丰润县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三月三上巳节,广西连休四天,网友表示很羡 [复制链接]

1#

今天,三月三上巳节!

上巳节,俗称三月三,是汉民族传统节日,在汉代以前定为三月上旬的巳日,后来固定在夏历三月初三。

这一天,在古代会举行“祓除畔浴”活动,人们结伴去水边沐浴,称为“祓禊”。

此外,上巳节还有祭祀宴饮、曲水流觞、郊外游春等活动内容。

广西“壮族三月三”,又称歌圩节、歌婆节或歌仙节,是壮族祭祀祖先、倚歌择配的传统节日。

广西从11日开始连休4天,且不调休,真令人羡慕。

壮族三月三是对中国古代“上巳节”的传承。中国古代就有“三月三,上巳节”的记载。

唐代诗人杜甫的《丽人行》中描绘唐朝的风俗写照:“三月三天气新,长安水边多游人。”

三月三日天气新,长安水边多丽人。

态浓意远淑且真,肌理细腻骨肉匀。

开篇点出时间三月三日。诗人用细腻的笔法、富丽的词采,描画出一群体态娴雅、姿色优美的丽人。

三月三日阳春时节天气清新,长安曲江河畔聚集好多美人。姿态凝重神情高远文静自然,肌肤丰润胖瘦适中身材匀称。

绣罗衣裳照暮春,蹙金孔雀银麒麟。

头上何所有?翠微盍叶垂鬓唇。

背后何所见?珠压腰衱稳称身。

写出她们服饰之华丽和头饰之精美,无不显示出丽人们身份的高贵。

绫花绫罗衣裳映衬暮春风光,金丝绣的孔雀银丝刺的麒麟。头上戴的是什么珠宝首饰呢?翡翠玉做的花饰垂挂在两鬓。在她们的背后能看见什么呢?珠宝镶嵌的裙腰多稳当合身。

就中云幕椒房亲,赐名大国虢与秦。

紫驼之峰出翠釜,水精之盘行素鳞。

犀箸厌饫久未下,鸾刀缕切空纷纶。

诗人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丽人中的虢、秦、韩三夫人。

诗人写道:其中有几位都是后妃的亲戚,里面有虢国和秦国二位夫人。翡翠蒸锅端出香喷的紫驼峰,水晶圆盘送来肥美的白鱼鲜。她们捏着犀角筷子久久不动,厨师们快刀细切空忙了一场。

她们在云帐里面摆设酒宴,用色泽鲜艳的铜釜和水晶圆盘盛佳肴美馔,写出了杨氏姐妹生活的豪华奢侈。

然而,面对如此名贵的山珍海味,三位夫人却手捏犀牛角做的筷子,迟迟不夹菜,因为这些东西她们早就吃腻了,足见其骄矜之气。可怜了那些手拿鸾刀精切细作的厨师们,真是白忙活了一场。

黄门飞鞚不动尘,御厨络绎送八珍。

箫鼓哀吟感鬼神,宾从杂遝实要津。

宦官骑马飞驰不敢扬起灰尘,御厨络绎不绝送来海味山珍。笙箫鼓乐缠绵宛转感动鬼神,宾客随从满座都是达官贵人。

后来鞍马何逡巡,当轩下马入锦茵。

杨花雪落覆白苹,青鸟飞去衔红巾。

炙手可热势绝伦,慎莫近前丞相嗔!

这6句主要写杨国忠权势煊赫、意气骄恣之态。

诗人写道:有一个骑马官人是何等骄横,车前下马从绣毯上走进帐门。白雪似的杨花飘落覆盖浮萍,青鸟飞去衔起地上的红丝帕。杨家气焰很高权势无与伦比,切勿近前以免丞相发怒斥人!

这首诗可分为三个部分,诗人先泛写游春仕女的体态之美和服饰之盛,引出主角杨氏姐妹的娇艳姿色。然后写宴饮的豪华及所得的宠幸。最后写杨国忠的骄横。

《丽人行》通过描写杨氏兄妹曲江春游的情景,揭露了统治者荒淫腐朽作威作福的丑态,从一个角度反映了安史之乱前夕的社会现实。

王羲之的《兰亭集序》,写的就是上巳节的习俗和感想。

《兰亭集序》,又题为《临河序》、《禊帖》、《三月三日兰亭序》等。

公元年三月三日,王羲之与友人谢安、孙绰等四十一人会聚兰亭,赋诗饮酒。

王羲之将诸人名爵及所赋诗作编成一集,并作序一篇,记述流觞曲水一事,并抒写由此而引发的内心感慨。这篇序文就是《兰亭集序》。

宋吴自牧《梦粱录·卷二》中写道:“唐朝赐宴曲江,倾都禊饮踏青”,说的正是当时上巳日,长安城内男女老少盛装出游,在曲江畔宴饮、郊游的景象。

三月三是壮族人民传统又有意义的节日。他们在三月三这一天会做什么?

赶歌圩是壮族“三月三”最为重要的风俗活动之一。每逢三月三人们便到歌圩场上赛歌、赏歌;男女青年对歌,情投意合者便互赠信物,以为定情。

壮族竹竿舞,每年三月三,千名壮家青年男女和宾客以跳壮族竹竿舞的形式来庆祝自己的节日,形成了千人齐跳壮族竹竿舞的壮观景象。

壮族三月三歌墟中男女青年的交际习俗:碰彩蛋。彩蛋是把熟鸡蛋染成彩色用以传情之物。小伙子在歌圩中手握彩蛋去碰姑娘手中的彩蛋;姑娘如果不愿意就把蛋握住不让碰,如果有意就让小伙子碰。

广西“三月三”不仅是歌节,也是壮族祭祖扫墓节。在远方的人们都会回到家乡扫墓,这一天是一年之中最多人相聚的日子。

每逢三月三到来,广西家家都准备五色糯米板。壮家人十分喜爱五色糯米饭,把它看作吉祥如意、五谷丰登的象征。

艾叶粑粑也是壮乡人“三月三”必吃的美食,俗话说,“年年艾叶绿,岁岁粿飘香”。

农历三月三吃鸡屎藤,是广西北海本地人的一种传统习俗。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