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猫九
销量能否代表质量?这是个好问题。
018月5号点映,8月8号正式上映,算上点映上映15天就已经拿下了27亿的票房,打破多个记录。
而且它一上映就以强大的单日票房被猫眼预测38亿,灯塔预测40亿,被多个机构预测是能冲击今年年冠的作品。
这部片子就是风头正劲的《孤注一掷》,与同期影片相比,可以说它以摧枯拉朽之势崛起,单日票房独占近六成,这可是一个非常惊人的数据,让不少人叹为观止。
当然随着影片的爆火它的口碑和争议也随之而来。
对于这片子好的评价就是这部片子题材是有意义的,给人有警示作用,所以能看到它的人越多越好,因此对它给予好评。
而差评的角度就比较多了。
有人对于它破坏行业规矩感到厌恶,表示他趁着没有出现口碑评分时点映居然比正式上映的排片还多,这是妥妥的不讲武德。
也有人从片子本身来看,这片子质量一般般,而且还表里不一,本身是一部反诈骗题材却干着欺诈消费者的事。
比如宣传和内容不符,大量宣传王传君的戏份,误导观众入场,结果一看根本就货不对板,让人丧失好感。
这部片子的豆瓣开分才仅仅7.3分勉强算中规中矩及格的分数,而随着观影人数增多也在逐渐下降已经跌破7分。
作为一个剧情片这表示他的质量确实一般般,可就是这样质量的片子评分虽降票房却依然坚挺,甚至很可能成为月冠甚至年冠,这真的很让人感觉有些五味杂陈如芒背刺。
首先先声明五味杂陈并不说这样的片子不能有票房,也不是觉得他赚钱不对,而是说这样的片子票房应该在一个恰当的位置。
因为票房与口碑的正向比是作品质量、资本敛财与大众票值的博弈,不同质量的片子对应恰当的票房位置才更对观众有利,才能不辜负观众掏的那份钱。
因此这部《孤注一掷》若是能成为年冠那真的比陈思诚的作品系列爆火还让人感觉如鲠在喉。
《孤注一掷》
02聊《孤注一掷》之前先聊聊陈思诚。
陈思诚的作品《消失的她》6月上映也是一骑绝尘,狂敛票房35亿之多,可以说票房很是成功,但是口碑评分却一降再降从开分7.5分直接掉到了6.4分。
口碑一般票房拔尖,这也引得无数行内行外的人士纷纷拆解其赚钱的密码。
陈思诚和他饰演的成才一样一直透着一股子精明气质,才气虽有但他的投机能力才是真正的一绝。
陈思诚的导演才华在年的《北京爱情故事》中就展现的淋漓尽致,那一年电视剧后的同名电影,万达“慧眼识珠”投资万拿到了十倍的回报,而后这位“天才”的导演就和万达有了密切的捆绑合作关系。
《误杀》系列,《唐探》系列让他们赚的盆满钵满,在赚钱的能力上陈思诚可谓是出手不凡,然而在高票房的背后陈思诚的作品却总伴随着抄袭和拼凑的声音。
同样这次的《消失的她》也不例外,阅片多的观众可以在这部电影里影影绰绰看到很多其他影片的影子。
内容是翻拍与拼凑,节奏和拍摄手法是剪裁的,但是不得不说他的能力确实很强,因为他将拼接的痕迹融合的非常丝滑,当然确实也有些丰满和润泽。
可是再如何丝滑和添补也是拿来主义,一部电影用大量的精力来打磨拼凑痕迹自然而然就失去了内容的创作能力,久而久之对于这行的创作来说那就是杀鸡取卵,这点陈思诚也知道:
可是面对着滚滚而来的钱财和名气,更容易的方法总是很难舍得,所以陈导和另一位郭导一样被大家慢慢遗弃也不过是时间问题。
当然在这之前还得说相比较而言即便是抄袭拼凑和洗,陈导的技术还是有的。
换成文学的话就是他的文笔功力是可以的,所以丰润后的作品也算不错也付出了一定的成本价值,相比较而言目前这个票房飞涨的作品《孤注一掷》就更是一言难尽了。
03《孤注一掷》一个宣传噱头满满,内容却中规中矩甚至可以说很是平庸的作品。
开篇平铺直叙直接表明这是一部反诈电影,然后让你跟随镜头的视角去看受害者被拐、被骗、被囚的过程。
故事从三个视角入手:
一个是诈骗集团本身,电影走马观花一样介绍了他们的流程。
呈现了诈骗集团的组织结构和业务架构,简单描述了诈骗集团的骗术和技术手段,但是对这段犯罪行为其实刻画还是略显温和,而且也并没有过深的去触及他们背后的势力分布。
第二个视角则是被骗去助纣为虐为虎作伥的人,这部分人又分成两种。
第一种是张艺兴和金晨这样的人,张艺兴饰演的码农,被外国高薪游戏开发岗位骗去缅甸,来到这里了发现是要搞信息诈骗,同行的还有许多程序员。
张艺兴为代表的这帮人,算是被胁迫犯罪,他们一来就看出了问题想逃但是却不断被虐待。
金晨饰演的美女荷官,虽然是被朋友出卖,但是开始她是打心里真的想要靠诈骗赚钱并且做大做强。
所以最开始她算是被优待的,可随着她完成一个个指标后根本没有得到领导的放过,才开始明白自己的处境,开始想要逃亡。
第二种就是孙阳饰演的打手,他们常年为公司做事已经习惯了公司的手段和行为,变得麻木但是却还有那么一丝温情。
第三个视角就是被骗的受害者视角。
讲述王大陆饰演的高学历人才在一步步的诱导下如何变成了歇斯底里的赌徒。
可能是创作团队就是为了让大众对被诈骗之后就智商全无有个切实的体会,剧中的王大陆一个本硕高材生在一个看起来就是三无产品的小破网页里疯狂砸钱真的让人叹为观止。
这部剧的剧情没有大的反转也没有什么深刻的思想,坏人好人就是一眼透的脸谱化人设。
坏人坏的坦然没有丝毫人性挣扎,而大众期待万分的反派王传君在剧中根本也没有太大演技的发挥余地。
寥寥些许的镜头在未播之前在社交平台上被夸成了神明,然而到了剧里发现这寥寥几个镜头竟然就是剧里的全部,而他的角色也不过是一个流于表面与其他剧中没什么区别的笑面虎式的低层恶霸。
这部剧给大众最有冲击力的就是所谓的种种虐待殴打场面,在剧情的逻辑线上是真的算是一塌糊涂,前面那么难以逃亡的诈骗集团大本营,最后靠一系列天命巧合竟然轻轻松松就被瓦解。
打手孙阳对金晨莫名其妙突如其来的爱情,恶霸王传君硬性添加的爱女情节,以及他的托孤行为,都让这部剧的后半段显得无比的失智。
所以这部剧对于一个阅片数量较多的人来说真的很难形容。
在剧情上逻辑的无法自洽与薄弱根本原因就是剧本的敷衍,剧中只有人设没有人物,每一个人都是工具人,他们的目的就是扮演成这件事的背景板。
说白了这部剧就是一部长一点的宣传片。
里面的人物心态轨迹不重要,谁演的演的谁也不重要,只要知道坏人在缅甸他会打人杀人虐待人,千万不要去,而对于好人,人好自有吉相,最后正义一定会打败邪恶。
《孤注一掷》就是这样一部用教育孩子的方式教育大人的反诈宣传片,既然是一部宣传片,那么它的流量高票房高似乎也就有迹可循了。
04说白了这部剧是一部踏着热点流量而行的片子。
因为年后的几个月缅北都是各个平台的顶流话题,擦着顶流的边流量自然也蹭了一部分。
其次创作团队在剧未播出之前就以王传君的形象大量的发布短视频作品,借着东风不断造梗,吸引了一大批人,这些人都成为了观影的预备客户,而等到剧一开播这些流量就迅速化为客户给这部剧贡献了庞大的票房。
而且因为题材就是反诈宣传,对于孩子有教育意义,对于老人有教育意义,对于想往外溜达的也有一定警示意义,这就像法治短剧无论它制造的多么粗糙,你不能说他立意不好吧?
但是问题就在这里,法制短剧都是免费收看的,而电影得交钱看。
那么这样一部没怎么用心拍,演员演技一般,剧情逻辑不通,电影艺术性几乎不存在的作品,仅仅因为“复制”了法制频道的正能量内容,就比其他精心制造付出甚多的作品高出太多票房,这合适么?
看过的观众应该都不否认其实《孤注一掷》就像是无数某音短片的合集,从效果来看他们几乎就是把缅北的那些短视频整理剪辑了一下仅此而已。
艺术应该是来源于现实高于现实,可是这部片子连现实都没有拍全,而且属于创作者的思想在其中丝毫未见,所以它的评分注定是要一直下滑的。
前文说到票房与口碑的正向比是作品质量、资本敛财与大众票值的博弈。
因此如果一部质量一般根本不需要创作团队精心制造的剧获得了超量的票房,反过来一部精心创作的大制作被冷遇,那么资本就永远不会在选择精良制剧。
就像很多平台的文章一样,一个个几百字通篇都复制低俗的作品因为噱头的标题而阅读量巨大利益颇丰,那么就一定会招来大批作者的集体模仿,因为这样省时省力还赚钱多。
那到最后就是平台内容高度雷同化,这个平台会因为内容匮乏而日渐萎靡,而读者们也毫无疑问只能啃食着糙粮再难看到优质精良的作品。
因此对于《孤注一掷》这样的剧票房的大爆真的会感觉如鲠在喉,你说它不好吧它还有点意义,但是你要都支持它吧,这样的片子多了那么资本和主创者也就更青睐省力的玩法。
到时候编剧想偷懒,导演想偷懒,演员想偷懒,那么大众就在难看到优质精良的作品,看看《孤注一掷》背后的联合公司,只能说他们开开心心又下了一城,至于大众以后到底会能看到什么样的电影那谁又知道呢?
最后还是希望之后能蹭到流量的创作者们珍惜流量能借东风创作出更好的作品而不是敷衍,而我们的观影大众也尽量擦亮眼能够好好的筛选影片,给努力的人机会,给敷衍的人予以否定。
希望大众花钱去看的电影不会变得跟自媒体一样毫无章法,若是真真到了那会才真的是最让人悲哀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