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农业大学副教授:纵有垃圾食品,更有垃圾吃法
原标题:面对洋快餐:纵有垃圾食品,更有垃圾吃法
福喜门事件几乎将中国有头有脸的洋快餐都祸害了个遍,不过,国人的愤怒和唾弃似乎只限于上虚拟空间,对洋快餐的爱是顽强和宽厚的。被洋快餐一而再再而三的安全问题辜负了的小心灵,尤其需要炸鸡翅和薯条可乐来压压惊,悲凉时刻,胃离心最近。我心依旧的爱,就是洋快餐店不变的熙熙攘攘。
上世纪八十年代末,第一家肯德基在京城的前门开始了中国行;九十年代初,第一家麦当劳在深圳开疆拓土。现在,几乎每一家麦当劳叔叔一抬头,都能望见肯德基爷爷的慈祥的笑容。而且爷爷叔叔带着洋快餐一众兄弟姐妹,在中国的一、二、三、四、五线城市次第安营扎寨。
这二十余年锲而不舍的努力,成果是卓著的。吃着洋快餐长大的一代人,他们的娃娃又成了洋快餐粉丝团的新鲜力量。这二十余年里,福喜门般的事情也不是一桩两桩,如若换了别的餐饮企业,或许早在骂声中逃之夭夭了,但看准了中国大蛋糕的洋快餐们,在斗争中不断增强土洋结合的灭火能力,骂也不退,打也不倒,任尔西北东南风。
在肯爷麦叔的老家,胖子多、心脏病多、高血压多、中风多,已成为了有目共睹的美国人的痛。三分之一肥胖,三分之一超重,让美国梦失去了轻盈的姿态,美国医学会在去年6月,正式宣布将肥胖定义为疾病。不难想见,在亡羊补牢的美国民众心目中,高热量高脂肪高蛋白质,低矿物质低维生素低膳食纤维的洋快餐,已是风光不再。这也是洋快餐们在异国他乡攻城略地的一个动因。
中国人常说后发优势,所谓后发优势,就是通过观察先动者的行动及效果,来减少自身面临的不确定性而采取更有益的相应行动。但在怎么吃、吃什么的问题上,中国人着实乱了章法,前车之覆后车之鉴的后发优势,从庙堂到江湖都乏善可陈。
这些年,中国人一步并作三步胖,腰围增长速度不小心就弄了个世界之最,青少年昂首步入肥胖流行阶段。除了舌尖上的中国在屏幕上的斗篷自振,食不可无绿一类的传家宝,在西风东渐中,从每天人均500克的蔬菜摄入量,缩水为汉堡包中一片生菜叶子。
纵使洋快餐永远遇不上福喜门,依旧不能成为健康的选择。纵使对甜、油、肉、盐的热爱是与生俱来的执著,纵使看见煎炸洋快餐就流口水是本能,但亲爱的们啊,还是要学会适度的克制。还记得我女儿三岁多刚到北京,就对麦当劳肯德基一见钟情,外公带她进去吃,一个爱管闲事的中年人,严肃地教训小姑娘:长得这么好个小姑娘,怎么也来吃垃圾食品?不准吃,以后也不准吃!小孩子不敢不听外人的话,马上就不吃了。现在小姑娘是快大学毕业的大姑娘了,依旧把洋快餐当做限制食品偶尔吃之。现在的我,对这个好心人依旧心怀感激。
面对洋快餐,纵有垃圾食品,更有垃圾吃法。纵使洋快餐店标注了销售食品的营养和热量信息,纵使人们明白了一顿尽兴的洋快餐后,再摄入的其他食品都可能因为多余而变垃圾了,还是要执迷不悟着一吃再吃的洋快餐人生,那么,或许,胖子要交税,胖瘦法来管的那一天会来得更快更猛。
福喜归福喜,即便不妨碍对洋快餐爱的继续,但最好爱在心里口难开,少吃为上。
(作者为中国农业大学副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