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井头周家的那些人和事
陈扬桂
甘井头在哪里?在邵阳市区。若是要问具体位置在哪里,却很少有人知道了。史书记载,邵阳古城自东往西,“府街右有曹婆井巷、曹公井巷、都司署、武庙、姚家巷、经历署、府署、大信巷、府学署、洙泗巷、遥临巷、协署、皇恩祠巷、县城隍庙、遗爱祠、提学文场、海家巷、富庶坊;西行为咼家园……”其中也没有提到甘井头。但是在富庶坊的旁边有段注释:前有甘井,因为周子饮用而甘,所以叫甘井头坊。根据这段注释分析,甘井头应该就是富庶坊,它的位置估计就在南门口附近。
甘井头周家,明清时期是一个有声望的家族。《湖南氏族志》称:“邵阳甘井头周氏,先世江南上元人(今南京)。明初,福大公以战功授宝庆卫指挥使。无子,以弟福四袭。福四子善公,指挥佥事,居城南富庶坊甘井头。”可见邵阳甘井头周家是明代初年,从南京来邵阳担任宝庆卫指挥使的周福大弟弟周福四的后裔。
甘井头周家有周良士、周邰生、周邠生、周思仁等多人的事迹,被记载在《光绪邵阳县志》中。
周良士生活在明代。他是一个大孝大善之人,父亲得病后,为了服侍父亲,他整月不曾上床睡觉。他的老兄喝醉后,莫名其妙地骂他了个狗血喷头,他逆来顺受,任其谩骂。老兄酒醒之后,很过意不去,发誓把嗜酒的毛病改了。邻居欠下别人的债还不起,想把儿子抵给人家为奴,周良士听说后,虽然自己也不宽裕,却挤出钱来替老人还了债。下花桥周家坝,原来是一个干旱之地,他倡头拦河修坝,改写了靠天吃饭的历史。
好人自有好报,周良士后来中了举,还在陕西长武县作了官。他当官敢于担当,能为民作主,很快擢升到云南姚安州为官。当时正处于战乱年代,因为征*粮、抓壮丁,*民之间发生冲突,周良士合理调整租徭,消除苛捐杂税,缓解了社会矛盾。云南巡抚见他公正无私,又有能力,委任他兼管白盐井的盐务。周良士不负重任,工作干得十分出色,巡抚举荐他“以真实心,行慈祥*”。朝廷再次委以重任,让他出任云南临安、牂牁知府。周良士去世后,灵位被供在乡贤祠中。后来宝庆知府郑之侨嫌入祀乡贤太多,便将康熙十一年《李益阳志》中23位以外的全部清理出去,康熙四十五年入祀的周良士,虽然也被“牵连”清理,但对他的出局“士林多有不平之鸣”。明代末年,一位叫陶珙的云南人,来到邵阳做官,仰慕周良士的为人,专门到他墓前行弟子礼,为他的墓地培土植树,树碑立石。
甘井头周家在史籍中留痕最多的当属周邰生。邰生是周良士的玄孙,字西畇,康熙壬午科()举人。《光绪邵阳县志》对他有如下记载:“邰生由举人选德安知县,曾受人诬告,事实澄清后,升为刑部主事”。在刑部,他负责司法,平反了不少冤假错案。邰生早年才华横溢,文采斐然。他父亲周镐更看重做人的品行,告诫他:“富于文,俭于德,吾不与也。”意思是说,文章写得好,而缺少德行的人,我们是不屑跟他交往的。邰生牢记家父教诲,潜心宋儒周敦颐、邵雍、张载、程颢、程颐“五子”的学说,重视修身养德,终成一代名士。湘阴举人郭焌说:“我很小的时候,就听说大湖以南,西畇先生的学问品行为当今第一。”周邰生的文行与能力受到内阁学士兼礼部侍郎、著名文学家方苞的赏识。方苞向朝廷举荐他,他正辞官在家奉养父母,未去赴任。云贵总督赵慎畛的《榆巢杂识》中,有一则《周邰生淡于仕进》,说周邰生对当官不感兴趣,人还没老就辞官不作了。回家什么钱物也没有,只运回一船书,对儿孙说:“书要好好读,官不必要作”。道光《宝庆府志》收有周邰生的散文《双眼井记》,所写双眼井,当在邵阳某地。《车氏一家集》附录他《夏夜宿雷塘纪梦一首寄车直亭》,诗云:
主人席次颇清幽,展卷沉吟方寸收。
入寝偶将高士梦,长谈直到五更头。
此诗是在车万备的儿子车直亭英年早逝后,周邰生为寄托对故人的哀思而作。
周邰生清廉自守,为官多年,一贫如洗。河北丰润地方文史记载,在他辞官归养时,同僚魏元枢赋诗《送同寅周西畇归养》:“半生拙宦贫如洗,万里归舟梦亦仙。已沐殊荣依子舍,饶将清望奉高年。”诗中既有惺惺相惜,更可见周邰生的为人为官之道。
积善之家,必有余庆,这话似乎就是说甘井头周家的。周良士的儿子周世和是个秀才,行侠好义,与同乡车泌书是很要好的朋友,他们的子孙也结成世交。车泌书的长子车万备做过县令,次子车万有以拔贡身份出任教习,小儿子车万育进士及第,为后世留下《声律启蒙》这部经典。周家子弟的文采貌似略逊于车家,但周世和的儿子周镐和周铨能传承孝悌家风。恩贡生出身的周镐,事亲至孝,为了满足母亲爱茶的愿望,他自己培植了数十株茶树,亲手焙制原生态茶叶供母亲享用。周镐患病,周铨向神灵祈祷,愿以己身代替兄长承受病痛。周家的优良家风代代相传,邰生也曾得过一场重病,他的堂弟、周铨的儿子周邠生熬汤煎药,不厌其烦。周邰生遭人诬告,替他管财务的邠生安慰兄长:“不必担心,我们一尘不染,账目也一丝不差,别人即使诬告一百次,也无损我们半根毫毛。”
据陈氏《族谱》介绍,甘井头周家跟邵西朱溪冲陈福祖的孙子结为姻亲。周尔昌见陈家书香门第,又乐善好施,便把爱女许配给“温恭静穆”的陈虞际。周氏于归陈门后,相夫教子,儿子心源才华出众,名闻遐迩。心源去世后,举人周邰生与进士王元复分别以姻亲和同年身份为心源撰写墓表。
周邰生的儿子思咸是乾隆年间的举人。另一个儿子思仁幼年丧母,居丧时悲伤得像个成年人一样。他事奉继母很孝顺,别人称赞他,他说,不是我孝心好,是继母对我太好了。思仁10岁入县学,十四五岁就充了拔贡,却再不参加廷试,只在家里读所藏之书。他思仁思学不思官,心态平和寿命长,活了90多岁;他著了不少书,比如《四书汇讲》《讲话类长》《楚辞注》《杜思编年》《德馨居诗文集》等等;他也发了很多后人,后世子孙中读书向学的就有百余人。
为了佐证甘井头周家重情讲义家风的影响力,《光绪邵阳县志》记载了一件奇闻:一个叫钟显理的人,跟周思仁一道研读程朱理学。他们的研究氛围使周家的鸭子也受了感染,家中喂的多只鸭,也都成了重情讲义的谦谦君子,如果有哪1只鸭还没回来,其他所有的鸭子都一定要等它回来,才肯张口吃食。看看,周家重情讲义的家风够威够力了吧!
作者近照
陈扬桂;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湖南省作协会员、邵阳市委巡察办二级巡视员。
告知
1.作者投稿作品内容,需健康向上,文责自负,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