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道吗?丰润还有这样一个村--5户人家,它们如何生活,成为我们的好奇,今天小编带你走进咱们丰润的世外桃源---火石营镇篓子峪。座落在半山腰的一个5户人家的自然村。多少年前,当我在地图上发现这个村名时,喜欢“钻山沟”、探究“口袋村”的我,就把她列为乡土采风的重点目标地。
然而,凡是叫做“峪”的村落,都应该是座落在两山之间的沟谷地带。如果深入探访,定需翻越近处这座山峦。由此而认定,需有充足的时间,专程踏访方可。
沿这条坡道向上,我以为到了顶上,就会俯瞰到村庄的房舍,然后再顺着下坡的路到村里了。
然而,到了坡顶,并没有通往山那边的路。水泥路面尽头,是一条蜿蜒向上的土路。沿着这条土路,一泓水指引我们继续向上盘桓。
拐了四、五道弯路,眼前豁然开朗。谷场、房舍、圈棚历历在目,真有突涉“桃源”之感。而这种感受,恰如十多年前穿越小山峪(在刘家营村东北方)、翻越山梁后望见南黑山沟村一样,使我这样总是惯用以思维定势推导、预想“山那边”的逻辑,大出意外。
从“村”里,踽踽走来一位老人。很慈祥地观赏着我们几个不速之客。
篓子峪共有五户人家,且多为同胞兄弟。他们原本属于几里以外比古岫村的人家。在多少年前,因为家族分地时,这哥儿几个分得的耕地距本村较远,为了农作便利,他们便搬离本村,在这块山地上落户扎根,从而形成一个新的村落。
当今,既使在山区,越来越多的村庄融入开放、便利的生活方式。篓子峪人家也合并回比古岫行*村。但是,过惯了“隔世”日子的篓子峪老人们,对自己大半辈子生活、生产习惯的适应与眷恋,使得他们重又回到这块记载着他们人生故事的故园。
这户人家在搬出后,房顶拆除了一半。后来又搬回来,把拆走的房瓦补上,重又启用。
古色古香的烟囱和老砖瓦,表明这处老宅应该有百年之久。
记忆
这是我们进村时遇到那位老人的家。院彩钢顶的房屋表明,这户人家也是“返迁”回来的。
与其他四户人家一样,大娘家也是老两口子在这里安居。大娘年近八旬,相貌喜兴;老爷子八十有七,因上山拾柴,直到我们离开时,也未谋面。
闺女嫁到外村,儿子在城里安家。到了冬天,儿子就把老人接到城里楼房“萎冬”。到了开春,老人依然执意回返老家,在这片山间的祖地上,日出而作、日落而息。
01
02
03
04
坡下,是老人的兄弟家,也是老两口在此居住。许是因为“年轻”几岁,莳弄的土地更多些,适时秋收时节,更大的场院中,盛满了金子般的秋色。
这条“*肠古道”,就是连通篓子峪与比古岫的“血脉”。想当年,老哥儿几个就是携家带口从这里走来,在山腰上建起新的家园。耕织农桑、生儿育女,养育、繁衍了三、四代人的血脉。到如今,曾经封闭的乡村虽已变成通衢繁世,而这条已是芳草萋萋的故道,依然遗存着悠远的印痕。使包括“山外人”在内的我们,触景生情、幽思连绵——我们从哪里来?又到哪里去?……
来源丰润真好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