丰润县论坛

首页 » 问答 » 地理 » 听金铁霖阎维文戴玉强邹文琴廖昌永
TUhjnbcbe - 2020/12/7 1:38:00
白癜风又快又好的偏方 https://m-mip.39.net/nk/mipso_4564815.html

周小燕篇:

学艺术,先要学做人!做中国歌唱家,先唱好中国歌!

金铁霖篇:

歌唱的呼吸训练:

歌唱呼吸是非常重要的,它是动力,也是根本,要想取得好的声音,必须有好的呼吸支持,否则将无法歌唱。有人讲:“歌唱就是呼吸”。古人也说:“善歌者必先调其气,氤氲自脐间出”,从古到今,凡是从事歌唱艺术的都很重视呼吸。我在教学中一般不搞单独的气息练习,而是在训练声音的同时,根据学生情况整体地处理呼吸问题。

我在教学中主张使用腹式呼吸,因为它吸的深,吸气时没有声音,动作小而灵活,对胸部僵、喉咙紧有放松和缓解作用。我认为歌唱中的气息一定要在积极而放松的状态下吸,所谓积极就是兴奋向上,放松是指叹气向下,歌唱的呼吸很像在睡眠中的呼吸,既放松又均匀,它正是腹式呼吸状态。可以用这个感觉来体会一下是有益的。下面讲一下我在上课时是怎样要求学生呼吸的:(甲)“叹气式吸气”:我们知道,叹气状态是向下的,又是放松的,这是符合歌唱的气息要求的,所以,采用先叹后吸,叹到那就从那吸,唱的过程中注意保持叹的状态,每个乐句都要如此,形成良性呼吸循环,歌唱中就可克服气浅、气僵的问题了。(乙)下支点“吸气法”:前面在“反向提法”中讲到“下支点”,它正是在横膈膜处(中山装的第四个扣子处)也是我所指的腹式呼吸的位置,在吸气时,感觉直接在“下支点”处吸,而没有通过鼻、口、气管似的,每次吸气都要这样做,就可以做腹式呼吸的吸气状态了。当然我所讲的感觉并不是真的那样,它只能是达到目的的手段,吸气那有不通过鼻、口、气管的呢?所以在启发学生中要说明这点,感觉教学只是用感觉、假设和比喻来达到使学生掌握科学方法的启发手段。(丙)“闻花式的吸气”这种吸气方法,也是可以应用的,因为闻花式吸的深,没有声音和明显的动作,也容易体会和掌握,只是在闻花吸气时、不要把嘴闭得太紧,会影响进气的速度和灵活性,在吸的同时,嘴要自然张开与鼻同吸为佳。(丁)“高位置吸气法”:前面“吸气提法”中谈到“怎么吸就怎么唱,吸的状态就是歌唱的状态。所以,吸气时要注意高位置的吸气状态,在吸气过程中,似乎气息是通过鼻子和口腔上牙、上腭处到横膈膜处的,所以在演唱时可按吸气状态原样去唱,即可达到高位置和深的气息为一体的声音。如果在吸气时位置低,似乎是贴着下牙、舌面,只用口腔吸的,那么必然气吸的浅、有动作,有声音,用这样气息唱出来的声音,肯定是横、白、浅、紧、音域狭窄、很难解决高音问题。以上所提到的吸气方法,是我在教学中根据学生具体存在的问题而采用的不同提示方法,各有各的效果,只要对症下药,因人而异,就会达到预期的目的。(戊)歌唱中的气息应用和保持:前面讲了歌唱中的吸气方法,吸的对头是唱好的第一步、也是关键,它关系着整个的歌唱状态是否合理。吸的不对,唱的肯定也是错的,但是吸的对了,不善于在歌唱中应用和保持,也等于是错的唱法。经常有的歌手在演唱过程中感到气短和不够用,越唱越憋,很吃力,这与不会运用气息和保持气息有关,有的人虽然吸的很深,一唱起来,气就上来了或是都跑光了,针对这个问题,我在训练中采用两种办法:

(1)演唱中保持吸气状态;

在向外唱的同时始终保持吸气状态,形成内外对抗,它不仅可以保证气息的深度,又能使歌唱时气息均匀、流畅、持久。用吸气状态唱,只是一种感觉,其实谁也不可能在唱的过程中还能吸进气来,但是就用这个感觉就可以达到保持气息的目的。它能保证声音与气息的平衡,还能使气息保持深度和畅通无阻。在演唱过程中气息越是不够用,就越是要向里吸,问题就可以缓解下来。在客观上听,气息有用之不竭之感。

(2)演唱中的叹气状态:

一般在演唱中出现气不够用、气短或憋气现象,这与气僵和气浅有直接关系。解决的办法最好是放松和叹气,叹气是我们生活中的习惯动作,每个人都会,也好掌握,我就是用这个感觉启发学生把气放下来,并保持这种状态歌唱。气息不仅有深度,也自然、放松、流畅。气僵和气浅的问题也就迎刃而解;当然,憋气和气不够用或气短的毛病就不存在了。在使用叹气状态演唱时,要注意声音不要脱离呼吸,否则就会声气脱节,难以保持住呼吸了。

马秋华篇:

学生个性必须张扬!

“都说声乐教学要发展,要创新,怎么去发展?怎么去创新啊?我说,声乐教学要发展,要创新,就一个字:教。因为你要教不同的学生,你教的越多,办法也就越多,这不就发展和创新了么。要创新就不能停止教学,教的越久,总结经验就越多、教学手段就越多。”

马秋华一直主张按照个性发展学生。“要让学生在掌握科学发声方法的前提下拥有自己的演唱特点,这是最重要的。“寻找自己”,即寻找自己的演唱个性。马秋华常常告诫学生:声音一定要有自己的色彩,不能模仿、不能硬唱,只有与众不同的声音才会被别人记住。“大家唱同一首歌,一定要有自己的处理和想法。但现在很多歌手演唱别人的成名作都在模仿,这是最没出息的演唱。”

马秋华坚信培养学生就是要保留个性,因材施教。马秋华还非常强调学生文化修养和艺术修养的培养。她鼓励学生多去看画展,交响乐、民乐、戏曲也要涉及。

邹文琴篇:

(本文选自声乐教育家邹文琴教授在广西讲学内容,由广西艺术学院教师摘录)1、中声区要扎实稳固,才能扩展音域。2、自己就是自己,每个人的乐器构造不同,所以不要模仿,唱自己。3、正确的声乐理念来源于了解自己这件乐器。4、吸气时学会把胸腔打开,肋张开,打开喉,吸气状态要积极。5、歌唱从强到弱,最后回归到气息上去。6、一个歌唱者,首先看音乐基本功,再看技术基本功,在尊重原作的基础上发挥自己。7、音乐修养问题:①歌唱对音量的误解;②保持本色、不贪婪;③木桶的故事告诉我们,要不骄、不燥、做自己,做平凡的人;④用眼睛去歌唱;⑤一定要朗诵歌词,韵母归韵尤为重要。8、一定要尊重少数民族,尊重他们的歌曲风格、语言。9、先进入状态,伴奏再响起来,进入人物歌唱。10、学歌先读谱子,而不是先听音乐。11、气不够的时候尽量把肋间肌打开。12、乐器要站稳,肚脐的位置,与双脚形成三角要有力量。13、歌唱的步骤:吸气---肋间肌打开---声音往气上唱---收声音---吸气….14、唱完一段学会松弛,舒展开,然后再唱。15、歌唱时嘴上的动作不一定要夸张,但是鼻子和嘴要打开。16、朗诵歌词,像说话一样。17、吸气换气的时候就是放松的时候。18、适当把韵母拉长。19、下巴挂着就行了,用上颚。20、高音前要有准备。21、教学中不要直接指出学生的缺点,要找出原因,从侧面协调,使学生转移注意力,达到目的。22、气息浅的同学,多做跳音练习。23、声音像流线一样,不要在个别字眼上声音位置变、靠后等等。24、唱高音时,要找到声音的焦点,自己的声音像一条线,小心地穿过针孔,声音的延长就像穿过针孔的线的拉长。25、教学中用转移注意力的方式改掉学生毛病。26、起音在丹田。27、头声很重要。28、一位著名歌唱家说:“我感觉自己的声音,就在我前方的一个空屋子里。”29、每个韵母都要唱圆。30、凡是窝着唱的就朗诵歌词。

阎维文篇:

《阎维文老师音乐公开课》cctv15

一、音乐中的减法1、主客观统一,好的声音是自然的、唱给别人听,而不是唱到喉咙里。谁的喉咙摆脱得越多,谁就能获得更好的声音。2、歌唱一定要耐得住寂寞,因为台上的演唱就几分钟,大量的时间都是在台下训练,所以课堂上一定要严格要求。3、试着往前唱,尽量多地留住自己漂亮的音色。4、把中声区唱好、唱,高音早晚都会有。但是用不正确的方法唱高音,今天有,今后不一定会有。5、欲强则弱、欲快则慢,这样声音才会有对比,有冲击力。6、爹妈给的好嗓子重要,但后天的技巧和方法更重要。好的方法是保证演唱质量高的根本。7、好的演唱并不是让人听到唱多高的音,而是让人听到你最漂亮的音色。二、演唱中的声情并茂1、“声情并茂”是每一个歌者追求的最高境界。“声情并茂”首先是“声”,其次是“情”。声音解决好了,有了扎实的基本功,才能有扎实的演唱技巧,才能完成不同作曲家的作品。上了台就要想歌曲表达的东西,而不是想演唱方法。如果只想演唱方法,打动不了人,所以一定要下功夫解决好自己的声音。2、“以情带声”不是不

1
查看完整版本: 听金铁霖阎维文戴玉强邹文琴廖昌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