丰润县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丰润区建置沿革 [复制链接]

1#
小孩白癜风初期症状 http://m.39.net/pf/a_4769448.html

丰润历史悠久,据三女河、老庄子、杨官林、白官屯、韩城出土的石器、骨器、陶器等文物及成群炕坑遗址考证,早在新石器时代,丰润地域已有人类聚居。自西汉建立县级*权至今,已有多年的历史。

唐、虞、夏:冀州、幽州

“帝尧为陶唐,帝舜为有虞”,“古史言陶唐氏(尧)与有虞氏(舜)皆以揖(音衣)让有天下,以唐虞时为太平盛事”。(《辞源》)

“有虞氏肇十有二州,分冀东北地为幽州,丰润隶属幽州”。(康熙本县志)

“虞分十有二州,丰润属幽州”。(光绪本县志一卷沿革四页,以下简称县志)

“约公元前年至前年,禹定九州,……所谓‘芒芒禹迹,画为九州’(按九州之名,未有定说《尚书·禹贡》作冀、兖、青、徐、杨、荆、豫、梁、雍,还有他说)。是时或已有行*区划”。(《中国历史大事编年》夏朝37页)

十二州:“禹治水后,分中国为九州……舜又从冀州分出幽州、并州,从青州分出营州,共十二州”。(《辞源》)

《尔雅释地·燕》曰幽州,即今河北省北部及辽宁省一带“(《辞源》)。幽州故城在宛平县(畿辅通志卷古迹页,以下简称通志)。

“冀州古九州之一包括今山西全省、河北西北部、河南北部、辽宁西部,汉以后,历代都设置冀州,但所辖地区逐渐缩小,一般包括今河北、河南北部”。(《辞源》)

商:县地属孤竹国

“商朝县地属孤竹国(诸侯国)”。(新县志沿革45页)

“商孤竹路史炎帝后姜姓,国史记正义孤竹君是殷汤正月三日丙寅封,郡属括地志孤竹古城在平州卢龙县南十二里”。(通志卷21封建一页)

“商汤十八祀乙未,封墨台氏于孤竹”。(《滦县县志》卷十六故事纪事)

周:县地属燕国(诸侯国)

“周封商尧之后于蓟,召公奭于燕”。(县志卷一沿革四)

公元前年周武王五年“封邦建国……封召公奭(音氏)于燕,都于蓟(今北京城西南隅)。……”(《中国历史大事编年》西周篇63页)

蓟,《礼记·乐记》武王克殷封*帝之后于蓟,谨案《史记》作帝尧。《经典释文》蓟今涿州蓟县,《方与纪要》蓟城今顺天府治(今北京市,治:旧称州府县等地方*府所在地)东。(通志卷21封建页)

燕召公奭,史记世家与周姓姬氏,武王灭纣封召公于北燕。方与纪要:……燕召公始封即今涞水后徙于蓟。(通志21卷封建页)

蓟县故城在今县(大兴县)西南,《史记》周武王克商封帝尧之后于蓟即此。(通志卷古迹9页)

春秋:县地属无终子国

“春秋丰润为无终子国。”(县志一卷沿革四页)

公元前年“灵王四年分燕为无终国。”(遵化通志59卷周纪事二页)

“无终子春秋襄公四年《左传》无终子嘉父如晋注:无终,山戎国名。《汉书地理志》右北平郡无终县故无终子国属幽州。《方与纪要》无终城在玉田县治西古山戎国。”(通志21卷封建一页)

“无终春秋时山戎国名,秦置无终县,隋大业初改名渔阳。唐武德二年分渔阳县置无终县,万岁通天二年改名玉田,治所在今河北玉田县。今河北蓟县有无终故城。”(《辞源》)

战国:县地属燕国

“战国时县地属燕国”(新县志沿革45页)。

“国名本作匽。又称北燕,姬姓,周召公奭之后,战国时称王,为七雄之一,灭于秦”。(《辞源》)

“燕筑长城置右北平郡。燕筑长城自造阳至襄平。置上谷渔阳右北平辽西辽东郡。(史记匈奴列传)案纲目集览渔阳郡东南70里有右北平城即汉右北平也。”(遵化通志事纪周二)

公元前年燕召王即位于齐伐燕之后。“立志报仇雪耻”、“招聚天下之贤士”、“历经图治,燕从此强大”,“燕召王时,燕将秦开为质于胡,胡甚信之,归燕后袭东胡,东胡退千余里,燕因此拓土至辽东,其后陆续置上谷、渔阳、辽东、辽西、右北平五郡。”(《大百科全书》、中国大事编年战国篇)

“东胡:古族名,因居匈奴之东故名,春秋战国期间,其地南邻燕国,后为燕将所破迁于今辽西上游一带。《辞源》

秦:县地属右北平郡

“秦置右北平郡,丰润县名无考。水经注:秦始皇二十二年(前年)灭燕置右北平郡治(郡治无终。今河北蓟县),汉书注右北平郡秦设。”(县志一卷沿革四页)

“秦始皇26年(前年)分天下为36郡,置守尉丞。纲目。仍置右北平郡。水经注”。(遵化通志59卷事纪秦3页)

汉:土垠县,属幽州右北平郡

公元前年汉王朝建立,实行封国与郡县并存的地方行*制度,并在郡县上设州。汉土垠是丰润历史上出现最早的县级*权。

“右北平郡秦置,前汉治平刚,后汉治土垠。”“土垠县前汉治属右北平郡,后汉为郡治”。(通志卷十七州县沿革二页)(平刚:故城在河北平泉县)

“后汉右北平郡秦置四城土垠、徐无、俊麻、无终”。(通志十八卷页)

“土垠故城《大清一统志》今垠城铺即古土垠县,旧土垠久废”。(通志卷古迹页)

“土垠废县,名胜志南关城即土垠城。相传赵武灵王所筑。旧志在县东十五里。今名垠城铺其故地也”(县志三卷一页)。“土垠废于兵燹(音显)”。(县志九卷)

三国:土垠县属魏国北平郡治

“三国魏~年,汉末曹操受封为魏公,献帝建安二十五年操子丕废汉自立为帝。国号魏,都洛阳”(《辞源》)。

“土垠县北平郡治”(通志十七卷沿革二)。

晋:土垠县属北平郡

年,晋结束了三国鼎立的局面,实现统一。

“北平郡徙置徐无县郡治,俊麻县后省入无终”。(通志十六卷沿革一页)

“晋移郡于徐无县属北平郡”。(县志一卷沿革四页)

北魏:土垠县属幽州渔阳郡

“渔阳郡秦始皇置。真君七年(年)并北平郡属焉。领县六,雍奴、潞、无终、渔阳、土垠(二汉晋属右北平,后属)徐无(二汉晋属右北平后属)渔阳郡属幽州”。(通志十八卷沿革三页)

“太平真君七年废北平郡为渔阳郡,徐无县后周废入无终县”。(通志十六卷沿革页)

“渔阳秦郡:辖境相当今北京市以东各县,治所在今北京市密云县西南。唐郡:辖境相当今北京市平谷县天津市蓟县等地治所今蓟县”页(《辞源》)

“土垠县后魏属渔阳郡,后属安乐郡,北齐废。谨案地形志太平真君九年置土垠县,似废而复置也”。(通志十七卷沿革二页)

北齐:废土垠为永济务入无终县

“北齐废土垠县为永济务入无终县,旧志北齐天宝八年(年)徙冀人于幽州谓之乐迁,维时人民鲜少土垠久废迁民聚堡为务。”(县志一卷沿革五)这是我县第一次大移民,存在年的土垠县从此为永济务,属无终县。

后周:永济务属渔阳郡无终县

“后周省徐无县入无终县。隋书地理志渔阳郡统县一无终。其注云无终后齐置周又废徐无入焉。”(县志一卷沿革五)

隋:永济务属渔阳郡

“年杨坚灭周建立隋朝,取消了县和州的建制,在全国建立个郡,今唐山市滦河以西属渔阳郡,郡治无终”。(唐山大全历史篇9页)

“渔阳郡开皇六年(年)徙元州于此并立总管府,大业初府废,统县一无终后齐置后周又废,徐无县入焉。大业初置渔阳郡。今顺天府蓟州地”。(通志十八卷沿革三页)

无终县地初属元州,大业初为渔阳郡治后废。(通志十七卷沿革二页)

唐:永济务属无终后改玉田隶幽州,蓟州渔阳郡

年李渊灭隋称帝大唐。“唐析无终为玉田县,丰润仍为永济务属蓟州渔阳郡。《唐书地里志》蓟州渔阳郡开元十八年析幽州置县三,渔阳、三河、玉田。其玉田注曰:本无终武德二年置,贞观元年更名,神龙元年隶营州,开元四年还隶幽州,八年隶营州,十一年又隶幽州。有壕门、米亭、礓石、方公白杨等七戎。按渔阳郡即分渔阳玉田三河等县,则唐之玉田惟遵化玉田丰润共之。”(县志一卷沿革六)

“玉田县地武德二年分渔阳置无终县,贞观初省,乾封初复置属幽州。万岁通天二年(年)改名玉田县。开元十八年改属蓟州”。(通志十六卷沿革)

“营州柳城郡上都督府,本辽西郡,万岁通天元年为契丹所陷,圣历二年侨治渔阳,开元五年又还治柳城,今承德建昌县及朝阳县地。”(通志十九卷沿革四)

五代:永济务属玉田

五代十国时后唐河东节度使石敬瑭割让卢龙至雁门一带地区给契丹,史称燕云十六州。从此县地随之入契丹,成了辽国领土。

“石敬瑭为后唐明宗婿,官河东节度使,守太原。于清泰三年(年)引契丹兵灭后唐,受契丹册封为晋,建号天福,割燕云十六州于契丹,岁贡帛三十万匹,并称契丹为父皇帝,自称‘儿皇帝’。次年契丹改国号为辽。”《辞源》

辽:永济务属玉田县隶蓟州尚武*上刺史

辽建国于年国号契丹,年改号为辽。“辽县同上属蓟州尚武*景州清安*。辽史地里志蓟州尚武*上刺史统县三,渔阳、三河、玉田。永济务无考。观鸡寺碑其标题曰:大辽景州陈宫山观鸡寺碑。其文曰:北依遵化为前古养马之监,南邻永济乃我朝煮碱之场,又有名曰惟观鸡寺隶清安*而辽史曰景州清安*下刺史本蓟州遵化县重熙中置户三千,又曰遵化州本唐平州买马监为县来属。按碑铭则丰润在辽为永济务无疑。起讫立标景州清安*则当日之丰润是为遵化辖其北矣。”(县志沿革六)

“景州清安*下刺史本蓟州遵化县。”(通志十九卷沿革四页)

辽代县地大部分为永济务,属玉田,东南一部分为石城后为滦县。(新县志沿革45页)

宋:永济务属蓟州玉田地

年五代末赵匡胤代后周称帝国号宋。宋征战十三年消灭了南北各地的五代十国的长期割据势力,完成了统一大业,但辽国趁乱南徙与宋抗争,占据河北大部土地,蓟州属辽国,定北京为燕京,河北北部实为辽地。

“金灭辽,金一度将蓟州归还给北宋,宋将玉田置经州,不久又被金占据复名玉田”。“经州本蓟县玉田地,宣和六年(年)建为州,七年陷于金”。(通志十九卷页)

“宋宣和四年改置经州。谨案北征纪实本朝与辽人交移在两界对境谓之关报。金人灭辽,我师于玉田县筑一州曰清州,以对平州与通使人之路则宋于此又置清州矣。”(通志十九卷沿革页)

“平州隋置后唐时为契丹所攻陷改辽兴府。以滦兴二州隶之,宣和四年赐郡名曰渔阳,渔阳升抚宁*节度五年辽将张觉据州来降寻为金所破县三卢龙石城马城。”(通志十九卷沿革四页)

金:永济务置永济县又更名丰润县属蓟州

年金灭辽,将辽南东道改为中都路,辖平州蓟州等十四州。(摘唐山大全历史篇)

“大定中以玉田县之永济务置永济县属蓟州。大安初(年)避东海郡侯讳更名丰闰。”(通志十七卷沿革)至此永济务隶无终隶玉田隶渔阳历年复县置。

“永济故县今县治,金史地里志蓟州有永济县,大定二十七年(年)以永济务置未详何年废,又领丰润县泰和间置。案元县尹孙庆瑜丰润碑记曰:古蓟界永济务左控孤竹,右接无终,溟渤浮于前,醴泉镇于后,金大定间始改务为县,大安初避东海郡侯讳更名,曰丰润县至元初并入玉田未周岁邑人以丰润实东西要冲去玉田辽远诣省部陈理县得以仍旧;据此则丰闰即永济县所改。元史又尝置闰州也。金元志具不及此盖阙略多矣。”(通志卷古迹六页)

“醴泉在县北其水甘洌。”(县志山川23页)

“县城金大定六年(年)始筑土为城,周围四里,高两丈有奇为门四。”

元:丰润县属大都路蓟州

年蒙古族汗国成吉思汗兴兵灭金,占领辽东、河北、山东等地,丰润成为蒙古属地,年定国号元,定北京为元大都,丰润为中书省大都路蓟州。

“初改县为闰州,至元二年并入玉田四年仍置。”(通志十七卷沿革页)

“元升丰闰为闰州。寻,省入玉田,后复为县,属蓟州”。(县志一卷沿革8页)

明:丰润县属顺天府蓟州

年明*攻占元大都改元大都为北平府,永乐元年改顺天府。年(永乐19年)迁都北京。丰润属顺天府蓟州。

“明仍为丰润县属顺天府蓟州。郡县释名曰县产盐场故名丰润。清类天文分文野之书曰洪武元年改闰为润。通志曰:金泰和中置丰润,大安初改润为闰。洪武初复改闰为润,按洪武初改闰为润则本于清类天文分野之书。大安初润为闰不知何所本也。金史通作润元史通作闰。”(县志一卷沿革8页)

明行*管理和*事管理互不相统,*事上实行卫所制,全国设个卫,每卫兵人,丰润有两卫。

“兴州前屯卫,洪武中置,永乐元年二月徙治丰润县,直隶后*都督府。开平中屯卫洪武廿九年置于沙峪。永乐二年徙真定府直隶后*都督府,寻徙滦州西石城废县。”(通志二十卷页)开平由此得名。

“顺天府治所在今北京市,……辖境相当今河北长城以南,遵化丰润以西,拒马河、大清河以北和文安大城县地”。《辞海》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