丰润县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岔河记忆油葫芦泊的前世今生 [复制链接]

1#
北京中科白殿疯医院地址 https://baike.baidu.com/item/%E5%8C%97%E4%BA%AC%E4%B8%AD%E7%A7%91%E7%99%BD%E7%99%9C%E9%A3%8E%E5%8C%BB%E9%99%A2/9728824
北京最好的皮炎医院 http://pf.39.net/bdfyy/bdflx/210403/8810678.html
安卓开发求职招聘微信群 http://www.gdgoran.org/fengshang/chaoliu/1294.html
北京中科癜风医院好嘛 https://m-mip.39.net/pf/mipso_4635619.html
今天我们侃侃一个有名的地方,岔河南边儿的一处洼地,油葫芦泊。二十多年前,岔河人如果想观景儿,除了去唐山百货大楼或者凤凰山公园,都喜欢去“泊儿”。这声“泊儿”的称呼,道出了岔河人的亲切,也道出了外地岔河人的乡愁。岔河油葫芦泊里如今都是稻田因为这块地方,可算是岔河人的一处宝地。要是搁现在来说,怎么着也够得上4A级景区。它在地理学上来讲,应该叫“湿地”。百度百科上说,湿地是珍贵的自然资源,重要的生态系统,国际上一百多个国家都签约保护的。而且,大部分湿地,如今都成了公园,那得需要花钱才能去的地方。我们岔河人民家门口就有景区,还不够吹牛的吗?这充分证明,要是油葫芦泊存到现在,岔河人绝对会洋洋得意的吼一声:“我骄傲!”芦苇算是油葫芦泊最出名的绿植二十多年前,岔河人百分之九十九都是农民,当然不知道啥叫湿地,就知道那里有芦苇,有稻田,有荷花,有香蒲儿,还有叽喳叫的鸟儿,活蹦乱跳的鱼儿,相当的有野趣。初中时候,岔河镇中学曾经组织我们搞过一次越野拉力赛,从老中学门口出发,跑到油葫芦泊水库刘家堼闸口,再返回,不多不少正好十公里。也就是说,短短五公里,就能让一望无际的平原变成水光潋滟的湿地风光。这份美滋滋的享受,不管是丰润城关镇的人,还是唐山市里的人,你可羡慕去吧!泊里盛产的另一种植物-香蒲,可以熏蚊子可问题来了,这块湿地,为啥叫“油葫芦泊”呢?它是怎样从无到有,最终消失的呢?让我们开扒。大约万年前,这年头是不是有点太久了。别急,你听我慢慢道来。从那时起,地球发展到了地质学上的“新生代”,新生代按照地质学家的说法,分为四个阶段,分别为第一纪到第四纪。在第四纪,由于地球不断的经历冰冻期和间冰期,也就是咱们地球那时候老不健康了,它喜欢打摆子,发疟疾。它一会儿冷一会热,过个几百万年地球就冻成了冰球,又过个几百万年,冰球融化,它又变成了地球。这种剧烈的变化,造成海平面不断的上涨后退,河流潮起潮落,物种开始慢慢繁荣,迁徙、进化。于是,咱们人类,诞生了。红色的线条就是年前的海岸线,那时的岔河还在海底话说最后一次,也就是第8次大海退,大约发生在-年前。这时候,在咱们岔河南边,由于海平面回落,冲刷,形成了一块封闭的洼地,这就是油葫芦泊的前世。据我爹讲,岔河这边的地下,他老人家小时候经常能挖到贝壳,俗话叫蛤蜊皮。这就说明,至少在一万年前,岔河这噶哒,也曾经大海扬波,卷起千堆雪。这块洼地形成后,因为地势原因,北边高,南边低,几千年演变中,岔河周遭地表径流形成的河流,暴雨洪涝产生的积水,就开始不断的流入洼地。慢慢的,洼地的四边,就有了王家河、龙湾河(也就是潴龙河)等等河流。古丰润县志中,有关龙湾河(潴龙河)的记载河流向来都容易引起人群聚集,就像*河之于炎*文化,恒河之于古印度文明。因为有了河流,滔滔河水奔流,上游的有机物不断被带入下游,岁月流逝,沧桑变化,万亩良田就自然而然产生了。有了适合耕种的土地,喜欢临水而居的人们,也就是我们岔河这块土地上的先祖们,不断开发洼地四周的土地,洼地越变越小,不经意间,老祖宗们在春季涨水时节,站在高处一望,那块洼地的地形有了变化,它头东尾西,好像一只油葫芦趴在那里。先祖们一拍大腿,于是,洼地有了一个约定俗成的名字——油葫芦泊。古时候,这块洼地形状酷似油葫芦,所以因此得名油葫芦泊这个名字,最早见于明朝隆庆年间到清朝乾隆年间编纂修订的《丰润县志》。那时的油葫芦泊,老大一片,它东起兰高庄,西到宁河县;北起南曹庄、杨义口头,南至王兰庄。涨水时期,油葫芦泊内水道纵横,百草丰茂,东南风吹来,万亩芦苇浩浩荡荡,沙沙作响,一望无边。到了秋季,芦花纷纷扬扬,如雪花飘飘,无比壮观。古丰润县志中,有关油葫芦泊的记载相信这种景色,从几百年前至今,不知道印在了多少代岔河人的记忆中。这让他们对油葫芦泊,有着深厚的感情。七零八零后出生的孩子们应该还有记忆,二三十年前家里盖房子,上梁后要上一层笆。“编笆”是个技术活,需要用苇子,村里的老人们都还会。那玩意带上镰刀去油葫芦泊里一砍就是一大车。家里火炕上用的炕席,也是用的油葫芦泊里的苇子。家里缺烧柴了,拉上车去“泊里”,用不了多少功夫,一车柴火就进了家门。这让岔河人有了“暖”的记忆。当年的油葫芦泊,大致就是这个样子想吃鱼了,油葫芦泊里有。小鲫鱼我们俗称“瓜子鱼”,用鱼网在泊里一抄就能整上半斤。想吃莲藕了,穿上水靠,跳进沟渠里,放开了挖,有的是。更不用说,“泊儿”周边的地里种植的水稻,高粱,这更让岔河人有了“饱”的记忆。给你饱,给你暖。油葫芦泊,就是爹娘啊!我爹说,他小时候油葫芦泊里还有王八,数不清的王八,也就是现在人所称呼的“甲鱼”。我爹无比蔑视,说那玩意现在是个宝,那时候谁吃它啊!油葫芦泊对于岔河人,那真是一块福地。可是,油葫芦泊在60年前,逐步消亡,不复再见。年3月20日,为了蓄水养鱼,种植芦苇,解决洪涝问题,油葫芦泊水库破土动工。年,水库泄洪道工程启动,由水库东南角刘家堼开挖至津唐运河,当年完工。年,杨义口头排水站、偏坨排水站陆续修建完成。80年代至今,由于气候变化,改革开放后工业项目大批上马,地下水利用量剧增,地下水位逐年降低,华北平原底下形成了一个巨大的漏斗,油葫芦泊也渐渐干涸。如今,油葫芦泊大部分土地,变成了农田。从卫星地图上,俯瞰油葫芦泊旧址有时候我想,大自然为了扶持人类,会给他们一份造化。就像西游记里的孙悟空,发现了水帘洞,对众小弟说:“好造化,好造化!”等到他学会了七十二变,有了本事,就开始想跑到天宫,当齐天大圣了。油葫芦泊对岔河人,真是一种恩赐。可对于更赚钱,更容易让人们活得好的现代化工业,它就不那么香了。这是变革年代的大趋势,你我都无法改变,可究竟有没有更温和的变革方式呢?这个问题无解,因为它已经不在了。参考文献:1、《唐山市油葫芦泊水库报废论证分析》田艳琴河北水利水电勘测设计研究院2、《年来渤海县、南岸海岸线变迁》薛春汀地理科学,、《丰南大事记》丰南区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