丰润县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他们有多少个七年 [复制链接]

1#

新闻原文

七年上诉冤屈未伸张


  大令公庄村民问:解决俺村的问题还要花多少钱

 陈芳李永升乔云华张洪河

河北省丰润县大令公庄部分村民,7年前在村委会选举时因按自己意愿投了票而遭打击报复,经新华社记者报道后,引起河北省委、省*府的高度重视。

然而,记者近日到这个村回访时,一进村就被群众团团围住,村民们哭诉:"为俺村上百号人的事,惊动了上上下下一二百名干部。大伙告状花了18万多元,咋到如今还是没讨回公道?"

年,大令公庄村在村委会选举时,百余名村民没投上级指定候选人的票,先后有数十位村民被县*法机关个别人和村干部打伤、打残。年底,记者报道了此事后,河北省委随即派出由省委督察室、纪检委、*法委等10个部门22名工作人员组成的调查组。经过2个月的调查,花费几十万元,调查组形成了长达页的调查报告,同时向市、县交办了原村治保主任杨金明非法拘禁殴打村民案等24个问题。

省委调查组的报告公布后,村民们拍手称快:"事情终于弄清了。"唐山市领导也认为,这个报告"经得起事实的检验,经得起时间的检验,经得起法律的检验,经得起群众的检验"。

为落实省委调查组交办事宜,唐山市委成立了由6位市领导任组长和副组长的领导小组,成员由市里11个部门的主要领导组成,仅地厅级干部就有8人;领导小组下设4个工作小组和一个办公室,"专班"人员近30人。如此庞大的队伍,再加上丰润县委县*府、七树庄镇的两套"配合班子",在长达一年多的"落实"过程中,其吃、住、行开销,据说也是一笔"令人咋舌"的数目。

至于"落实"的结果,唐山市、丰润县有关负责同志不约而同地表示,省里交办的问题已彻底解决,对省里重点督办的杨金明案也做了严肃处理。各部门还出示了厚厚一沓"落实报告"。

可是,大令公庄村民对处理结果并不满意。他们说,为了"伸冤",7年来又是卖房子,又是卖牲口卖粮食,其实要求很简单:挨打受罚要有个说法,打人凶手要受到制裁。可如今,村民们却被告知,"打,是过去的事,现在又不疼了。再告,也没什么好下场。要拿回罚款,必须先写检讨。"至于打人的杨金明,虽然受到*内警告处分,却成了村里新任的*总支书记。

村民们茫然地问记者说:"解决俺村的问题还有没有指望?还要再花多少钱啊?!"

(新华社国内部年11月18日)

"大令公庄事件"时隔7年之久,情况十分复杂。回访前采编室召开策划会议,作出详细周密的策划方案。实施时,部主任专门协调了河北分社、新华网、音像中心同步进入,取得联动效应,确保全面"取证"。

记者冒着生命危险,冲破地方*府层层阻力,在6天没日没夜的采访中,与采访对象展开了多次激烈交锋。记者从数十万字的采访资料中捕捉最有新闻价值的素材,从十多个部门、多名采访对象中采集出关键的证人证言。

《经济日报》、《中国青年报》、《新华每日电讯》、《法制日报》、《南方日报》、《报刊文摘》等全国数百家报纸、网站在显著位置、大篇幅刊用或转载;全国大量省市读者纷纷来电来函,称赞报道寓意深刻,耐人寻味,表现手法别具一格。武汉大学新闻学院还将此文列为新闻教学范例。

河北省委书记王旭东亲自挂帅、督办。稿件播发不到半个月,河北省委、唐山市委、丰润县委领导一行近20人,代表省委省*府到我社作专程汇报,感谢新华社客观、负责任、事实准确的报道,表示诚恳接受批评,并通报了对相关责任人的查处意见。要求全省各级干部以"大令公庄事件"为活教材,举一反三,吸取教训,从根子上抓干部作风转变。丰润县委书记高世远专门给记者写信,县委已开展一系列措施,解决干部"对群众极端冷漠"问题。

浅评

《七年上诉冤屈未伸张正义》

自媒体时代,各种新闻报道铺天盖地席卷而来,作为媒体人,如何在众多推送消息中脱颖而出,是所有业内人所需要探讨的话题。第十二届中国新闻奖一等奖作品《七年上诉冤屈未伸张正义》是一篇很好的新闻范例,本文将从新闻价值和新闻语言方面入手,浅评本新闻。

新闻价值

新闻需要具有可读性,同时更重要的是具有一定的思想性。第十二届中国新闻奖一等奖作品《七年上诉冤屈未伸张正义》虽然是年的报道,距今已有13年之久,但在今天看来,这篇文章依旧具有很强的参考价值。这篇“用心良苦”的报道前后追踪时间历时近四年,选取社会深层问题,用楷模般的调查方式,清晰客观的新闻论述,展示出深刻的新闻价值。

新闻具有一定的相对性,对于接受者来说,如果接受者已经知道了某个事实,即使这个事实非常重大,也没有新闻价值;如果一个十四发生了很长时间,但对于不知者来说,你告诉他了,对他来说仍然是新鲜的,就有可能是新闻。对于大令公村存在的问题而言,存在的问题时间长,但是由于消息封锁闭塞,外界人员并不知道这种情况的出现在这种情况下,新华社记者将这件事报道出来,就是善于挖掘基层背后的新闻价值。

从判断新闻价值的几个要素分析,首先,事实的发生与受众的利益越相关,越具有新闻价值。在《十年上诉冤屈未伸张》这篇报道中,新华社记者为我们呈现了一个长期存在、社会影响极其恶劣的基层组织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典型。所涉及的利益不仅仅是大令公庄一个地区的问题,还反映出千千万万农村地区的恶霸势力、村官作风问题,涉及到众多老百姓的利益。而在当时,自媒体还没有很发达,基层群众要反映问题,只能通过最传统的纸媒传达呼声,寻找解决方法。在这篇报道中,记者不仅反映了大令公庄的问题,也给众多受欺压、利益得不到维护的百姓提供了一个典型范例。因此,这篇新闻是具有典型意义的,利益相关受众范围是很广的,因此新闻价值较高。

其次,事实与接受者的心理距离越近,便越具有新闻价值。大令公村的报道中,多处引用村民的话,拉近新闻与接受者之间的距离。从“村民哭诉”,到村民“拍手称快”,这其中的心理变化过程符合接受者的心理预期,也符合利益以相似的方式收到伤害的基层群体。

再次,凡是含有冲突的事实,多少都有新闻价值,内含的冲突越大,越具有新闻价值。本篇报道为我们呈现的是社会矛盾冲突,是民与官之间的矛盾,这种长期存在的社会矛盾中引发的小冲突,即村民被打等事件,能够引起读者的重视,也是此报道新闻价值高的原因之一。

■新闻语言

要想为读者提供一个好的宣传,就必须努力让读者看到,但如何将*治因素强的新闻写成受众喜闻乐见的新闻,是新闻写作中所要考虑的问题。《七年上诉未伸张》这篇报道,多次引用村民的话:并不做过多新闻语言规范层面上的修饰:“俺村”“有没有指望”、“伸冤”,多处语言更加贴切读者的心理预期,增添了新闻的真实性,也拉近了与读者之间的距离。

但本篇新闻在增添语言的朴实性的同时并没有忽略文章的准确程度以及其所应该具有的新闻语言规范。新闻从一开始,阐述大令公村存在的问题,是先把村民的经历放在开头,然后写新华社记者的报道,接着引用村民的话,能够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在第三段中,记者用了大量的数据来佐证事实,可见记者在采访与调查上耗费了不少的心血。这也使得在大量口语化的村民口述中仍不失作为新闻的所必备的规范性。

结语

优秀的新闻绝不是一朝一夕就写出来的,它需要记者深厚的写作功底,在有意义、有价值的选题下,加上记者不遗余力、不辞辛苦的不遗余力不辞辛苦的调查,从大量无效或虚假信息中筛选。

写稿时如何组织结构、删减那些句子、引用哪些语言,这都是新闻写作中遇到的一项又一项难题。无论是采访中遇到恶霸的恐惧,还是熬夜写稿时没有灵感的苦恼,又或是起标题时选择的纠结。

每一位新闻工作者都是一名艺术家,不论获奖与否,最重要的是一篇报道要有一篇报道的意义与价值,解决好社会问题,这才是新闻的真正价值所在。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