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科技报社全媒体记者白欢琳闫瑜涛
前不久,在路过陕西省周至县时,听说县里有个农家女孩自费到法国留学,光保证金就交了8万多。农民靠务农能供孩子自费到国外学习,引起了我的好奇心。我知道这个女娃的名字后,9月9日来到陕西省周至县楼观镇军寨村猕猴桃种植基地,找到了这个女孩的家,发现这家人的收入靠的就是猕猴桃,于是我就和户主陈文拉起了家常。
“那是多年前的事情了,我家大女儿能出国留学,都是猕猴桃给‘买单’!”陈文说。
记者的眼前,是一望无际的猕猴桃种植基地,密密匝匝的猕猴桃挂满枝头,清甜的猕猴桃果香沁人心脾。
金秋九月,万物丰润。猕猴桃的甜蜜,如今也是陈文生活的味道。
记者看到,陈文的家里盖起了三座崭新的房子,家电齐全,舒适惬意。昔日满目残垣破房的贫困村,如今已换上“水泥路、新楼房、果满园、人气旺”的新画卷。
“毛蛋蛋”变成了“金蛋蛋”
“34年前,我从峪沟老家倒插门来到军寨村,和老婆李秋叶就住在三间很小的土房里,日子也过得恓惶,哪能想到现在日子能过得这么好。”陈文告诉记者,结婚后,他家一直靠种植玉米、小麦为生,一年种植的玉米、小麦勉强能糊口,家庭收入更是少得可怜。“后来,家里改种了八亩猕猴桃,一下子翻了身,这几年销量越来越好,根本不愁果子卖不出去。家里以前是贫困户,现在单靠猕猴桃就已经脱贫了!”
如今,靠着种植猕猴桃,陈文把家里的三个孩子都供上了大学。“不上学有啥出路?种植猕猴桃赚的钱,养活三个孩子不成问题。”陈文透露,家里卖猕猴桃一年能收入个十几万元,最多时还赚过二十万元。
“这供孩子上学、建新房、买小车、商业投资、美化村庄家园,都是猕猴桃的功劳。陈文园子里的猕猴桃,几个客商抢着要,他家的桃种得好,价格高了几毛钱,因为客商闯市场要靠品质打牌子。有五家客商经常提前来这边预定,他家的猕猴桃不够卖哈,去年一天就卖光了!”说起猕猴桃的销售情况,楼观镇军寨村原党支部书记陶宏斌乐得合不拢嘴。
天空澄碧,远山如黛。秦岭山下,秋日的村庄田野早已不见往昔的金黄,一望无际的猕猴桃成为了周至果农的绿色银行。据陶宏斌介绍,楼观镇军寨村是个猕猴桃生产专业村,全村多户、亩地,几乎家家户户都种植猕猴桃,已经成为军寨村家家户户的钱袋袋。如今,小小猕猴桃,已成为周至县果农增收致富的“金蛋蛋”。
“猕”恋周至,硕果盈枝
产业兴则乡村兴。军寨村的村容村貌也发生了蝶变,家家户户都住上了小楼房,年轻人买回了小汽车,有的还到城里买了房,经营起了商铺。村民们还积极集资修路、引水、建村部、搞绿化,村容村貌发生了大变样,一幅现代化新农村的图景正在徐徐展开。
▲周至县农业农村局局长王刚利(左)、陕西佰瑞研究院有限公司负责人雷雨山(右)查看猕猴桃园长势情况。
“毛蛋蛋”何以变成“金蛋蛋”,周至猕猴桃热销有啥秘诀?随后,记者一行来到周至县农业农村局采访了王刚利局长。王局长告诉记者,秘诀有三:一是地理条件优越——周至位于秦岭北麓脚下,素有“猕猴桃之乡”的美誉,使得这里生长的猕猴桃营养价值要高很多。二是品质一流——年中国周至猕猴桃以51.74亿元的品牌价值,位列为中国区域品牌价值排行榜猕猴桃第一位。三是科技加持——周至在全国率先制定了《猕猴桃鲜果等级标准》《猕猴桃贮藏技术规范》,为猕猴桃产业分级销售和入库贮藏提供了技术规范支撑。创新提出国内猕猴桃标准化订单农业生产模式,打造高品质即食猕猴桃,全县猕猴桃优果率达90%以上,是全国唯一的猕猴桃产业标准化管理示范县。
▲原军寨村支部书记陶宏斌与陈文(右)研讨猕猴桃管理技术
“周至猕猴桃,鲜甜自有道”、“终南山下,道地好果”。王局长表示,这个周至猕猴桃区域公用品牌宣传口号,已经唱响国内外果品市场。接下来,将整合多种优质猕猴桃资源,加快推进周至猕猴桃“品牌消费”,构建一个价值清晰、形象统一、品质高端的周至猕猴桃区域公用品牌。还要抓住机遇,把周至猕猴桃的种植、采购、销售、深加工融为一体,打造成为名副其实的支柱性产业,真正把猕猴桃做成群众的甜蜜产业、幸福产业。
▲丰收的喜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