丰润县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沉醉墨海,书画人生 [复制链接]

1#
河北白癜风QQ群 http://news.zgsssh.com/zixun/1450.html

为了巩固同学们日常所学知识,为全面展示同学们的临摹基础和创作实力,营造学院良好的学习氛围,推动我院书法艺术的发展。因此,学生会学习部特举办书法作品交流会。

此次活动开始策划实施,历时一个月,共收到全院投稿89件,其中篆书26件,隶书33件,楷书20件,行草9件,篆刻1件。

经学习部请来篆书组—葛嘉诚,隶书组—刘权,楷书组—李成城,行草组—肖振雄,篆刻组—罗兵兰,进行点评解析,共遴选出21件优秀作品。

点评组作品

篆书组—葛嘉诚

隶书组—刘权

楷书组—李成城

行草组—肖振雄

篆刻组—罗兵兰

点评现场

投稿作品百花齐放,真行草隶篆五体皆备,既有人们熟悉的二王碑帖、欧颜柳赵、汉碑魏楷,也有娟秀小楷、彝鼎铭文。作品不仅精准再现了古人笔法,同时具有较高的书写性、观赏性,反映出同学们的文化素养与艺术功力,彰显了书法学院的笔墨风采。

优秀作品选登

冯康

阳睿锾

刘亚萍

李润泽

叶欣颖

马伟

甘久旭

王嘉伟

张天赋

崔庆龙

王韵炜

*中禹

孔佳辰

岑程嘉

朱意

蔡妙姝

段华

张可

白远

以本次交流会为契机,植根传统,推陈出新,促进年级间交流互鉴,览古人之风,展今人之采,在传承中不忘初心,在发展中守正创新。

观后感

《观感浅析:高等书学教育——以书法学院大学一年级艺术思想的研究为例》

中国书法承载着古代文化传承的重任,能够抵御时间流逝所带来的消磨必须要扎根在历史中,文字的记录即是历史的见证者,书法即是见证它的媒介。自年西方列强敲开了古老封闭满清王朝的大门,也就预示了中国文化的本土性正在破碎,中西文化的冲击和合流对于书法都产生了根基性的破坏,科举制度的突然结束从根本切断了毛笔的应用,原本需要从小就大量练习的毛笔书写汉字再也没有成为与文人生存攸关的切身需要,书写工具的西方化,汉字的拼音化,简体字的使用都在损耗这古老艺术。

我们应该去承认我们是幸运的,20世纪80年代书法文化的复兴,正是以改革开放和思想解放运动为契机,在中西文化新一轮融和背景下,通过年的书法美学大讨论,确立了书法的本体地位,推动了书法的现代转换,使书法走出五四新文化运动以来被颠覆否定的历史命运和书法谷底,开启了当代书法的复兴里程。20世纪90年代书法学科建构,确立了书法的学科地位。直到今天书法文化的日益复兴,在中国高考制度的扶持下,书法作为专业考试为书法注入了新鲜血液,这次交流会很直观的体现学生一届比一届更加具有丰富性,多样性,其中取法宽博已成为亮点,在作品中,天发神谶碑,何君阁道碑,道因法师碑,石鼓文,书谱,好大王等都有一席之地,这在以往的一年级书法大学生中是少见的,在纸张的运用上也不仅仅以白纸为主,各样典雅古朴的用纸也增加了作品整体,其用墨上常见的黑,白,金三种都有体现,这些无疑不在彰显书法艺术的勃勃生机,同样其不足的一面也有所体现,对于书法美学思想的程式化,在高考速成模式下的僵硬化,某种意义上讲这也并非坏事,固化的严重与练习的数量是对等的,在大学中,没有高考压力艺术也就相对自由,在这样都环境中也能最大程度发挥自身性灵。对于取法方向问题隶书组讲解的学长给出的建议是值得大家去思考的,对于古人与今人艺术取向也应该辩证的来看待,毕竟学会走“捷径”是教育的成功。

书法是线条艺术,它是具有抽象性的,所以我们表现的字是线的构成,而这种构成是离不开文史哲的积累,书法传承与出新是多样性的,增加视觉效应而减弱文化内涵得失之间有其必然性,胡中一院长曾言技法乃书学之毫末,此言我仍有所感,书法如果远离文化,远离人文精神,便失落了自身,失去了本质,书法不仅仅是技巧,还有远比技巧更加重要的文化。

而今人文园中聚五湖之精粹,结四海之情怀,托心毫素,各抒性灵,结集成此,踏雪飞鸿,时光冉冉,相逢诸君,以期同窗而携旅,盼兮四年之共荣。

登州李世龙记之

文字:院学生会学习部

图片:院学生会学习部

编辑:院学生会宣传部

书法学院学生会

用心服务

扫码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