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自己以正能量代表的身份,走进了文明实践联建工作站。”这是今年8月的一天,禅城区人社局工作人员陈瑾在朋友圈里发出的一句话。她和同事李永红第一次走进位于清水一街3号的禅城区文明实践联建工作站,动情地分享了在动车上出手救助乘客的经历。而这个工作站距离他们的工作单位不到1公里。
作为佛山的中心城区,禅城有着乐善好施的历史基因与文明城市的气质内涵。年以来,禅城区委、区政府将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作为落实省委、省政府“1+1+9”工作部署的重点工作,正不断强化顶层设计,建成“1+4+N”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矩阵,夯实服务平台、创新探索联动机制、搭建宣讲实践网络,以创新手法丰富实践形式。
今天,在全省新一轮试点的新起点上,禅城将继续深化拓展文明实践的“禅城品牌”,提升禅城文明实践的品质和内涵,将为禅城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强的思想保证、强大的精神动力、丰润的道德滋养和良好的文化条件。
●南方日报记者阎锋通讯员李万里
好事传扬开
普通人走进工作站分享“禅城正能量”
陈瑾清晰地记得今年7月5日上午发生的紧急一幕:在重庆西开往广州南的D次动车上,一名女旅客突发疾病,出现腹泻呕吐的症状,痛苦难耐。听到列车员的广播后,她和同事李永红立即赶过去为患者诊断,在确定旅客患了急性胃肠炎后,二人用自带备用药和动车提供的药品为患者进行治疗,待患者病情稳定后,交待注意事项,并抚慰了病人情绪。
李永红曾经从事西医多年,陈瑾则是临床医学专业毕业。事后,陈瑾说:“虽然我并不是医护人员,但平时做宣传工作,接触过禅城发生的很多好人好事,耳濡目染下遇到紧急情况会第一时间想到施以援手。”她后来还向从事医学工作的父亲讲述了救人过程,得到了父亲的肯定。
与陈瑾、李永红一起走进禅城区新时代文明实践联建工作站、分享救助他人经历的,医院的妇儿中心主任覃烨。8月2日,在郑州开往广州南的动车上,一名女孩呕吐发烧。当时在列车上的医院消化内科主任王福全,医院副院长王刚果断出手前往救治。
经检查,小女孩是上腹部按压痛,并伴低烧,覃烨向女孩的妈妈了解了病史,小女孩曾两次患有肠细膜淋巴结炎,在上动车的时候,就已经出现发烧呕吐的现象,后来症状加重。在综合考虑了患者的各种症状后,3名医护人员一致认为小女孩并无生命危险,可以医院医治。
“救人是每位医生的本能反应,医院还是其他地方,遇到这样的情况都会跑过去施救。”覃烨在分享中说,医院需要应对各种突发情况,当时救人更多是一种条件反射,无论何时何地病人都是第一位。
事实上,覃烨一年前刚医院来到禅城工作,是禅城“三顾茅庐”请来的妇科微创手术专家。她表示,来佛山之初,最担心的是语言环境不适应。但实地感受下来,禅城是一座非常包容的城市,而且城市的人才综合服务让她感到很贴心。而来禅城工作并不久,她又用实际行动为禅城城市文明精神增添了光彩。
除了陈瑾、覃烨,今年以来还有很多普通人先后走进禅城区新时代文明实践联建工作站,他们一个个彰显禅城大爱的生动故事,让人们感受着温暖人心的社会正能量:为了救助突发癫痫乘客连医院的公交司机,紧急救助落入东平河的父子而牺牲的李源青的事迹等,从新时代文明实践联建工作站传扬开来。在这里,来自各行各业各种岗位的他们,有了一个共同的身份标签——禅城正能量。
满溢正能量的禅城区新时代文明实践联建工作站,是禅城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体系的一个点。工作站创新整合禅城区(永安警长)好人工作室、志愿V站、未成年人校外心理辅导站、社区矫正国学教育基地等资源,常态化开展正能量点赞、志愿培训、交通护畅、国学教育等文明实践活动。
在禅城开展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的过程中,群众在哪里,文明实践就延伸到哪里,以此打通宣传群众、教育群众、关心群众、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不断传递着“凝聚群众、引导群众、以文化人、成风化俗”的价值内涵,掀起尊敬好人、学习好人、争当好人的热潮,丰富这座城市乐善好施、仁爱侠义、志愿服务、厚德敬业的城市精神。
机制谋创新
实体空间与线上平台创新融合
在构建新时代文明实践服务体系上,全区建立了“区、镇街、村居、体验点”各级书记抓推进、抓落实工作机制和挂钩联系制度,突出共治、共享、融合,创新性地探索出阵地联用、队伍联建、工作联动的方式,打造文明实践矩阵“线上+线下”服务圈、“固定+流动”辐射圈、“城市+农村”协同圈。
走进位于同济路与岭南大道交叉口附近的禅城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这是由禅城区、祖庙街道两级联建,集成果展示、群众教育、示范引领、便民服务等功能于一体的新时代文明实践平台。中心以“每天都有阳光温暖着您”为理念,与各村居实践站相互贯通,形成点线面相结合的服务阵地体系。服务体系注重加快空间实践性的创新,注重从推动文明实践供给侧和需求侧精准对接的角度,将文明实践中心实体空间与线上平台创新融合,一个实时智能的文明供需平台应运而生。
具体来看,区中心主要包含线上、线下两大平台。其中,线上信息平台将散落在各个部门和各个片区的已有数据和服务归集到一个系统,形成强有力的数据支撑,通过把脉数据,找准数据背后最迫切的民生需求,整合已有的民生服务资源,精准推出契合群众迫切需求的服务项目。群众可通过电话、网络、APP等媒介了解中心服务内容,并可直接下单、评价监督。
一边是依托信息平台,让服务触手可及,实现社会多元化需求、多样化群众需求与供给之间的精准配对;另一边则是线下建筑面积约平方米的实体空间,实体空间里设置党务服务区、便民服务区、信息平台运营中心三大板块,主要免费向辖区群众提供服务,可承办各类讲座、培训、座谈等交流活动,提供日间托管、长者饭堂等具体而多元的便民服务,进一步发挥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宣传群众、教育群众、关心群众、服务群众的重要作用。目前中心已经推出青年服务、公益服务等八大类个项目,惠及群众近万人次。
其背后,禅城区意识到,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要成为新时代距离群众最近的、服务群众的“百姓之家”。也就是说,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必须以人民为中心、以共享和参与为标志,以群众需求为导向,突出服务功能,通过面对面、心贴心、实打实的工作,让群众“看得见、听得懂、有认同、愿参与、真点赞”,以此实现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的重要使命和价值内涵,不断提升基层群众在文明实践活动中的获得感、满足感、幸福感。
最新的数据显示,截至目前,禅城全区共有志愿者约14.3万名,如何在推进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的建设中强化联建成网的工作格局,构建以志愿者队伍为主体,打造一支政治过硬、素质优良、结构合理、高效运行的文明实践队伍,禅城创新性地组建了12支区级专业化志愿服务队和4支镇街志愿服务队伍,再由牵头部门和镇街统筹整合N支志愿服务小分队。
如今,由佛山市公安局禅城分局负责的禅城平安志愿服务队伍,连同下设的永安警长志愿团、警商旅护畅队、警家校护畅队等志愿服务分队,活跃在禅城法制教育、交通安全、群防群治、未成年人违法犯罪预防等志愿服务领域中。而“警家校”“警商旅”等人们耳熟能详的志愿服务品牌,搭建起了一个交警、学校、商圈、旅游景点、企业、村居联动的综合平台,成为中心城区探索社会基层治理与文明创建同频共振的典型案例。
值得一提的是,在禅城构筑的横纵贯通、融合共享的文明实践体系中,禅城区不断强化政治引领、思想引领、文化引领,对“新时代红色文化讲堂”“禅城市民圆桌学习会”等线下宣讲平台进行资源整合,组建新时代文明实践理论宣讲团,多场次的多形式分层次基层宣讲,让党的创新理论“飞入寻常百姓家”。
阵地全覆盖
调动各方力量打造特色精品项目
“根据12月6日召开的全省深化拓展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试点工作电视电话会议,禅城区被列入新一批全省试点。”禅城区委常委、宣传部长张红兵表示,禅城是文明创建的主战场、主阵地,有着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各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点将结合自身优势,促创新、亮特色、树品牌,努力把禅城“首善之区”的名片擦得更亮。
强化特色、打造精品、突出品牌,禅城4个镇(街道)新时代文明实践所、首批38个行政村(社区)新时代文明实践站以及新时代文明实践体验点,结合各自的业务特点和面向的受众人群,调动各方力量,整合各种资源,创新方式方法,充分发挥基层首创精神,在建设模式、内容方式、管理运行上不搞“一刀切”,现在,一个颇具禅城特色的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体系正在成形。
镇街层面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所,已经实现活动常态化。南庄镇开展“大手牵小手,大爱明珠行”乡村振兴嘉年华系列活动,把绿色发展理念带到18个村、5个社区,让村民共建共治共享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成果;张槎街道举办国笋文化美食节和龙舟赛,打造全民参与、全民共享的文化盛宴,让群众在感受佛山非遗文化之余,进一步弘扬互助互爱的时代新风,激发向上向善的奋进力量;石湾镇街道举办“青春心向党建功新时代”青年新时代文明实践暨主题团日活动,号召青年人才积极参与新时代文明实践;祖庙街道依托少年创客工场举办的文明实践活动,通过3D设计打印技术、激光雕刻技术,创新地将党史国史教育、佛山传统文化与青少年创客教育融为一体。
在村居层面,禅城正在将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打造成为宣传新思想的大阵地、加强党群干群联系的大平台、展示优秀乡村文化的大课堂。年5月,“全国文明村”、“中国乡村振兴先锋十大榜样”之一的紫南村,在“国字号”荣誉下再出发,该村率先整合全村理论宣传教育阵地和公共服务平台资源,组建“紫南村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并设置领导机构、制定《暂行管理规则》、拟定“学习培训和文化活动计划”,让新时代文明实践站的工作开展,有平台、有阵地、有制度、有保障。截至目前,紫南村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已经开展各类理论宣讲和文化实践活动30余场,紫南村的文化建设提升到前所未有的高度。
像紫南村一样,在推进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建设的过程中,禅城区坚持规划先行,以规划引领、文明支撑、文化为魂,统筹做好各村居的总体规划,打造“一村一品一特色”,文明文化成为乡村振兴的新引擎和新动能,激发出乡村振兴的内生动力。
禅城供电局同样是禅城区首批新时代文明实践体验点,在阵地建设上,禅城供电局将现有的文体活动中心和企业文化宣传阵地合理整合,打造出一个具有供电特色的新时代文明实践点的活动阵地,并定期向社会群众开放。
一系列富有特色的线上线下文明实践活动也相继发动,青马小组朗读会自主开发“青马者说”有声阅读小程序等,倡导员工读原著、学原文、悟原理,结合开展“奋斗之星”评选等先进典型的选树及政策宣讲活动,营造学习先进、争做模范的良好氛围;禅城供电局党委在人员队伍上,为实现宣传群众、教育群众、关心群众、服务群众的目标,充分发挥共产党员服务队和“南精灵”青年志愿者服务队的志愿服务力量,通过优质的供电服务、可靠的电力供应、精准的便民举措以及“同心同行和善E家”职工文化建设,倡导深情服务客户、真情回报社会、用情关爱员工的正确价值导向,引领员工坚定“人民电业为人民”的初心。
站在新的起点上,禅城区将围绕深化拓展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试点工作这一重点,紧扣《新时代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和《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两个纲要,在制度建设、内容扩展、内涵提升三个方面统筹发力,奋力把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成为培养时代新人、弘扬时代新风的精神家园,为全力以赴做大做优做强中心城区功能、奋力开创高质量发展新局面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和丰润的道德滋养。
■聚焦
创新传播手段,拓宽空间形态
禅城涌现文明实践新样本
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矩阵,禅城全区上下在探索建立文明实践队伍、打造文明实践项目中,形成了“比、学、赶、帮、超”的浓厚氛围。尤其是禅城设立在基层的多个新时代文明实践站或体验点,涌现出了不少创新传播手段和话语方式的新样本,从空间形态、氛围营造、实践活动等层面,不断强化群众的自我教育,提升社会的文明水平,禅城的文明实践正在逐步向实践养成、全民参与转变。
少年创客工场:科技元素融合传统文化和国情教育
作为祖庙街道新时代文明实践体验点,位于岭南天地的少年创客工场,注重发挥专业创客在教育内容新颖化、传播手段先进化方面的优势,用创客形式生动活泼地将党史、国史教育,佛山传统文化与青少年创客教育等融为一体,让新时代文明思想学习更具特色、更贴实际,真正做到打通青少年新时代文明思想道德教育工作“最后一公里”。
走进少年创客工场,由少年创客工场的老师带领少年创客自主创作的一组大型作品首先进入视线,这组作品通过木工激光雕刻技术、3D设计与打印技术等创客教育元素,直观呈现中国共产党和新中国发展的重大事件。
此外,在佛山这座历史传统悠久、人文气息浓郁、文化积累深厚的城市,少年创客工场非常注重与佛山文化相融合,把3D设计与打印技术在内的创客教育元素,与佛山文化相结合,让孩子们在学习中加深对佛山文化的理解。青少年们通过前期查找龙舟文化的相关资料,系统掌握了龙舟的外形、赛龙舟规则等相关知识,结合创客教育元素并配合灯光特效,呈现符合真实场景的龙舟实体,参观者可与龙舟进行简单互动,控制船桨的前进、后退,体验众志成城划动龙舟的场景。
禅城区税务局:展现新税务新担当新作为
年,禅城区税务局以建设新时代文明实践体验点为契机,结合工作特色把减税降费政策落实好、宣讲好,让税收改革成果更多惠及老百姓,并通过“亮特色、树品牌”,树立新时代文明实践的标杆。同时,他们在精准推广普及税收扶持创业就业政策上发力,助力大学生“孵化”创业梦想,通过各式宣讲活动,寄语现代大学生无悔青春、创新创业,积极投身志愿服务,展现了新时代税务单位的新担当、新作为。
宣讲活动针对初创企业特点,结合实际案例,用通俗易懂的话语向大学生们介绍个人所得税专项附加扣除、小微企业普惠性税收优惠以及深化增值税改革等一系列减税降费新政策,并邀请“税务青年助企团”讲师们现场为大学生解答纳税信用评价、税收优惠等备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