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红楼梦》第八回中,有一幕对话极为经典,堪称大结局的隐喻也丝毫不为过。有一回薛宝钗因“热症”病了,贾宝玉去其房中探病,也不知是“恰好”还是有意为之,遇到薛宝钗的丫鬟莺儿向宝玉透露,薛宝钗也有一堆金锁,和宝玉从娘胎里带来的通灵宝玉上面的字,居然刚好是一对。宝玉的字是:“莫失莫忘,仙寿恒昌”,宝钗是“不离不弃,芳龄永继”。又加之宝钗服食冷香丸之后,身体上自带的幽香,牵动了宝玉的好奇心,正亲昵拉扯闹着也要吃一颗,林黛玉恰巧摇摇摆摆地过来了。遂产生了这一幕我认为在《红楼梦》全本中极富隐喻性,也极具悲剧意味的一段经典对话。话犹未完,黛玉已摇摇摆摆的进来,一见宝玉,便笑道:“哎哟!我来的不巧了。”宝钗笑道:“这是怎么说?“”黛玉道:“早知他来,我就不来了。”宝钗道:“这是什么意思?”黛玉道:”什么意思呢:来呢一齐来,不来一个也不来;今儿他来,明儿我来,间错开了来,岂不天天有人来呢?也不至太冷落,也不至太热闹。姐姐有什么不解的呢?”壹早知他来,我就不来了。从字面上来看,这似乎是林黛玉的一句吃醋之语。嗔怪宝玉对薛宝钗的热情过头,讽刺他背着自己偷偷来看宝姐姐,而并不知会自己,而自己的到来,恰好打乱了二人关于“冷香丸”和“金玉配对”的亲昵场面。但除了语面上的吃醋,此句还含有更丰富的多重意味。“早知他来,我就不来”中的他,在这里除了指代贾宝玉,更有一层含义是指代薛宝钗。“木石前盟”已然让她从失去双亲的绝处中升起了希望,却突然从天而降一个“金玉良缘”,在宝姐姐来之前,宝玉待她如珠似宝,同吃同睡,心里眼里都是她。谁曾想,来了个品格端方、容貌美丽的宝姐姐,除了美貌不输自己,还因为聪慧宽容会做人,比自己更深得贾府上下人的喜欢。不仅如此,薛宝钗有自己的母亲与兄弟照拂,也不必像自己一样寄人篱下,事事都可做她的依靠。而自己却空有贾母的疼爱,贾母一去,与宝玉的爱情又不知要降落何方。正是这样强有力的竞争者,激起了林姑娘的略带敌意的警惕心,但更多的,是自认事事不如宝钗的嗟叹与悲怆,自怜与哀伤。贰都说林黛玉的“清高自许,目下无尘”,在大观园里的人看来,她说话尖酸刻薄不饶人,好使小性儿,自负且不擅交际。因此远没有薛宝钗深得人心。例如周瑞家的在奉薛姨妈的命给大观园内诸位姐妹送宫花,其余三春姐妹及凤姐等人皆是喜不自胜,感激连连,唯独林黛玉当中奚落:“别人不挑剩下的也不给我”,让周瑞家的心内好不受用,悻悻而归。黛玉真的是在乎这两只宫花吗?并不见得。虽然寄人篱下,但黛玉好歹是“巡盐御史”林如海的女儿,出身贵门,不能说连这一点见识都没有。且从黛玉从前来看,打发给她送茶叶的丫鬟佳蕙随手抓一把钱,打发给她送酒的婆子随手就是五百钱,可见也不是十分在乎金银之辈。因此,这里更多的,还是出于黛玉的极度敏感多疑与自尊心过剩。而一个人若是外面表现得自傲自诩,自尊心过于强烈,其根源就在于内里深重的自卑心。自尊自傲都不过是她粗劣的掩饰。回到黛玉与薛宝钗竞争的语境中,这句“早知他来,我就不来”,同时也是引发黛玉自卑的隐喻,更是一句带有自我否定性质的瑜亮之叹。“既生瑜,何生亮”,既生钗,又何生黛呢?叁经过“我便不来”一役,后面林黛玉便连连拿着“冷香丸”与“金玉”的典故,不断刺探与试探贾宝玉的真心。例如午睡玩笑时候,也要故作玩笑语气,是时打破欢乐地给宝玉泼冷水:“蠢才,蠢才!你有玉,人家就有金来配你;人家有‘冷香’,你就没有‘暖香’去配?”直至后期,二人终于互相表白心迹,黛玉依然哀叹“你既为我之知己,自然我亦可为你之知己矣,既你我为知己,则又何必有金玉之论哉;既有金玉之论,亦该你我有之,则又何必来一宝钗哉!“但除了慨叹、赌气与试探,“早知他来,我就不来”这句话,更是林黛玉自身对于她与宝玉之间悲剧结局的预见。众所周知,林妹妹是个具有悲剧色彩的鲜明人物,早在曹公提笔之处,就已定好黛玉的“绛珠仙子”将在这一世偿还宝玉所有的眼泪。而黛玉本身,又是一个天生的悲观主义者。例如繁华盛开时节,连压抑冷静的宝姐姐,也要放下矜持,释放内心少女的火热去拿着团扇扑蝶,大观园里的众位姐妹也是在花朝节喜气洋洋。唯独黛玉带着锄头在冷僻无人处,独自洒泪葬花,吟下:“侬今葬花人笑痴,他年葬侬知是谁”的悲歌;那年中秋夜,在凹晶馆,与史湘云联诗,更是吟出“寒塘渡鹤影,冷月葬花魂”的惊心之语,让素日性情豪阔的湘云都忍不住劝她:“诗固新奇,只是太颓丧了些。你现病着,不该作此过于凄清奇谲之语。”可见林妹妹的悲观是从骨子里渗透出来的。对于她与宝玉的未来,尽管丫鬟紫鹃都忍不住劝她多为自己打算争取,甚至还亲自下场帮自家姑娘刺探宝玉的真心,然而只有悲观而又聪慧的黛玉自己内心清楚,命运轰然倒塌之时,不懂为自己争取的人,无论如何也无法在这场家族利益的混战中逆天改命。“早知他来,我便不来了”,或许退一步,若是一开始就不曾抱有希望和期待,将自己置于谷底,是否今后便不会那么失望与心灰意冷?尾第二十八回,贾宝玉去探望薛宝钗的场面,更是与“早知他来”这一段遥遥向衬,更是为这种你推我攮的不确定性作结——那时,贵妃娘娘元春送了红麝香珠,贾宝玉眼见宝姐姐戴在了手臂上,结果丰润似杨贵妃的薛宝钗却不容易褪下来,贾宝玉眼见着宝钗雪白的酥臂,不知不觉发起了呆,连宝钗递过来的珠子都忘了接。宝钗看到如此,羞的把手串珠子扔了过去,却眼见林妹妹悄悄地站在了门口,蹬着门槛,咬着手帕望着他们笑。宝钗问她为什么站在风口里,林黛玉笑道:“何曾不是在屋里的.只因听见天上一声叫唤,出来瞧了瞧,原来是个呆雁。”说着手帕一挥,打到了宝玉的眼睛。此时此刻,元妃都已经在揭晓钗黛之争的结局,在这场大家族利益之争中,坚定地站在亲生母亲王夫人一边,纵使又贾母相护,黛玉与宝玉的爱情结局在皇权的加持下,越发变成了不可能。一场悲剧的大幕正在拉开。而聪慧如黛玉怎么会不知道?于是她回宝钗说:“我才出来,他就`忒儿一声飞了。”原来姹紫嫣红开遍,似这般都赋予断壁颓垣。“早知他来,我便不来了”,瑜亮之叹终现成败。欢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