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敏家的客厅的墙上,挂着两张照片。
其中一张,是父亲毛泽东,面容丰润;另一张,是母亲贺子珍,笑容可掬。
奇怪的是,两张照片没有挂在一起,而是分别挂在东、西两面墙上,遥相对望。
那么,李敏为什么要这样挂父母的照片,有什么特别的意义么?
01革命伉俪
年,毛泽东来到井冈山。
在这里,他第一次见到了贺子珍。当时,一身戎装的贺子珍英姿飒爽、美丽却不失干练,给毛泽东留下了十分深刻的印象。
而在贺子珍眼里,当时的毛泽东瘦瘦高高,眼神温和,但脚上受伤化脓,急需要治疗。所以,她当时不由分说,帮毛泽东清理了脚上的伤口,并上药、包扎。
这件事让毛泽东心生感动。多年后再回忆起这件事儿的时候,他对女儿李敏说:“当时,是你妈妈命令我,让我把脚给她上药的。”
之后,在那峥嵘的岁月中,在一次次残酷的革命战斗里,毛泽东身上独特的、优异的革命者的从容、坚强、超乎寻常的判断力,让贺子珍十分赞叹,渐渐地,贺子珍在面对毛泽东的时候,一颗心变得火热。
这个素日泼辣的姑娘,在毛泽东面前,总是变得格外腼腆。毛泽东读懂了贺子珍的心。
年5月,在严酷的环境中,在众多革命者的见证下,二人结为了革命伉俪。
02贺子珍的出走
婚后,毛泽东和贺子珍非常幸福。虽然革命工作任务繁重,但共同的信仰和理念,让他们之间亲密无间、无话不谈。
特别是年到年,这几年几乎是毛泽东人生的低谷期,但贺子珍一直不离不弃,守在毛泽东身边。
多年后,李敏曾经这样诉说父母之间的感情:“无论是在根据地,还是在长征中,爸爸妈妈始终在一起,不离不弃。那是一种生死与共、牢不可破的感情。”
然而,年,二人之间却发生了变故。
当时,因为反对在延安办新式舞会,贺子珍和毛泽东大吵了一架。贺子珍性格刚烈泼辣,吵完架后,二话不说便独自走了,准备乘飞机去苏联。
并且,她当时还怀着身孕。
毛泽东当时几次三番苦劝她留下,不要走。但是,倔强的贺子珍还是独自乘飞机来到了苏联。
但冷冽的北国风光并没有让贺子珍的心情变得好一点。
她到苏联不久后,便生下了和毛泽东的儿子,取名柳瓦。可惜的是,由于种种原因,这个孩子尚在襁褓便夭折了。贺子珍悲痛难当,几次哭的昏厥。
而毛泽东当时怕贺子珍一个人在苏联太孤单,便将年幼的李敏送到了苏联。这才让贺子珍略感安慰。
但贺子珍的生活刚刚稳定,苏德战争便打响了。
战乱之下,一切都变得纷繁杂乱、严酷无情。贺子珍和李敏母女二人经历了一次又一次不堪回首的磨难,其中,李敏差点因肺炎病死,贺子珍也被关进了疯人院受尽折磨,时间长达两年。
终于,年,组织找到了贺子珍,并将她和李敏接回了祖国。
03女儿是感情的纽带
早在贺子珍还在苏联的时候,她就已经知道,毛泽东和江青结婚了。对此,毛泽东曾经亲笔写信给贺子珍说:“以后,我们只能是同志了。”
所以,回国后,贺子珍独自带着李敏生活。
而当时已经十多岁的李敏虽然年纪还小,但是懂得了一件事儿——爸爸妈妈分开了,而且再也不能在一起了。虽然对此她十分好奇,不知道为什么会这样,但是她不敢问妈妈,因为她知道,这是妈妈心中永远的痛。
而且,她也明白,妈妈一直思念着爸爸。
建国后,由于思念女儿,毛泽东将李敏接到了自己身边一起生活。久违的父爱让李敏觉得非常温暖,而父亲博大的胸怀、渊博的知识,也让李敏受益匪浅。
而且,来到父亲身边的李敏,还承担了另一个角色——父母之间感情的纽带。
在来父亲身边之前,母亲贺子珍曾经特地叮嘱她要好好照顾父亲,听父亲的话。
而每当假期,父亲将她送回贺子珍身边的时候,也同样叮嘱她好好照顾妈妈,还总是准备一大堆东西,让她带给妈妈。
李敏印象最深刻的是,爸爸曾经含着泪花对她说,“你的妈妈是英雄,我没好好珍惜。”
04照片的相视
年,贺子珍被诊断为精神分裂,需要住院治疗。毛泽东特地将李敏送到了上海,让她去陪伴、照顾贺子珍。并且,在李敏出发之前,毛泽东还让李敏带给贺子珍一封信,还有一块儿手绢。
虽然不知道手绢是做什么的,但是,当李敏将这两样东西交给母亲后,母亲的病情明显一天比一天好转了起来。
这让李敏觉得十分神奇,便偷偷看了父亲写给母亲的信,只见上面写着“你要配合医生,好好吃药,保养身体……”
而那块儿手绢,贺子珍则小心地珍藏在身边。每天都要拿出来,在手里细细地、轻轻地摩挲着。
后来,贺子珍病情稳定后,李敏便回到了北京。她每次见到父亲,父亲都要问一个问题:“你妈妈的身体怎么样了?”
年9月9日,这位带领中国人民从黑暗走向光明的伟人,这位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英雄,在北京溘然长逝,举国一片哀痛。
听到消息的贺子珍没有哭,她只是呆呆地搬了一个板凳在电视机前,盯着全国悼念毛泽东的新闻,目不转睛地看了一天。
八年后,贺子珍也因病逝世。李敏将父亲交给母亲的那块儿手绢和妈妈的骨灰放在了一起,她知道,这是妈妈最为珍贵的东西。
之后,她将父亲和母亲的照片分别挂在了家中的东西两墙。
当别人问起她为什么要这么挂的时候,她是这样解释的——
“多年来,爸爸妈妈一直未曾谋面,这样,他们就能天天看到彼此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