丰润县论坛

首页 » 问答 » 灌水 » 构建吉林对外开放桥头堡
TUhjnbcbe - 2020/6/4 20:46:00
点击「图们江报社」可快速
  岁末寒冬,记者来到中朝圈河口岸,只见辽阔的图们江上覆盖着皑皑白雪,一座崭新的公路大桥横跨东西,大小运输车辆有序通关,火热的景象与气温形成强烈反差。


  中朝圈河至元汀界河公路大桥,是中国进入朝鲜罗先经贸区的主要通道,对进一步推动中朝经贸合作起到积极的作用。该桥位于原有圈河口岸大桥上游,距图们江入海口约36公里。新老桥梁间距30米,桥梁全长米,全宽23米,采用上下行分幅设计,路线全长0.公里,采用设计速度为60千米/小时的四车道一级公路标准,引道路基宽度23米,于10月28日全桥贯通,是全省十座跨境桥工程中率先建成通车的桥梁。


  地处图们江下游、中俄朝三国交界的珲春,拥有四个对俄、对朝公路、铁路口岸,周边分布着俄、朝10余个港口,是吉林省距海上最近的城市,是吉林省实施“借港出海”战略最为关键的一颗棋子。


  随着我国“一带一路”战略的全面实施,以及省委“五大发展”和东部绿色转型发展战略的加速推进,特别是国家近期出台的《关于深入推进实施新一轮东北振兴战略,加快推动东北地区经济企稳向好若干重要举措的意见》又一次凸显了珲春国际合作示范区。今年,吉林省委书记巴音朝鲁在珲春调研指导时明确指出:“把珲春建设发展成为发达的边境城市和长吉图开发开放的桥头堡”,为珲春进一步扩大开放带来了难得的历史机遇。


  面对新机遇,珲春市提出:要充分发挥区位、生态、资源、*策、人文五大独特优势,加速融入“一带一路”战略,加强与朝、俄等国互联互通,大力推进与东北亚各国的务实合作,推动对外开放向更高层次、更高水平迈进,全力争当全省改革试验田、开放桥头堡、发展排头兵,努力推动珲春大开发、大开放、大建设、大发展,打造我国面向东北亚的新门户。


  一年来,珲春市向宏伟而具体的目标奋勇前进,发展蓝图正在一步步变成美好现实。在开发开放引擎的强力拉动下,年,珲春市预计实现地区生产总值.5亿元,同比增长10%;全口径财*收入27.1亿元,同比增长11%;工业总产值亿元,同比增长14.5%;接待国内外游客.8万人次,同比增长23%。主要经济指标增速位于吉林省前列,县域经济排名跃升至全省第三位。


  珲马铁路作为联结中俄的经济大动脉,是我国“一带一路”战略中的跨境大通道。经省、州、市三级发力,使其时隔9年恢复常态化多品种双向运输,过货量年均呈爆发式增长。截至11月,珲春铁路口岸过货.4万吨,同比增长71.9%。为提升口岸承载能力,该口岸实施了铁路换装站扩能改造项目,项目建成后,口岸存储货物能力将更为完善。届时,该口岸将作为中俄贸易往来的重要经济枢纽,在原木、原油、化肥、钢铁、集装箱、煤炭等物资的进出口联运方面发挥更大的作用。为丰富铁路口岸过货品种,推进双向运输常态化,目前,就珲春—马哈林诺铁路口岸运输组织问题,中俄双方决定尽快商定从俄罗斯向吉林省(珲春)运输原木和从中国向第三国运输矿泉水的技术方案,并将组织原木的试验性运输。


  在建设完善现有通道的同时,珲春市积极开辟跨境新通道,并取得明显成果。新沙坨子大桥和甩湾子铁路等项目稳步推进;中俄互通小型车辆工作进展顺利,珲春市已组织了5次试运行;春化分水岭口岸的开辟列入国家口岸办“十三五”口岸发展规划;着手辟建中朝防川—豆满江临时旅游通道。7月份,珲春市与朝鲜罗先签署了《关于开通中华人民共和国吉林省珲春市与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罗先市之间豆满江旅游跨江通道协议书》。11月14日,对防川旅游通道进行了试通行。


  集综合监管、物流、仓储、托运中转、国际运输代理等功能为一体的珲春国际合作示范区口岸通关中心,自今年投入使用以来,实行一次申报、一次查验、一次放行“三个一”和“一站式”通关、“单一窗口”办结、“一体化”覆盖的叠加服务,开创了“三省一区”便捷口岸通关与监管的先河,在建设智慧型口岸方面实现了新突破。目前,该中心海关大型集装箱移动查验设备已安装完毕并投入使用。


  统计显示:珲春市预计全年可实现进出口货物万吨,同比增长58.5%;出入境人员90万人次,同比增长20.5%;出入境车辆16万辆次,同比增长6.7%。


  为适应开放发展的新形势,珲春市持续加强各口岸的软硬件设施建设,通关便利化水平不断提高,促进了口岸经济的繁荣发展。今年,珲春市着力推进新建圈河国际口岸联检楼及附属设施工程项目,争取专项资金1.4亿元。目前,该项目正在进行场地平整、表土分离和场区封闭。并全力推进沙坨子口岸验收工作,为明年顺利通过国家验收奠定坚实的基础。同时,珲春市将现行的中俄珲春-克拉斯基诺口岸工作时间由现在的每周6天,每天8小时工作制,调整为每周7天,每天12小时;中俄珲春-马哈林诺口岸工作时间由现在的每周7天,每天12小时,调整为每周7天,每天24小时。


  今年,珲春市启动了珲春口岸国门景区建设与美化亮化工程,并于国庆节期间面向游客开放。目前,珲春口岸国门景区的美化、亮化和新建大门等基础设施工程正在有序推进。与此同时,图们江水上游试运行,成功举办国际马拉松旅游节,全年接待游客.8万人次、实现收入26.3亿元。


  出海梦连着振兴梦。珲春市以先行者的姿态和先试者的豪迈,全面发挥长吉图开发开放战略桥头堡作用,充分利用开放优势、开放*策,通过全力实施“借港出海”“连线出境”战略,以更加开放的观念、形象、气势,求*策、寻机会、找办法、获红利,加快推动“互联互通”,一个又一个的国际通道不断贯通。


  珲春—扎鲁比诺—釜山铁海联运航线运营状况良好,截至11月22日,该航线已运行70个航次,运输进出口货物TEU。其中,进口货物TEU,出口货物TEU。该航线的稳定运营和健康发展,对促进环日本海经济圈国家的多边合作、经济文化交流、物流产业的发展都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


  中韩双方*府高度重视中国珲春—俄罗斯扎鲁比诺—韩国束草航线的复航工作,积极开展各项前期准备工作。今年,双方*府多次召开航线复航推进工作组会议,就航线复航事宜进行了深层次商谈。目前,该航线复航各项工作进展顺利,力争年内完成试航,明年3月实现常态化运营。


  通道连通内外,开放激活市场。珲春市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出口抓加工、进口抓落地”,全力打造能源矿产、海产品、木制品、商贸物流、旅游文化五大基地,打响“出境加工复进境”业务试点城市的“金字招牌”,把区位优势、口岸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


  充分发挥区位优势,珲春市利用俄、朝地区丰富的海产品资源,做精做深做优水产业。以兴阳水产、东扬实业、烟台大宸、洪昊食品等为代表的54家加工型企业,以伟易达贸易、比比爱水产贸易、友洋贸易为代表的94家贸易型企业及多家个体商户在珲春不断做大做强做优。今年,珲春水产续建项目7个,水产新开工项目10个,洽谈推进项目18个。全年有望突破90亿元,即将成为百亿级产业。


  珲春市利用俄罗斯等周边国家木材资源,开展木制品精深加工,生产的地板、家具、木屋等高附加值产品销往国内外,形成了每年60亿元的产值规模。目前,珲春市正着力建设国际木材交易中心,东北亚木制品贸易集散地正逐步形成。截至目前,珲春市共有规模以上木材加工企业19户,其中合作区14户,占全市比重的73.7%。


  今年以来,珲春市不断强化招商引资,吸引原料、市场“两头在外”的国内服装、海产品、木制品加工行业转移到珲春市开展加工制造业,指导帮助条件成熟的企业赴周边国家成立境外投资企业。加快外贸转型升级基地建设,积极培育一批综合型、专业型和企业型基地。鼓励企业加大投入,提高境外资源回运能力及出境加工新增品种生产能力,尤其是扩大进境木材交易规模和出境鱿鱼加工规模,进一步拓展“出境加工复进境”业务范围。据统计,今年,出境加工复进境业务预计贸易额突破4.5亿元,同比增长%。


  开放平台辐射带动功能日益增强,珲春边境经济合作区龙头效应凸显。预计该区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亿元,同比增长10.3%;全口径财*收入4.7亿元,同比增长20.5%;工业总产值亿元,同比增长12.4%;固定资产投资58.4亿元,同比增长20%。出口加工区升级综保区报国务院待批,预计全年实现出口加工额8亿美元。中俄互市贸易区优化提升,预计全年完成互市贸易额3.7亿元。


  奋楫向前,蹄疾步稳。乘着我国“一带一路”战略迅速推进的东风,珲春正以大开发为舵,大开放为桨,一路乘风,扬帆领航。

1
查看完整版本: 构建吉林对外开放桥头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