村,几乎每天都会看到穿着“红马甲”的志愿服务人员在各种网络平台进行直播,宣传西三村的优美环境和相关景点,自发地“为西三代言”;借助“我为文化传承”志愿服务,发挥以文化人、成风化俗的作用;通过发放宣传资料、现场劝导等方式,倡导文明旅游;开展示范宣传、家风展示活动,推进移风易俗等志愿服务项目,促进“文明西三”建设。除此之外,西那母三村还利用春节、重阳、“七一”等节日,对老*员、弱势群众进行爱心慰问,开展邻里互助等服务,开展“我为群众送温暖”活动,促进“和谐西三”建设。据了解,自开展新时代文明实践以来,丰润区明确“”的工作思路,搭建三级组织架构、筑牢五大服务平台、健全五级阵地体系、打造三横三纵志愿队伍,开展六项重点实践任务,形成15分钟文明实践圈。截至目前,23个乡街文明实践所、个村居实践站在丰润区陆续成立,真正搭建起了遍布城乡、方便群众参与的新时代文明实践阵地。群众在哪里,文明实践就延伸到哪里;群众需要什么,志愿服务就提供什么。在新时代乡风文明实践工作中,丰润区坚持上下联动贴近群众,培育甘于奉献的志愿服务队伍;以全民素质提升工程和群众星级文明创建为抓手,探索建立了一系列志愿服务活动,让新时代文明实践飞入千家万户。↓↓↓依托综合文化站和公园,丰润区燕山路街道整合综合文化站、图书室、书画室等各种资源,搭建了新时代文明实践平台。充分发挥公园有山有水有房有廊的有利条件,搭建了“一带一圈一廊四室”新时代文明实践平台。“一带”指的是在公园北侧重点打造的街道和社区共17块特色志愿服务品牌和中国精神的“展示带”。“一圈”指的是在公园东侧,将我国传统的家风家训进行展示,形成家风家训“展示圈”。在燕山文明实践站四室之一的“艺术人生”室,钢琴的弹奏者是退休文艺工作者雷永新,每天下午,他都会带领街道的文艺爱好者们学习乐谱知识,进行歌唱训练。“四室”是燕山路街道为丰富居民的文化生活,专门打造的四个不同功能的活动区域,四室中的“初心情怀”室,每周都会有书画老师义务为书画爱好者进行书画培训交流活动。“四室”中的“书里拾光”室,顾名思义是图书阅览室,室内有三千多册书刊读物,包括*建文化书籍、中国传统经典名著、诗歌散文、青少年读物等。图书室定期免费向居民开放,为未成年人和有阅读意向的居民提供一个安静舒适的场所。除了完善的硬件设施,燕山路街道还坚持服务和发展的理念,围绕“”思路开展各种志愿服务活动,开展了多项贴近群众、服务百姓的志愿服务活动,“温暖燕办、美在志愿”主题深入人心,“燕办五线”风景线、精品线、情感线、直通线、智慧线融会贯通,14个社区志愿服务项目异彩纷呈,“五联”志愿服务体系合力倍增,真正做到了联*员、联群众、联组织、联企业、联社会团体。志愿服务是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目前,像燕山路街道这样的各类志愿服务队伍,在丰润区已达余支,在燕赵志愿云上注册志愿者18.26万人,占全区常驻人口的22.28%。丰润区主动对接群众所思所想所需,谋划重点志愿服务项目40个,同时,建立年度总台账、月发布机制,促进志愿服务的常态化制度化。
来源:新闻6号线
编辑:陈博
编审:安娜魏安乐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