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年度第一学期
九年级语文期中测试题
一、积累和运用(17分)
1.下列加点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2分)
A.调和(tiáo)冠冕(guàn)亵渎(dú)矫揉造作(jiāo)
B.忧戚(qī)游弋(yè)广袤(mào)间不容发(jiàn)
C.麾下(huī)濡养(rú)宽宥(yòu)强聒不舍(qiǎng)
D.汲取(jí)瞥见(piě)箴言(zhēn)自吹自擂(lěi)
2.下列各组词语中,汉字书写全都正确的一组是()(2分)
A.旁骛脏物制裁形消骨立
B.惊骇流盼秘诀自惭形秽
C.坍踏窗棂坟幕李代桃僵
D.贸然杜决恪守眼花瞭乱
3.请从所给的三个词语中选出最符合语境的一个填写在横线上。(2分)
(1)生命不息,在任何一种博大的辉煌之后,都_____(掩藏 隐秘 遮蔽)着许多鲜为人知的艰难的奋斗。
(2)眼前这条坑坑洼洼的山路,让她不禁想到了自己(陡峭 崎岖 蜿蜒)的人生路,她告诉自己一定要坚强。
4.经典诗文默写。(在(1)—(7)中任选5题,在(8)—(10)中任选一题)(6分)
(1)________________,郁郁青青。《岳阳楼记》
(2)浮光跃金,________________,渔歌互答,此乐何极!《岳阳楼记》
(3),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醉翁亭记》
(4)怀旧空吟闻笛赋,。《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5)不应有恨,?(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6),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张岱《湖心亭看雪》)
(7)?雪拥蓝关马不前。《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
(8)春蚕到死丝方尽,。《无题》
(9)须晴日,,分外妖娆。《沁园春·雪》
(10)这被暴风雨所打击着的土地,。《我爱这土地》
5.阅读语段,按要求完成下面的题目。(3分)
①家国情怀,说是一种稍纵即逝的心灵感触,说是生命自觉和精神传承。②无论是《礼记》里“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人文理想,还是《岳阳楼记》中“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大任担当,家国情怀是摄人心魄的文学书写和你我心中的精神归属。③常怀爱民之心;常思爱国之道;常念复兴之志,都是家国情怀的真实写照。
(1)第①句需要补写一组恰当的关联词,请写在下面的横线上。(1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请提取第②句中画线句子的主干,并写在下面的横线上。(1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第③句标点使用有误,请将修改后的句子写在下面的横线上。(1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名著阅读。(2分)
一棵树,一棵树
彼此孤离地兀立着
风与空气
告诉着他们的距离但是在泥土的覆盖下
他们的根伸长着
在看不见的深处
他们把根须纠缠在一起
这首小诗选自现代诗人的《树》,这些树象征了。
二、综合性学习(7分)
7.材料一:“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这句话出自《周易》,意思是天道运行刚健有力,永无止息,而君子处世,也应该遵循天道,刚毅坚韧,持之以恒,努力奋进。自强不息的精神在个人修养、国家发展、历史进步等方面各有不同的表现。这是我国传统文化的精髓,也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精神源泉之一。
材料二: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这场人民战争中,个人层面上,广大医务工作者冒着生命危险始终坚守在一线,尤其是不幸被感染的医护人员,他们经常是“脱下住院服,再穿防护服”。在国家层面上,通过采取最全面、最严格、最彻底的防控举措,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形势持续向好、生产生活秩序加快恢复。这场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人民战争取得阶段性胜利,就是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精神的集中体现。
(1)请用简洁的语言分别概括以上两则材料的主要信息。(2分)
(2)九年级要举办一场以“自强不息”为主题的演讲比赛,你被推选为主持人。请结合材料写一段开场白。(3分)
(3)请你从下列演讲角度中选择一个来表现自强不息的主题,并为所选角度补充一个事实论据或道理论据。(2分)
A.志存高远B.身残志坚C.永不言败D.自尊自信
三、阅读(46分)
(一)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8~11题。(12分)
当代青年正处在实现中国梦的年富力强时期,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广大青年生逢其时,也重任在肩。广大青年既是追梦者,也是圆梦人。追梦需要激情和理想,圆梦需要奋斗和奉献。从青年的身上看国家的未来,青年就是国家未来的象征。
《少年中国说》中少年强则国强的话语,激荡了一代中国青年的人生洪流,那时的青年是救国者,担任着拯救国民于水火之中的历史使命,今天的青年是社会主义的建设者,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锻造者,青年有梦想希望、责任担当,国家的美好未来就有保障。
当今时代,经济迅速发展,科技日新月异,文化多元化,给当代青年更多的机会、更大的空间去施展手脚,与此同时,也面临着更多的诱惑、竞争和不确定性。也正是因为如此,青年人的理想信念、责任担当就显得尤为可贵。崇高的理想会带领我们走入不平凡的境界,坚定的信念决定着我们事业的成败,青年人唯有将自己的命运同祖国的前途挂钩,将个人的奋斗融入国家和民族的奋斗大潮中,将个人的命运与国家和民族的命运紧密相连,如此,才能迎来人生之春、人生之华,始终不与时代脱轨。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一代人有一代人的担当。新时代,给了青年人更多新平台、新机会,也对青年人提出了新要求和新担当。当代青年人须把握自己的奋斗使命,坚定自己的理想信念,唯有“爱国、励志、求真、力行”,方能在逐梦的路途上行稳致远。
(节选自“搜狐新闻网”)
科研团队
科研项目及成果
团队平均年龄
航天科工三院31所孙长胜带领“匠人”青年突击队
攻关国家重点04专项课题。
不到30岁
中国航天科工三院33所于华男团队
打造中国宇宙飞船的核心装置——黑盒子,成功助力神舟八号与天宫一号对接。
不到30岁
中国航天科技集团第十一研究院星空二号团队
成功研制国内首款乘波体气动布局的高超声速试验飞行器。
33岁
中国航天科工二院23所声学器件研究团队
研发国产化手机微声滤波器,在3~5年内实现绝大部分滤波器国产化。
30岁
(取材于《大国重器背后的青年》,年12月)
湖北省咸宁市崇阳县白霓镇大市村*支部书记程桔是一位90后的全国人大代表。年,在一群老同志的请求下,她回乡竞选村支书。上任不久,她就挨个联系在外务工的同村人回乡发展。如今,大市村的“两委”中,已经有两位80后、三位90后。在她的努力下,年底,全村35户贫困户、人全部脱贫摘帽,成为咸宁市首批精准扶贫出列村(指村中无扶贫户)之一。
同样是90后小姑娘的全国人大代表杨昌芹来自贵州省赤水市民族村。曾在公立幼儿园当老师的她放弃了稳定的工作,成为赤水村竹编的传承人。经过长期探索,她倡导的让非遗真正回归生活、引领生活的创新性传承不仅让赤水竹编焕发了新的生命力,也带动了当地竹编产业的发展。她创立的竹艺公司由一个小作坊发展到公司化运营,带动当地多名村民在家中实现“来料加工”。越来越多的年轻人也开始学习这门非遗手艺。
在她们看来,随着乡村振兴的不断深入,未来会有越来越多的年轻人愿意回到农村发展。
(选自《乡村振兴呼唤年轻人回来》,年3月)
8.下面对有关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当代青年正处在实现中国梦的年富力强时期,青年强,则国强。
B.当下中国的所有人都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锻造者。
C.当今时代经济发展迅猛,因此,也给了当代青年更多的机会去施展手脚。
D.广大青年既是追梦人也是圆梦人,更是我们国家未来的象征。
9.阅读和,用一句话说说你得出的结论。(3分)
10.下面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括与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当下的社会,是一个经济高速发展的*金期,青年面对的只有机会,没有挑战。
B.目前,我国的大多数科研团队是一群平均年龄在30岁左右的青年。
C.湖北省大市村的“两委”中,有两位80后、三位90后,其中一位就是杨昌芹。
D.《少年中国说》时期的青年是救国者,而今天,青年是社会主义的建设者。
11.阅读材料后,请你谈谈作为当代年轻人我们应该如何改变现状,实现人生价值?(3分)
(二)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2~16题。(18分)
灯如红豆
侯志明
①纪昀有言:“灯如红豆最相思。”
②夏日炎炎的夜晚,我经常会在夜深人静后走向阳台,看城市迷人的夜光。那夜光是由无数盏灯组成的。望着望着,有时会掉下眼泪来。
③我总会想到童年、少年时陪伴我的那盏小煤油灯。
④那是一盏自制的、简单的煤油灯。一进腊月,母亲就要夜夜坐在小油灯前,赶做新衣或者浆洗旧衣。白天辛苦一天,晚上还要干活到下半夜。有一天,我睡醒一觉,发现母亲还在灯前纳鞋底做新鞋,腿上盖着被子,身上披着棉衣。一手拿着鞋底,一手交替拿锥子和针线。先用锥子扎,再用针穿线,再在膝盖上使劲地勒紧。我看着看着,忽然看见她浑身一抖,把手里的东西一扔,然后用左手紧紧地攥住右手的食指,斜倚在了窗台上。过了五六分钟吧,她又坐了起来,拿起没做完的活儿。我想过去搂住她看看扎伤的手,想劝她去睡觉,但我一张口,说出的却是“妈,我要尿尿”。妈没有抬头,只是说“灯亮着呢,去吧”。尿完尿,我回转身,站在那儿,盯着母亲,希望她看我一眼,等来的却是“冷,快去睡,感冒了过不好年”。她仍没有抬头。“那你怎么还不睡?”“快完了,一会儿睡。”在母亲的心里,赶制孩子过年的新衣新鞋,这些活儿不但是定了量的,而且也是限了时的。年年如此。
⑤直到今天,在我心中,那盏小小的油灯从没有熄灭。它渺小像母亲,它柔弱像母亲,但它明亮也像母亲。母亲积极面对生活的态度,照亮了我们艰难生活的每一天。
⑥后来,我们家又有了另一盏油灯。那是一盏玻璃底座,玻璃肚子,带了玻璃灯罩的油灯。它不但比我家原有的那盏灯好看,而且也明亮。更主要的是它有个调整亮度的开关。这是父亲做了生产队会计,村里给买的。自从有了这盏灯,我们总希望父亲天天计工分,天天整理账,天天点亮这盏灯。那样不但整个家里会明亮很多,而且我们可以蹭亮光看书写作业。
⑦有一年的年底,父亲又点亮那盏灯,开始给人们算账,我又蹭光写起作业,写完我就去睡了。但我睡醒一觉,发现父亲仍然在翻本子打算盘。“爹,咋了?”“没咋。”他没有看我。“没咋,那咋不睡?”我又问。这时他转过脸,看着我说:“有两毛钱,对不上账。”“多了还是少了?”我接着问。“多了。”他说。“多了,那好呀!”我说。他又转过头并拧小灯火,走过来坐在炕沿边摸着我的脸:“不知道给谁少算了。两毛,一个壮劳力两天才能挣到。”
⑧在我心中,那盏小小的油灯也从来没有和父亲分开过。它教给我认真、公道、善良地对人对事,遇有疑难、面对选择时推己及人。
⑨后来,我上了高中。为了在教室关灯后能多学习一会儿,我备了一盏小油灯。多少次,在寒冷的冬天,我的手冻得不能拿笔想放弃的时候,是这盏小小的灯给了我些许的温暖。尤其难忘的是,有一个冬天的早晨,我带了灯去教室背书,可是只过了一会儿就油尽灯灭,正在我不知如何是好时,一个与我坐得不远的女同学将她的灯推到了我的面前,自己站起来走出了教室。这一举动是我万万没想到的,因为在那个年代,男女同学是连话都不说的。何况这个女同学是我们男生认为最丑,而且她也应该是意识到了的。那一刻我懂得了什么是真正的美。
⑩几十年来,陪伴我的大大小小、形态各异的油灯,都已难得见到了,但它照耀我前行的路却是那样的明亮宽展,给我的启迪又是那样的深刻受用。
?“灯如红豆最相思”的前面还有一句,是“书似青山常乱叠”。把灯和相思联系起来的这位诗人,升华了我对灯相思的境界和品位。
(选文有删改)
12.文童重点写三盏“小油灯”,它们都给了“我”启迪。结合全文,填写表格。(2分)
“小油灯”
相关人物
给“我”的启迪
第一盏
母亲
积极面对困难,生活的道路会越来越明亮。
第二盏
父亲
①
第三盏
女同学
②
13.第②段在文中有什么作用?(4分)
14.品味下列加点的词语,分析其表达效果。(4分)
(1)(她)把手里的东西一扔,然后用左于紧紧地攥住右手的食指……(2分)
(2)我想过去搂住她看看扎伤的手,想劝她去睡觉。(2分)
15.文章以“灯红如豆”为题目,有什么妙处?(4分)
16.如何理解文中“把灯和相思联系起来的这位诗人,升华了我对灯相思的境界和品位”这句话?请根据文意进行阐释。(4分)
(三)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7~20题。(12分)
刘恕,字道原,筠州人。恕为学,自历数、地里、官职、族姓至前代公府案牍,皆取以审证①。求书不远数百里,身就之读且抄,殆忘寝食。偕司马光游万安山,道旁有碑,读之,乃五代列将。人所不知名者,恕能言其行事始终,归验旧史,信然。宋次道知亳州,家多书,恕枉道②借览。次道日具馔为主人礼,恕曰:“此非吾所为来也,殊废吾事。”悉去之。独闭阁,昼夜口诵手抄,留旬日,尽其书而去,目为之翳。家素贫,无以给旨甘③,一毫不妄取于人。自洛南归,时方冬,无寒具。司马光遗以衣袜及故茵褥,辞不获,强受而别,行及颍,悉封还之。
(节选自《宋史·列传·卷二百零三》,有删改)
①审证:仔细分析,认真求证。②枉道:绕道。③旨甘:美食。
17.解释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含义。(4分)
(1)偕司马光游万安山(
)
(2)归验旧史(
)
(3)次道日具馔为主人礼(
)
(4)悉封还之(
)
18.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全都相同的一组是(
)(2分)
A.皆取以审证
以刀劈狼首
B.道旁有碑,读之水陆草木之花
C.尽其书而去门人弟子填其室
D.一毫不妄取于人所恶有甚于死者
19.请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司马光遗以衣袜及故茵褥,辞不获,强受而别。
20.结合选文内容,简要说说刘恕身上有哪些优秀品性。(2分)
(四)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21~22题。(4分)
行路难(其一)
李白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
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欲渡*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21.“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两句诗,使用了哪种表现手法?表现了作者怎样的心理?(2分)
22.“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常用来做毕业赠言,请说说原因。(2分)
四、作文(50分)
23.阅读下面的文字,按照要求作文。(50分)
我们生活的世界充满了各种声音:流水潺潺、鸟语嘤嘤是大自然美妙的声音;车轮滚滚、机器隆隆是时代发展的声音;声声叮咛、殷殷嘱咐是妈妈温柔的声音;谆谆教诲、循循善诱是老师慈爱的声音……在这些声音中,总有一种声音萦绕耳畔,激荡人心。
请以“那声音特别____”为题目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将题目补充完整,立意正确、思想健康;②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③用规范汉字书写,不少于字;④不得抄袭、套作,不得出现真实人名、校名、地名。
下载无水印电子版试题及参考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