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9月10日,山东省临沂市生态环境局办公室印发了《临沂市建陶行业工艺装备及生态环境准入标准》(以下简称“临沂建陶准入标准”)的通知。临沂建陶准入标准分两部分:新建建陶企业工艺装备及生态环境准入标准和现有建陶企业整治提升标准。其中规定,新建和现有建陶燃料全部采用天然气。同时新建项目单体生产规模不得低于万平方米/年,单线生产规模不得低于万平方米/年;鼓励厚度小于6毫米薄型陶瓷砖及表面积大于(含)1.62平方米陶瓷薄板生产线建设和工艺装备技术开发与应用。看到这个,我的第一感觉就是“这个要求对于新建项目实质就是禁入”。理由很简单,当地在区位、资源等方面并没有很强的竞争力,恰恰相反因其离北京较近,近年来经常被强制停产、限产,加上使用天然气的要求,那里并不是天然气产地,更加不具备吸引力了。
全国瓷砖产能调查结果显示,截止年11月30日,全国共有建筑陶瓷企业家。与年比较,企业数量减少5.92%,生产线数量减少9.86%,瓷砖产能下降2.4%。中国建筑卫生陶瓷协会发布年建筑陶瓷与卫生洁具行业发展概况:年全国家规模以上建筑陶瓷企业,家企业退出历史舞台;营收同比下滑28.09%,利润总额同比下降33.57%,年中国陶瓷砖产量大幅回落至年的水平,创下了行业有史以来产量的最大跌幅,重要建陶产区均出现不同程度的负增长,广东、江西和山东增长均在-15%以上。在这种局面下,临沂再上占全国产能1%的单体陶瓷项目的可行性显然是微乎其微的。
近年来,在各级*府的“蓝天保卫战”相关文件中,“陶瓷”总会和钢铁、水泥、玻璃这些行业同时出现。京津冀2+26城市大气治理、冬季取暖、重大活动等状况下,陶瓷企业总会首当其冲的被要求限产、停产。按照媒体根据各地环保部门公开资料统计,年1-9月广东、山东、陕西家陶卫企业因环保被罚超万元。生态环境部公布了今年8月京津冀大气污染传输通道“2+26”城市和汾渭平原11城市降尘监测结果。其中河北唐山、山西晋中和陕西宝鸡三个城市平均降尘量超过9.0吨/平方千米·月标准。山西阳城县重污染天气应急指挥部决定从9月25日零时零分启动重污染天气橙色预警(Ⅱ级),水泥(含粉磨站)、石灰窑、陶瓷、耐火材料等企业停产,这里的陶瓷企业均是以清洁煤层气作为能源,然而遭遇重污染天气,依然遭遇停产。河北唐山市丰润区生态环境保护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也发布了《9月下旬大气污染防治加严管控措施》的通知,要求陶瓷企业自9月23日0时至10月4日24时停产。这个时间段的停产要求的根本原因大家是明白的,涉及山西、河北、河南多地陶瓷企业,停产企业达到了余家,时间大部分是9月25日到10月10日。
从福建、广东部分地区开始逐步向全国蔓延的强制煤改气,对于陶瓷产生的影响,也让很多人感觉*府好像在嫌弃陶瓷产业。9月23日,生态环境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