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并不一定是我们这一代就能做成这件事,但我相信最终会有一代人把这件事完成。”关于“去行*化”,朱清时如是说。
据经济之声《天下财经》报道,近日瑞士学者用数学模型分析全球经济,结果发现了造成全球经济动荡的原因是来自147个高度关联的跨国公司组成的超级实体,而且他们大部分都是金融机构,其中占前20位的大公司包括巴克莱银行、摩根大通和高盛集团等著名的金融机构,他们的所有权密集交织,控制了全球经济中的40%的财富。每一次出现经济危机都会有大批的经济学家和数学家们,试图用数学模型等自然科学研究方法来分析全球经济形势的变化,这次由瑞士学者组成的科学小组收集了一个由全球3700万家公司以及投资方组成的数据库,分析了43060家跨国公司和他们之间的股份所有权关系,他们发现,全球经济中40%的财富都集中在了这147家公司或金融机构的手中,他们的所有权密集交织。这一发现是否为流传已久的阴谋论提供了科学依据?巨额财富占有的背后是否隐藏着*治企图?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专家张永*进行观察。 张永*:这样一份报告把全球财富以及对财富控制力的分布做了新的估计,这份报告使用机构资产等指标来衡量财富,一定程度上印证了很多专家学者以及公众对于跨国公司及大的金融机构在全球财富中所占份额提供了分析和支持,有很重要的参考价值。确实说明世界上相当大一部分财富是掌握在比较少的跨国公司手里或者说较少的人手里面,从一定程度上说明了全球的财富分布确实非常不均衡,全球经济发展的成果还没有惠及到大多数人,还需要做一定调整。 报告其实也对我们提供了一些启示,比如说对于我们综合国力的认识,报告就提供了很重要的参考价值。一方面我们知道,目前按照通行的方法来看,中国的GDP在世界上排名第二,有少数学者认为,用购买力评价方法来看中国都已经排名第一了。那么根据这份报告实际上我们能看到,如果是从财富量而不是用GDP来统计的话,可能中国的差距其实很大,因为掌握世界财富最多的前50家公司里面中国只有一家而且排名最后,和前面的机构差距非常大。另一方面,此前有报告称我们国家四大商业银行在全球经济排名里比较靠前,从现在的报告来看,我们国家的金融机构在全球前五名还没有位置。这就说明了实际上我们国家的金融机构和欧美国家的这种老牌的金融机构相比,差距比较大,还需要努力发展,才能在一定程度上与欧美老牌金融机构相抗衡。 报告里面提到跨国公司主要存在一种谋利的动机,由于他们之间的相互竞争,*治确实会存在一定影响,但能大到多少,这个程度不宜夸大。毕竟跨国公司占有这么多财富,我个人觉得是由于财富分配过程中具有一定不平等地位形成的,当然他可能自然而然会通过*治方面的影响力来保持自己的地位。
2012年3月,新中基接到证监会*监管局立案调查通知书,因公司涉嫌违反证券法律法规,决定对公司进行立案调查。值得一提的是,当时,新中基正由于2010年和2011年连续两年净利润亏损,且2011年期末净资产为负值,于2012年开始披星戴帽变身“*ST中基”。不过,2012年公司经历破产重整后,实现营业收入1.25亿元,净利润6402万元,期末净资产为4.14亿元,目前主营业务正常运营,但持续经营能力仍然存在重大不确定性。
孙璐
原文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