猴年央视春晚赵薇演唱的歌曲《六尺巷》取材自安徽广为流传的六尺巷传说,以此彰显人与人之间互敬礼让、和谐共融的传统美德,“我家两堵墙,前后百米长。德义中间走,礼让站两旁”通俗又充满情义的歌词广受好评。在我们丰润也广为流传着一个“仁义胡同”的故事,又有几人知晓?
仁义胡同
在丰润《浭阳曹氏族谱》里记载着这样一段文字:“丰润城内西街路南坐落仁义胡同,曹、谷姓义立,因有曹鼎望在广信府知府来信说言:千里捎书一尺墙,让他一尺又何方(妨)?眼见长城十万里,至今无有秦世(始)皇。”
关于这条仁义胡同和它的由来,在丰润民间一直流传着一个真实、美丽而又久远的传说。
明、清时代,丰润城内居住着曹、谷、鲁、陈四大家族,其中居住于城内西南大仓的曹、谷二姓,因为出了多位官员和学者而更为显赫。可是在清康熙初年,曹、谷二姓人家因修建住宅的院墙发生了争执。城内是宝地,寸土寸金,曹姓人家说谷姓人家多占了他们的宅基地,谷姓人家说曹姓人家多占了他们的宅基地,便找到县官打起了官司,两姓人家各执一词互不相让。可两姓家族都有在外地为官的人,有权有势,县官也惹不起,前思后虑的心有挂碍,一时无法裁断此案,便对两家人说:这个案情重大,你们先回去等待,我要慎重考虑后才能定夺。这两姓人家见县官如此一说,心里都没了底数,生怕自己家族输了官司吃亏,便各自写信给在外地做官的族人,向他们求援,让他们出面为本家说话,把这场官司打赢。
当时曹姓家族有位在江西广信府做知府的曹鼎望(--,字冠五,号澹斋,曾任安徽徽州、江西广信、陕西凤翔三地知府,丰润清初著名理学大家,曾主修清康熙版《丰润县志》、《浭阳曹氏族谱》,著有《曹子全书》)收到信后,认为族人应与邻里和睦相处,不能因为这点小事就互不相让争执不休,还打起了官司,真的很没有必要。便写下“千里捎书一尺墙,让他一尺又何方(妨)?眼见长城十万里,至今无有秦世(始)皇”的诗寄回给族人,劝他们礼让为先,不要再这样做下去了。族人接到信后,感觉很有道理,马上放弃了继续打官司的念头,主动往自己的宅基内让出了一尺墙基。而谷姓家族有位任浙江学*的谷应泰(--,字赓虞,号霖苍,著名历史学家,著有《明史纪事本未》、《筑益堂集》等)也写信给族人,嘱咐族人要与邻里友善相处,不要因为这点不值当的小事发生争执,还打起官司,真的没有必要。谷姓族人接到信后,马上放弃了争执,也往自己的宅基内让出了一尺墙基地,这样,在两家中间,便出现了一条南北方向的数百尺长、三尺宽的胡同,还方便了人们出行。自此,人世间多了一次善举,少了一场官司;多了一份友爱,少了一次纷争;多了一则人间佳话广为传扬,少了一处铭记于心的仇恨。丰润人为两姓人家的善举所感动,便将这条胡同称之为“仁义胡同”。
按曹鼎望任江西广信府知府的时间是清康熙十七年(),这件事就发生在这一年。也被后人真实的记录于丰润《浭阳曹氏族谱》之中。
数百年来,丰润古城历经战乱和变迁,但关于仁义胡同和它的美好传说也一直广为丰润人传颂着,它成为了丰润人文精神的体现。
这条长不足百米、宽不过三尺的胡同,至今依然存在于丰润老城西街路南。
(故事整理:雷士奇摄影:张辉)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