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献之是王羲之的第七个儿子,他自幼聪颖,才华出众。由于刻苦勤奋,加上很有思想,很早就成为州主簿和秘书郎等职,最高出任中书令一职。很可惜的是,由于王献之患下了足病,长期服药不治,落下了后遗病,离开人世时只有43岁。
王献之善书会画,懂诗文,尤其是在书法方面的贡献最为突出。自幼跟随父亲王羲之学习书法,他胸怀大志,目标不只是放在父亲身上,而是追求古人,虽然得法于父亲,但眼界却放在古人。例如他的楷书、隶书、草书就有很深的功底,留传下来的名作有《洛神赋十三行》、《鸭头丸帖》、《中秋帖》等。
王献之的《中秋帖》为草书纸本,纵27cm,横11.9cm,共计22个字,现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此帖几多收藏,后在民国时期由溥仪将其携出宫外,流散民间,后经国家收购收藏,卷后有明董其昌、项元汴,清乾隆题跋。
“三希”是指三件稀罕之宝,与王羲之的《快雪时晴帖》,王珣的《伯远帖》合称“三希”。《中秋帖》“一笔而成,偶有不连,而脉不断,及其连者,气候通其隔行”,是王献之的传世之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