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Uhjnbcbe - 2025/3/16 2:16:00
明月与大河月亮在高楼林立的城市上空露出半张脸。是一弯新月,宛若一位小姑娘,玲珑可人,羞涩娇媚中期待着丰润。微风拂面,始觉秋凉,恍然记起中秋将至。想起中秋,中国人首先会想到阖家团圆,其乐融融,再就是嫦娥和玉兔。“嫦娥应悔偷灵药,碧海青天夜夜心”的诗句便脱口而出。吴刚哪?他正年复一年砍着折而复生的月桂树——幽会的代价太大,他从古至今,永无休止。圆月给人的联想以及给予的寄托,没有哪个民主与中华民族比肩。随手拈来几句古诗,便可见一斑。“受降城外月如霜”、“露出今夜起,月是故乡明”、“旷野天低树,江清月照人”······低吟这一首首咏月的诗,一股浓浓的乡愁扑面而来,圆月是游子与故乡之间割舍不断的纽带。无论身在何处,依然是“月是故乡明”。不由想起多年前的一个夜晚,受邀到黄河边一个叫南庄的村子参加朋友的婚宴。酒至微醺,独自踅出小院,漫步在乡村小路上。机缘巧合,那晚头上是皓月当空,身旁是滚滚黄河,一股情愫油然而生,充斥于胸。圆月和大河与我们这个民族息息相关。圆月也罢,大河也罢,犹如图腾,融入血脉,才下眉头,又上心头。“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眼前的黄河,就是古人笔下的长河。翻开历史,黄泛频发,兵燹四起,饿殍遍野。这其中有天灾,更有人祸。可世人总是忘了它的桀骜,记得它的好,记得它带来的福祉,丰腴了土地,润泽了万物。时至今日,已驯服了这条既爱又恨的黄龙,造福一方百姓,始有了母亲河的称谓。仰望碧空中的圆月,它又何尝不是如此。理想很丰满,难敌现实的骨感。曾几何时,月圆人未圆,现实总是与人们的渴望背道而驰。无数次的渴望,无数次的茫然,怎能责怪当空的圆月?“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正是这种心情的真实写照。更有王若虚的《春江花月夜》,把思乡、团圆、寄托、无奈与春江、圆月、思情、望归糅合在一起,不禁仰天叹息:“何处春江无月明”?圆月、大河、长江亘古不变,人们的望想也代代相传,与天地共存。遐想间,友人忽至,惊呼一声:有狼,不得乱跑!那是二十几年前,河湾山坳有狼,不足为怪。见我平安,友人长舒一口气。现今,黄河水清了,而碧空中的圆月却难睹芳容。不是有雾霾,而是有雾霾。要么,天空灰蒙蒙一片,只见惨白,难觅月亮;要么,浓重的雾霾遮蔽了一切。值得欣慰,今晚终于望见一弯新月。只是天气预报扫人兴,中秋前有一次降雨过程,仰望圆月的希望依然渺茫。(原创,欢迎转载,谢绝粘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