丰润县论坛

首页 » 问答 » 介绍 » 皇太极重现蒋干盗书,到底是计谋高明,
TUhjnbcbe - 2024/8/16 22:56:00
北京哪里有好的白癜风医院 http://baidianfeng.39.net/index.html

就在遵化城沦陷的同一天,袁崇焕率领五千关宁铁骑马不停蹄、日夜兼程赶往关内。

关宁铁骑

与此同时,袁崇焕还命令总兵朱梅、副总兵徐敷教驻守“天下第一关”山海关,参将杨春驻守永平城,游击满库驻守迁安城,都司刘振华把守建昌城,参将邹宗式防守丰润,游击蔡裕防守玉田,昌平总兵尤世威率领所部人马保护北京城附近的帝王陵寝,宣府总兵侯世禄驻守三河,宁远总兵祖大寿驻守蓟州城。

没过几天,袁崇焕就率领五千关宁铁骑赶到了蓟州城,另外还有一万五千步兵也在火速朝蓟州城扑来,估计用不了多少时间就能够到达蓟州城。

皇太极经过宁远战役和宁锦战役以后,认为袁崇焕是个超级可怕的对手,能够不同他正面交锋,就尽量不和他正面交锋,这样就可以最大程度地减少满蒙联军的损失,保存有生力量。

皇太极避开了蓟州城,率领满蒙联军横穿三河,直逼北京!

人这一生,都会做出许许多多的选择。如果你选择了正确的道路,并且勤勤恳恳、兢兢业业地走下去,那么你的未来就是一片光明,出人头地,飞黄腾达,指日可待;如果你选择了错误的道路,无论你是多么坚定不移,多么吃苦耐劳,最终的结局就是虎落平阳,龙陷浅滩,寸步难行。

此时的袁崇焕正站在人生的十字路口上,做这样的选择题。

袁崇焕的第一个选择就是,率领明军赶在皇太极的满蒙联军之前到达北京城,然后破釜沉舟地与满蒙联军展开面对面的厮杀,当着朱由检的面打败敌军,赢得朱由检的赏识与重用。

这是一着险棋!

这个选择有一个致命的弱点,那就是如果袁崇焕没有击败皇太极,那么北京城的处境就危险了。

袁崇焕第二个选择就是,采取机动灵活的战略战术,避免与满蒙联军发生大规模的战役,而是寻找实力比较弱或者掉队的满蒙联军将其歼灭,消耗皇太极的有生力量,等待明军的大部队到达以后再与满蒙联军展开决战。

这种战略战术在中国历史上得到了广泛的运用:唐朝末年黄巢领导的农民起义军就是运用这种机动灵活的战略战术转战大半个中国,最后攻入大唐王朝都城长安的;中国工农红军和解放军也是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运用这种机动灵活的战略战术打败国民党的数百万大军的。

袁崇焕陷入了沉思。

急功近利、求胜心切的袁崇焕最终选择了第一个方案。

在袁崇焕选择这个方案的时候,他的悲惨命运就已经注定,这是任何人、任何事、任何东西都改变不了的!

十一月初十,刚刚进入内阁成为内阁大学士的成基命,就向朱由检推荐了朱由校的老师,也是袁崇焕的老师孙承宗。

朱由检自然也知道孙承宗是一个智勇双全、能文能武的猛人,连眉头都没有皱一下,就欣然接受了成基命的建议,任命孙承宗为兵部尚书兼中极殿大学士,管理军事重镇通州的兵马钱粮,保卫京师的安全。

消失在人们视野多年的孙承宗再次站在了大明历史舞台的最中央,让璀璨夺目的闪光灯照耀笼罩着他,只照耀笼罩着他。

我不在朝堂很多年,我要对得起我的传说!

作为当时的风云人物,孙承宗轻易不出场,一出场那就是扭转乾坤、力挽狂澜啊!

让我们用热烈的掌声与洪亮的欢呼声欢迎孙承宗的复出!

孙承宗

一意孤行

十一月十五日,袁崇焕率领五千大明当时最精锐的部队关宁铁骑赶到了河西务(今天津市京杭运河南岸)。

袁崇焕不愧是猛人中的猛人,赶了这么多天的路,还是面不红、气不喘,马上召集大小将领开会,并且将自己的作战方案告诉了这些将领。

让袁崇焕没有想到的是,一向对他这个猛人唯唯诺诺、毕恭毕敬的将领中居然有人破天荒地站了出来,反对他的作战方案。

袁崇焕还想火几年,重塑当年的辉煌,哪里会拿这些萌新当回事,决定一条道走到黑,不追上皇太极誓不罢休,继续率领明军赶往京师。

袁崇焕这样做,就导致京师的外围屏障三河、香河、顺义等城镇的防守力量相对薄弱。

袁崇焕这么慷慨大方,皇太极自然也不可能推辞,只能够欣然接受了。

皇太极率领满蒙联军以摧枯拉朽、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横扫三河、香河、顺义等城镇,一路烧杀抢掠,秋毫必犯,童叟必欺。

皇太极并没有感到满足,他们还要向更远大的目标推进。

快马加鞭,北京城就在前方!

十一月十七日傍晚,经过几天的长途奔袭,袁崇焕率领五千关宁铁骑抵达北京城广渠门外围。

可是对袁崇焕不利的第二个因素又神不知鬼不觉地出现了。

袁崇焕率领五千关宁铁骑刚刚抵达广渠门外围的时候,满蒙联军的先锋部队也紧跟着抵达了广渠门外围。

这两件事情根本没有什么关系,可即使是这种风马牛不相及的事情在想象能力丰富的人眼中,也变得有了关联。

袁崇焕带领满蒙联军抵达北京城下的谣言就如同瘟疫与雪花一样迅速,传遍了整个北京城。

袁崇焕一下子由保家卫国的民族英雄变成了通敌叛国的汉奸、卖国贼,人们对他的辱骂声不绝于耳,当然人们在辱骂袁崇焕的时候,也没有忘记将他的祖宗十八代顺便招呼一遍。

我觉得吧,老少爷们儿们,你们的思想很要不得啊!

朱由检虽然整天待在密不透风、有如铁桶一般的紫禁城里,对外界的情况一无所知,但是关于袁崇焕通敌叛国的谣言还是或多或少地传进了他的耳朵中,可见“三人成虎”“众口铄金”这两个成语并非空穴来风!

朱由检本来就是一个多疑的君主,听到了这样的传言,对袁崇焕的信任程度自然大打折扣。

可是现在是危急时刻,如果处理了袁崇焕这样的猛人,那么又该拿谁来代替袁崇焕指挥明军对付皇太极的十几万满蒙联军呢?恐怕现在还没有在大明发现这样的人才。

朱由检不傻也不笨,自然不可能愚蠢得现在就收拾袁崇焕!朱由检现在对于袁崇焕叛国通敌的谣言是置之不理。

前方,就是北京城!

北京城

十一月二十日,皇太极率领满蒙联军抵达北京城下,大同总兵满桂、宣府总兵侯世禄等人率领明军抵达德胜门外。

令人压抑的时刻!

正所谓“仇人见面分外眼红”,既然是敌人,那么就什么话也不要说了,开打吧!

北京保卫战

皇太极命令大贝勒代善,贝勒济尔哈朗、岳托、萨哈廉、杜度等人率领白甲护军以及蒙古铁骑攻打满桂、侯世禄率领的明军。

满桂与侯世禄所统率的明军都是从顺义、三河、香河等城镇败退下来的散兵游勇、残兵败将,早已经被满蒙联军打得风声鹤唳、草木皆兵了,现在哪里还有勇气和胆量与满蒙联军展开决战。

没有用多长时间,满桂、侯世禄率领的明军就被满蒙联军打得丢盔弃甲、溃不成军,就连满桂本人也差点被射成刺猬,多亏了他的数百名亲兵,花了九牛二虎之力才将他救出去,狼狈逃回了瓮城。

与此同时,皇太极命令三贝勒莽古尔泰,贝勒阿巴泰、阿济格、多尔衮、多铎、豪格等人率领正蓝旗、正白旗、镶白旗等旗的八旗军队去对付袁崇焕和祖大寿率领的五千关宁铁骑。

皇太极作为后金至高无上、无人可及的汗王,自然不可能亲自驰骋疆场、冲锋陷阵。

皇太极骑着战马矗立在德胜门外的高地上,观察整个战场的情况。

现在也就是明军都在忙着抵挡满蒙联军的疯狂进攻,如果哪个明军忙里偷闲发现了皇太极,恐怕皇太极就要被射成刺猬了。

由于在宁远战役和宁锦战役中,一向所向披靡、势如破竹的八旗军队居然被袁崇焕打得丢盔弃甲、抱头鼠窜,使得八旗将士都认为袁崇焕是个猛人中的猛人,光听到他的大名就吓得面无人色、双脚发软,更不用说壮着胆子与袁崇焕决一死战、一决雌雄了!

对手可是猛人中的猛人袁崇焕啊!冲上去一不小心就有可能全军覆没、有去无回,这样的代价有几个人能够承受得起啊?

莽古尔泰、阿济格、多尔衮几人可都是旗主,但是如果连他们旗的军队都全军覆没了,他们还当什么旗主啊!

自古深情留不住,唯有套路得人心!

莽古尔泰与阿巴泰、阿济格、多尔衮所率领的正蓝旗、正白旗、镶白旗的人马都避实就虚,不敢与关宁铁骑正面交锋,正白旗固山额真康古礼和甲喇章京朗球更是胆小怕事、贪生怕死,居然率领所部人马保持一定的安全距离,绝不靠近,大有“各人自扫门前雪,休管他人瓦上霜”的意味。

当然,也有例外,那就是皇太极的长子豪格率领两黄旗的人马驰骋疆场、冲锋陷阵,与袁崇焕和祖大寿率领的五千关宁铁骑展开了血腥厮杀,真有点“初生牛犊不怕虎”的男子汉大丈夫气概。

当然豪格这么做也是有原因的,豪格作为皇太极的长子,按照“父死子继,立嫡以长”的皇位继承制度,豪格是将来最有资格继承后金汗位的人。如果现在不驰骋疆场、冲锋陷阵,多立点战功,在他父亲皇太极那里多挣点表现,将来拿什么来争后金的汗位啊?

豪格毕竟是孤军奋战,再怎么厉害,也不过是独木难支、难堪大任。

战役从辰时打到申时,数万八旗军队被袁崇焕和祖大寿率领的五千关宁铁骑杀得尸横遍野,血流成河。

皇太极知道再这样打下去,莽古尔泰、阿济格、多尔衮、豪格等人率领的八旗军队不全军覆没,也会溃不成军。

正所谓“好汉不吃眼前亏”,皇太极下令鸣金收兵。

八旗军队以迅雷不及掩耳、秋风扫落叶的速度撤出了让他们闻风丧胆、胆战心惊的战场!

十一月二十一日,袁崇焕和祖大寿在北京城外东南地区安营扎寨,而此时,大明各地的勤王之师也陆续赶到北京城外。

此时此刻,皇太极终于明白了一个道理,那就是在袁崇焕这个猛人中的猛人身上,自己绝对占不到一丝便宜。

皇太极做出了一个大胆而又明智的选择,将满蒙联军全部撤离到离北京城永定门二十里的南海子休整。

八旗军队

这对已经被明军打得精疲力尽、心力交瘁的满蒙联军来说,无疑是一个惊天动地的好消息,他们高兴得学着波斯猫眯着他们的双眼就连声“妙妙”地吼起,就差没有将他们的领导皇太极抱起来一阵狂吻了!

奖赏

比满蒙联军更高兴与快乐的自然是朱由检与大明文武大臣了。

自从朱由检和大明文武大臣得知皇太极率领十几万满蒙联军直逼京师的消息以后,他们就提心吊胆,生怕明天起来就不知道自己的脑袋瓜子到哪里去了,真的是到了风声鹤唳、草木皆兵的地步。

如今皇太极终于率领满蒙联军撤离了北京城,北京城暂时安全了,朱由检和大明文武大臣悬着的心也放下了。

朱由检是个恩怨分明、赏罚分明的君主,他自然不会忘记这次解除北京城危机的大功臣。

朱由检决定好好赏赐与奖赏这些大臣,顺便也是为了塑造几个爱国爱民、忠君报国的良好典型,让臣民都学习他们高尚的民族气节与崇高的爱国情操,以后更加兢兢业业、死心塌地地效忠自己。

十一月二十一日,朱由检在紫禁城的平台召见了袁崇焕、满桂、祖大寿以及新任兵部尚书申用懋等人。

朱由检用大量的时间和口舌详细描述了明军取得北京保卫战胜利的巨大作用和深远影响,然后用许多华美的语句表扬了袁崇焕、满桂、祖大寿等人在北京保卫战中起的巨大作用,以及做出的突出贡献。

当然光用口头表扬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要大量的物质奖励。朱由检赏赐了袁崇焕、满桂、祖大寿这些人大量的金银财帛。

从这点不难看出,身为万乘之尊的朱由检很清楚,物质财富是普通人的财富,对帝王而言,它们只是冰冷的数字,没有丝毫实际意义。

满桂、祖大寿这些人在北京保卫战中不但保住了身家性命与官职,而且还获得了大量的金银财帛,自然是非常高兴。

可是袁崇焕没有这么高兴。这是因为他是一个不光为自己着想,而且还为他人着想的人。

袁崇焕作为关宁铁骑的领导,他有责任也有义务使他们过上好日子。

如今袁崇焕是获得了大量的金银财帛,可是关宁铁骑仍然是风餐露宿,过着天为被、地为床的艰苦生活。一想到这里,袁崇焕心里就有一种莫名其妙的痛楚。

袁崇焕壮着胆子向朱由检提出了一个要求,让关宁铁骑进入北京城整顿。

袁崇焕的这个要求,使朱由检不由自主地联想到了最近北京城内关于袁崇焕吃香蕉剥皮——吃里爬外的谣言,正所谓“无风不起浪,空穴不来风”啊!如果这个谣言不是谣言,而是事实,那么批准袁崇焕统率的关宁铁骑进入北京城整顿,不就是开门揖盗、引狼入室吗?

朱由检不敢赌也不能够赌,他找了许多理由,寻了很多借口来拒绝袁崇焕。什么北京城已经是人满为患,再也容不下多余的人了啊!什么关宁铁骑都穷怕了,如今一下子让他们住进灯红酒绿、纸醉金迷的北京城,谁知道他们会惹出什么乱子啊……

反间计的实施

接下来,让我们把视线转向后金军营。

后金安插在北京城内的奸细与间谍认为这是一条非常有价值的信息和情报,他们为了得到皇太极的赏识与重用,就迫不及待地逃出了北京城,跑到满蒙联军的营寨,将这条情报报告了皇太极。

愁眉苦脸、抓耳挠腮的皇太极在听了间谍滔滔不绝的叙述以后,得意地笑了,既然心浮气躁、生性多疑的朱由检已经对袁崇焕产生了怀疑,而北京城内的百姓也对这个有着崇高民族气节和爱国情操的民族英雄恶言相向、反唇相讥,看来袁崇焕这个猛人中的猛人的好日子也过到头了。

既然大明无论是君主还是臣民都这么喜欢自掘坟墓、自寻死路,为什么后金就不能够火上浇油一回,让暴风雨来得更猛烈些呢?

一场由皇太极自编自导自演的大型影视剧在夜幕降临后隆重上映了。

这场大戏丝毫不逊于我们今天中国著名的大导演吴宇森、张艺谋、冯小刚、王晶导演的影视剧,已经精彩到了戏中的演员都不知道这是在演戏,甚至影视剧结束以后,戏中的演员在将这个故事告诉其他人的时候,其他人都以为是真的,真的达到了“人生如戏,戏如人生”的最高境界。

南海子满蒙联军营寨。

夜幕降临,月明星稀,满蒙联军的营寨里燃烧着堆堆篝火,联军将士三三两两地围坐在篝火四周,烤着火、喝着酒、吃着肉、说着笑。当然联军将士这么高兴快乐也是理所当然的事情,虽然联军在北京城下被袁崇焕和祖大寿率领的五千关宁铁骑打得落花流水、抱头鼠窜,但是现在待在营寨里的将士还是幸运的,他们不但保住了身家性命,而且还在这场战役中发了横财,捞了好处,尝了甜头,他们可以快快乐乐、高高兴兴与父母、妻子、儿女过一年好日子了。

这个世界就是这样,每个人的喜怒哀乐都不一样,就连在南海子这小小的营寨里也不能够例外。

此时满蒙联军的营寨里有许许多多被联军俘虏的大明百姓以及大明将士,他们是既伤心又忧愁。他们不知道当明天的太阳从东方升起的那一刹那,他们是在人间还是在天堂,他们更不知道自己是否能够逃出这座名副其实的人间地狱,回到家乡与亲人团聚。人世间最痛苦的事情也许不是生与死,而是对明天或者是未来感到前所未有的疑惑与茫然。

这些对明天或者是未来感到前所未有疑惑与茫然的人,除了被俘虏的大明百姓与明军将士之外,还有两个人。他俩是朱由检身边的太监,他俩是在牧马场被满蒙联军俘虏的。

我不知道这两个太监为什么北京城里养尊处优、衣食无忧的好日子不过,偏偏要跑到牧马场这个荒郊野外来遭罪。当然绝对不可能是跑到这里来幽会情人,就算他俩有这个想法,也没有这个能力,毕竟他俩是不完整的男人。当然这些都不重要,重要的是这两名太监被大导演皇太极相中,成为了皇太极自编自导自演影视剧里的一员,而且还不是跑龙套的,而是主演。

这时两个喝得东倒西歪、烂醉如泥的八旗将士跌跌撞撞地走近了那两名太监所在的篝火旁。

本人在这里有必要像影视剧那样介绍一下出场人物的姓名和身份。

这两个八旗将士一个名叫高鸿中,可是名副其实的副将,另一个名叫鲍承先,官职比高鸿中低多了,可好歹也是一个参将。

本人刚才不是说,高鸿中和鲍承先这两个家伙不是喝得东倒西歪、烂醉如泥嘛,这里就涉及一个社会常识问题。

人一旦喝多了,就会讲许多话,尤其是真心话,不然怎么会有“酒后吐真言”这样的至理名言呢?

高鸿中和鲍承先喝醉了,他们自然也会滔滔不绝地讲许多话,可是不幸的是,他俩讲的这些话,都清清楚楚、一字不差地传进了那两名太监的耳朵中。

“汗王为什么突然鸣金收兵呢?我们昨天是败在了袁崇焕那个猛人的手里,可是那并不代表我们今天打不赢袁崇焕啊?”其中一个好像是一个虚心学习、不懂就问的好孩子,毫不犹豫地说出了他对这两天皇太极反常举动的疑惑。当然这到底反不反常,也只有他们两个和皇太极本人心里最清楚了!

“嘿嘿,这就是老兄您孤陋寡闻了吧!今天我们鸣金收兵并不是因为我们打不赢袁崇焕,而是我们汗王的计谋。我刚才尿急去小解的时候,看见汗王孤身一人,马不停蹄地冲进了袁崇焕的营寨。老兄您想啊,如果汗王跟袁崇焕那个家伙没有密约,汗王敢单枪匹马、孤身一人前往袁崇焕军营吗?兄弟,你懂的。”另一个人好像是上知天文、下知地理的诸葛孔明,居然还能够解除他战友心中的疑惑与困扰。

晕,说出来谁信啊!

当真?

当真!

晕,这样也行?

理解了,完全理解了!

那两名太监震惊了,一向精忠报国、深受大明百姓爱戴与拥护的民族英雄原来是一个通敌叛国的大汉奸、走狗。

如果能够将这个重要的情报报告给朱由检,那么自己不就是救国救民、忠君爱国的大英雄吗?到那时还不是要身份有身份,要地位有地位,要金钱有金钱,要豪宅有豪宅。

于是,意料之中的意外发生了!

这两名太监其中一名聪明伶俐的家伙趁着看守熟睡的时候,挣脱了身上的绳索,悄悄地溜出了满蒙联军的营寨。

看来这名太监还真的是自私自利,逃走的时候,都不叫上自己的同伴,真的是将“各人自扫门前雪,休管他人瓦上霜”作为自己的座右铭啊!

就在这名太监离开满蒙联军营寨的时候,高鸿中和鲍承先都露出了满意的笑容。

嘿嘿,剧情有点往套路上走了哈。

他俩终于完成了皇太极布置给他们的任务,他俩现在最需要做的事情,就是将这个好消息告诉皇太极,好邀功请赏,他俩快步走进了皇太极的营帐。

皇太极

天地良心,不得不承认,皇太极这一手实在是太漂亮了!

那名逃走的太监姓杨,他可真的称得上猛人中的猛人,居然能够通过满蒙联军一次又一次的盘问,穿过满蒙联军一道又一道关卡。

这种情况只有两个解释,不是杨太监太聪明、满蒙将士太笨,就是满蒙联军是故意的。

不管是哪一个,都已经不重要了,重要的是,杨太监脱离了虎口、狼穴。

杨太监已经犯下了大错,悄然改变了历史。

十一月二十三日清晨,杨太监拖着疲惫的身体抵达北京城下,用他柔弱无力的手敲开了北京城的大门,也敲响了大明王朝的丧钟。

一石激起千层浪!

举世皆惊!

一夜之间,大家心目中的英雄,就此跌落神坛啦,袁崇焕成为了千夫所指万人唾弃的汉奸!

果然,好事不出门,坏事传千里!

离间计初见成效,朱由检和袁崇焕的关系出现了难以磨灭的裂痕。

1
查看完整版本: 皇太极重现蒋干盗书,到底是计谋高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