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来自“寸金簝”)
茶自问世以来,已伴随人类生活了多年,茶对人类健康有着重要的贡献已是不争的事实,19世纪前却没有人能明确告诉我们茶为什么有这么多的功能。
从上个世纪60、70年代开始,茶这个古老而神奇的领域迎来了自然科学的探秘,大量科学技术对茶叶中的内含物质进行研究分析,从而为我们打开了这扇神奇的大门。
从现有的研究可见,茶叶中含水分75%,这也就是“4斤鲜叶1斤茶”的科学依据。而茶叶中的水溶性物质为30%-48%,其主要化学成分包括茶多酚类、生物碱类、氨基酸类、糖类、有机酸等,它们构成了茶叶的品质和滋味。
在组成茶叶滋味最重要的三大类物质“茶多酚、氨基酸、咖啡碱”中,茶汤口感好不好,很大程度上就取决于这三类物质的含量与比例关系。因此,这滋味成分的“三国”,还有点“演义”。
一、茶多酚类:茶汤涩味的来源
“啜苦咽甘,茶也。”这是茶圣陆羽对茶风味的最早定义。茶之所以能啜苦咽甘,从本质上讲,就是因为茶里蕴含着一类特有的物质,它的名字叫茶多酚。
茶多酚不是一个单体物质,而是茶叶内多种酚类物质的简称。在茶的鲜叶中,茶多酚的干物质含量,一般在18%~36%。
茶多酚主要由以下四类物质组成:儿茶素、黄酮类、花色素和酚酸类。儿茶素是组成茶多酚的主要物质,约占多酚类总量的70%~80%,它是影响茶汤苦涩滋味的重要物质,也是“茶为万病之药”的首要保健物质。
茶多酚含量的多少,与茶树品种、季节、芽叶老嫩、地理纬度、海拔高度以及茶的加工方式等因素有关。通常,大叶种比小叶种的茶多酚含量高;南方茶产区种的茶比北方茶产区的所含茶多酚相对要多;嫩叶比老叶含量高;春季低于夏、秋季;海拔越高、发酵程度越重,茶多酚的含量则会越低。
崇州枇杷茶属大叶种茶我们知道,茶叶按照发酵程度依次可分为绿、白、黄、青、红、黑茶共六大基本茶类,其中绿茶是不发酵,黑茶是后发酵的。由此茶多酚的含量可简单的依次判别为:绿茶白茶、黄茶青茶红茶、黑茶。
不同茶类多酚氧化程度示意图按照发酵程度的轻重,茶多酚转变成了茶黄素(亮黄色)、茶红素(深红色)以及茶褐素(暗红色)三大物质。这三种物质不但具有不同风味,还是茶汤颜色的主要组成物质,因此我们所喝的茶汤有了从黄到红、从明到暗的颜色的过渡。
但是,茶中所含的茶多酚,并非越多越好,茶多酚的含量越高,茶就会越涩,对胃肠的刺激也会加重。
二、茶叶氨基酸:茶汤鲜爽味的来源
氨基酸是构成动物营养所需蛋白质的基本物质。我们炒菜所用的味精,便是谷氨酸的一种钠盐,即“谷氨酸钠”,在有食盐存在的环境下,味精的鲜味会很好地呈现出来。而茶汤的鲜爽味就是来自同类物质茶氨酸。
茶叶中含有约1%~4%的氨基酸,已发现的有26种,其中,最主要的有茶氨酸、谷氨酸、天门冬氨酸和精氨酸。尤其是茶氨酸,为茶叶所特有。于是我们讨论茶叶的氨基酸,最主要研究的就是茶氨酸。其水溶物主要表现为鲜味、甜味,可以抑制茶汤的苦涩味。
寸金簝枇杷茶具有独特的鲜爽味一般来讲:
小叶种含氨基酸比大叶种多,而小叶种的细嫩部位含量又比粗老部位多。因此,我们似乎都在追寻嫩的茶,总感觉越嫩的茶叶,品质越好,这其实也不无道理。
北方的茶生长纬度高,气温相对低,光照相对弱,所含氨基酸多,而南方的茶生长纬度低,气温相对高,光照相对弱,所含氨基酸相对也低。在同一纬度,高海拔的高山茶比低海拔的低山茶氨基酸含量高,人们常说的“高山云雾出好茶”跟这个就很有关系。温润的地气,漫射光的存在,可促进茶氨酸的合成,这也是“茶者,南方之嘉木也”的地理依据。
寸金簝位于海拔-米的茶园在六大茶类当中,不发酵的名优绿茶和后发酵控制良好的黑茶所含的氨基酸较多。前者工艺可最大限度保留鲜叶原有氨基酸,后者工艺可在后发酵过程合成大量氨基酸(主要通过微生物作用)。
茶叶的悦志、涤烦及华佗《食经》所论的“苦茶久食益意思”,即指茶叶氨基酸有益清醒大脑,提高思维能力的作用。它与咖啡碱的兴奋作用,构成阴阳和矛盾的两个方面,可有效抑制咖啡碱的活跃程度。
三、咖啡碱:茶汤苦味的来源
茶叶中的生物碱,主要包括咖啡碱、可可碱、茶碱等八种。其中,含量最多的是咖啡碱,约占茶叶干物质的2%-5%,约占到了茶叶生物碱总量的95%以上。故咖啡碱有时会作为生物碱的代称。
咖啡碱是茶汤苦味的主要来源,易溶于热水,与茶汤中的茶黄素、茶红素复合,构成茶汤的鲜爽滋味,同时,也会降低自身对茶汤带来的苦味。
咖啡碱在生长旺盛的嫩叶中含量较高。一般是以新梢的第二叶含量最高,其次,是第一叶和第三叶,在老叶和梗茎中含量较低,这就是六安瓜片为什么会选择第二片嫩叶,来制作味厚绿茶的原因,也是红茶和乌龙茶的茶青,要求具备一定成熟度的主要原因。
另外,茶树的品种、季节、遮荫、施肥等因素,会影响到茶树的氮代谢,以及咖啡碱含量的高低。高温杀青、干燥、焙火等工序,都会降低茶中咖啡碱的含量。
茶被饮用后,咖啡碱会在4~6个小时内,以尿酸的形式完全排出体外。咖啡碱虽然有兴奋神经的作用,令人少睡,但是,对于敏感人群,只要在睡眠前的6个小时内不饮茶或少饮茶,就不会对睡眠产生太大的影响。
写在后面
在这三大物质的演义下,我们知道了,茶汤的苦,主要是由咖啡碱与茶多酚的含量决定的;可溶性糖和氨基酸,是甜味和鲜爽味的来源;涩,是由茶多酚决定的;酸,是由茶中的有机酸和部分氨基酸决定的,茶汤里新鲜愉悦的酸,往往只在生态绝佳的野放茶中,方可觅到;咸,是无机盐的味道;辛,偶尔会在特殊的茶种中遇见,偶然相见,却是清冽绝伦。
一款好茶,不唯有紧结油润的外形,油亮清透的汤色,细幽绵长的清香、花香、果香和沉香,更要有细腻醇厚的滋味。好茶的滋味,从本质上讲,要五味调和。
所谓五味调和,从五行上分析,是当酸、苦、涩、咸四般滋味,达到协调平衡、纳化相依时,自然显现令人愉悦的甘味。何况,还有可溶性糖与氨基酸综合呈现出的甜味,以及对其他滋味呈现出的明显协同与掩盖作用。
因此,一泡完美且滋味丰富的茶汤,不会特别彰显出其中的某一种滋味,或苦或涩,或酸或咸,应该内涵丰润,滋味协调,让人愉悦舒爽。
人们喜欢茶,或许是因为能从茶中品尝出人生百味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