丰润县论坛

首页 » 问答 » 问答 » 05美文middot青春
TUhjnbcbe - 2020/11/27 18:43:00

古文

送孟东野序

[唐]韩愈

大凡物不得其平则鸣。草木之无声,风挠之鸣。水之无声,风荡之鸣。其跃也,或激之;其趋也,或梗之;其沸也,或炙之,金石之无声,或击之鸣。人之于言也亦然。有不得已者而后言,其歌也有思,其哭也有怀。凡出乎口而为声者,其皆有弗平者乎!

乐也者,郁于中而泄于外者也,择其善鸣者而假之鸣。金、石、丝、竹、匏、土、革、木八者,物之善鸣者也。维天之于时也亦然,择其善鸣者而假之鸣。是故,以鸟鸣春,以雷鸣夏,以虫鸣秋,以风鸣冬。四时之相推夺,其必有不得其平者乎!其于人也亦然。人声之精者为言,文辞之于言,又其精也,尤择其善鸣者而假之鸣。

其在唐、虞,咎陶、禹,其善鸣者也,而假以鸣。夔弗能以文辞鸣,又自假于《韶》以鸣。夏之时,五子以其歌鸣。伊尹鸣殷。周公鸣周。凡载于《诗》《书》六艺,皆鸣之善者也。周之衰,孔子之徒鸣之,其声大而远。传曰:“天将以夫子为木铎。”其弗信矣乎?其末也,庄周以其荒唐之辞鸣。楚,大国也,其亡也,以屈原鸣。臧孙辰、孟轲、荀卿,以道鸣者也。杨朱、墨翟、管夷吾、晏婴、老聃、申不害、韩非、慎到、田骈、邹衍、尸佼、孙武、张仪、苏秦之属,皆以其术鸣。秦之兴,李斯鸣之。汉之时,司马迁、相如、杨雄,最其善鸣者也。其下魏、晋氏,鸣者不及于古,然亦未尝绝也。就其善者,其声清以浮,其节数以急,其辞淫以哀,其志弛以肆。其为言也,乱杂而无章。将天丑其德莫之顾邪?何为乎不鸣其善鸣者也?

唐之有天下,陈子昂、苏源明、元结、李白、杜甫、李观,皆以其所能鸣。其存而在下者,孟郊东野始以其诗鸣。其高出魏、晋,不懈而及于古,其他浸淫乎汉氏矣。从吾游者,李翱、张籍其尤也。三子者之鸣信善矣。抑不知天将和其声而使鸣国家之盛邪?抑将穷饿其身,思愁其心肠,而使自鸣其不幸邪?三子者之命,则悬乎天矣。其在上也,奚以喜?其在下也,奚以悲?

东野之役于江南也,有若不释然者,故吾道其命于天者以解之。

注释:

1.挠:摇动。

2.荡:振动,振荡。

3.跃:飞溅。激:在此意为阻遏。趋:快走,此指水流迅速。

梗:堵塞。炙:烧。

4.思:思虑。怀:感伤。

5.乐:音乐。郁:郁结,蓄积。假:借助。

6.金、石、丝、竹、匏、土、革,木八者:我国古代制作乐器的八种材料,一般用来指代各种乐器。金,指钟;石,指磬;丝,指琴、瑟;竹,指箫、笛;匏,指笙、竽;土,指埙;革,指鼗、鼓;木,指祝、敔。

7.时:季节。

8.推夺:推移、交替。

9.唐:帝尧的国号,虞:帝舜的国号。咎陶:又作“皋陶”、“咎繇”。舜的臣子,掌管司法,制定法律。禹:原为舜臣,后来成为夏代第一个国王。

10.夔:舜时乐官。《韶》:相传为舜时乐曲名,由夔制作。

11.五子:夏王太康的五个弟弟,作《五子之歌》。太康以淫佚失国,五子作歌陈述大禹的警戒。

12.伊尹:商代的贤相,作《伊训》《太甲》等文。

13.周公:即姬旦,周武王弟,成王之叔,作《大诰》《多士》《无逸》等,相传制定了《周礼》《仪礼》。

14.《诗》:《诗经》。《书》:《尚书》。

六艺:指《诗经》《尚书》《易》《礼》《乐》《春秋》六经。

15.孔子:儒家创始人,他的弟子将他的言论集为《论语》一书。

16.木铎:木舌的铃。

17.庄周:战国时哲学家,思想家,道家代表人物,著《庄子》。荒:广大,唐:空阔。

18.屈原:战国时楚人,古代著名诗人,著有《离骚》《九歌》《九章》等诗篇。

19.臧孙辰:春秋时鲁国人,其言论见《国语》《左传》。孟轲:战国时人,儒家代表人物,其言行见《孟子》。荀卿:战国时人,其言行见《荀子》。

20.杨朱:战国时思想家。墨翟:战国时人,墨家学派创始人,其言行见《墨子》,管夷吾:春秋时*治家,其言论见《管子》。晏婴:春秋时齐国大夫,其言行见《晏子春秋》。老聃:即李耳,春秋时人,道家学派创始人,著有《道德经》。韩非:战国末人,法家著名代表人物,著有《韩非子》。慎到:战国人,作有《慎子》,已佚。田骈:战国时人,著有《田子》,已佚。邹衍:又作驺衍,战国末人,阴阳家,著有《终始》《大圣》。尸佼:战国人,著有《尸子》。孙武:春秋时著名*事家,著有《孙子》。张仪、苏秦:战国时纵横家,分别著有《张子》《苏子》,已佚。

21.李斯:战国末人,曾任秦国丞相,著《谏逐客书》《论督责书》,见于《史记》。

22.司马迁:西汉时人,著名史学家,文学家,著有《史记》。相如:即司马相如,西汉著名辞赋家。扬雄:西汉著名儒学家兼辞赋家,著有《太玄》《法言》等。

23.魏、晋氏:魏、晋两朝。

24.节:音节、节拍。数:频繁、细密。弛:松懈。肆:放肆。

25.无章:没有法度,丑:厌恶。形容词用如动词。

26.陈子昂等:均为唐代著名文学家。

27.浸淫:渗透,接近。

28.从吾游者:指跟作者学习的人。尤:特出,杰出。

29.奚以:何以。

30.役:股役,此指“供职”。释然:舒畅、开心。

?..?~?.?~?..?..?~?.?~?..?..?~?.?~?..?..?~?.?~?..??.?~?..?~?.?..?~?.?~?..?..?~?.?~?..?..?~?.?~?..?

靳超,女,汉族,年出生于河北省唐山市,毕业于西南大学中国古代文学专业,现任职于首都师范大学附属密云中学。在《吉林师范大学学报》《贵州师范学院学报》等专业刊物发表过论文十余篇,曾主持“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资助项目”,致力于中国传统文学的研究与教学。热衷读书,热爱教育,擅长从思想、心态角度对世界进行观照。

风拂静水涟漪荡摇曳情思心有言

靳超

“天地有大美而不言,四时有明法而不议,万物有成理而不说。”此乃老庄眼中所见的天地哲理。环顾整个天地万物,尽管作为最高级的生物,但我们并非唯一生灵。当静下心来感受这个世界的时候,我们会发现,正如老庄所言:天地间蕴含着无穷无尽的美有待我们去感受,又依据着他们自己的“理”而生存。而我们需要进入他们中,去感悟他们的世界。

一、不平则鸣

——万物之理亦为人之理

昌黎先生作为唐宋八大家之首,深谙万物不言之理。一般来说,各种事物处在“不平静”的状态下就会发出声音:草木本来没有声音,可是经过风的吹拂摇动便能够发出声响。水流亦是如此,本来是一片静寂和波澜不惊,但经历风的震荡便会发出声响。因此,我们看到的水浪翻腾,也许是有东西在暗处阻遏水势;我们看到水流湍急,也许是有什么堵塞了水道;我们看到的水花沸腾,也许是有大火在底下熊熊烧煮它。金属亦是如此。金属石器本来没有声音,有人敲击它就发出音响。人也同样如此。当我们心中有喜的时候就会面露微笑,心中有悲的时候亦会大声哭泣,心中有怒的时候便会发泄情绪。究其原因,只有当心中的情感到了不得不说的时候才会有这样的七情六欲。总而言之,人心中的“不平”是造成各种情绪的根源所在。着眼于文学的世界,似乎是相同之理。人类为什么要有语言?那是因为我们需要通过这种媒介进行交流。而我们往往到了心中有言,并且不得不说的时候才发言:人们唱歌是为了寄托心中的情思,人们哭泣是因为心中有所怀恋。正如韩愈所说:凡是从口中发出而成为声音的,大概都有其不能平静的原因吧!

二、文学长廊

——“不平之鸣”的艺术世界

纵观整个中国古代文学史,“一代有一代之文学”是人们心中固有的印象,也是著名学者王国维提出的文学史规律。当从文学生发的源头来看时,我们便会发现:传诵千古的文学作品均为“不平之鸣”的杰作。在阐述这个话题之前,我想先就“作者与作品的关系”进行说明:作者是文学作品的创造者,而作者之心则是文学作品创作的源头所在(当然,人心之动也源自于外物的感召)。一旦作者之心充满了不得不发的情绪,那么文学也就应运而生。就唐代而言,唐朝建立之后,陈子昂、李白、杜甫等文学家,凭借着出色的才华,将自己满腔的对文学之见解,对大好山川之喜爱,对国、民之殷忧化作一串串优美的诗句,传诵至今。孟郊、贾岛以孤寒、苦吟的心声填满诗中,让文字中洋溢着苦寒之味。由于内心的情感真实而满溢,再加之形式上的规范与探索,他们在某些方面已经超越了汉魏时期的文学,甚至已经达到了上古诗作的水平。韩愈看到了文学抒情的方式有限,“抑不知天将和其声,而使鸣国家之盛邪,抑将穷饿其身,思愁其心肠,而使自鸣其不幸邪?三子者之命,则悬乎天矣”,不知道上天面对诗人的长吁短叹,放肆快乐,到底是迎合他们的声音,使他们的作品表达国之强盛,还是让他们贫穷饥饿,愁肠百结,使他们作品表达自身的不幸遭遇,他们三位的命运,就掌握在上天的手里了。尽管诗人的放声与哭嚎不一定能够改变现实的情况,但从人的本性上来看,这是一种情感的宣泄,也是一种表达的需求。正是这样的一种表达才成就了如此多的千古名篇。这些“不平之鸣”也构成了中国古代文化长廊中的一个亮丽的世界。

三、“善鸣”——不朽之声

在《送孟东野序》一文中,韩愈特别提到了“善鸣”。在这个信息爆炸尤其是自媒体发达的时代,每个人都具有表达的自由。即便文字是情绪满溢的表达,但也存在一些更为优秀、更为精华的言辞,正如昌黎在文中所言:“人声之精者为言,文辞之于言,又其精也,尤择其善鸣者而假之鸣。”人类声音的精华是语言,而文辞相对于语言来说,又是语言的精华。因此不同的情绪要选择善于表达的人,并且依靠他们来表达意见。在唐尧、虞舜时,咎陶、禹是最善于表达的,因而借助他俩来表达。夔不能用文辞来表达,他就借演奏《韶》乐来表达。凡是记载在《诗经》《尚书》等儒家六种经典上的诗文,都是表达得很高明的。周朝衰落时,孔子这类人表达看法,他们的声音洪大而传播遥远。周朝末年,庄周用他那广大无边的文辞来表达。楚国是大国,它灭亡时候的情景靠着屈原的创作来表达。臧孙辰、孟轲、荀卿等人用他们的学说来表达。杨朱、墨翟、管夷吾、晏婴、老聃、申不害、韩非、慎到、田骈、邹衍、尸佼、孙武、张仪、苏秦这些人,都通过各自的主张来表达。秦朝的兴起,李斯是表达者。在汉朝,司马迁、司马相如、扬雄,是其中最善于表达的人。从文学的角度来讲,正是这些“善鸣”承担了记录一个国家甚至是一个时代的责任,也是这些构成了中国古代的经典之文学,让古人的思想历经千年仍然熠熠生辉。南宋著名学者*震在《*氏日抄》中评价韩愈此文:“‘自物不得其平则鸣’一语,由物而至人之所言,又至‘天亡于时’,又至人言之精者为文。历叙唐、虞、三代、秦、汉以及于唐,节节申以鸣之说。然后归之东野以诗鸣终之。”可见韩愈所提出的“不平则鸣”的理论无论是对人生哲理还是对古代文学理论来说,都具有相当精深的影响。如今为文之道,当以此“不平之鸣”为本源,摇曳情思而以心为言!

识别微店

1
查看完整版本: 05美文middot青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