丰润县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共建共治共享,美美与共的东湖实践 [复制链接]

1#

周和平周韬

“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这是著名社会学家费孝通提出的文明共处原则。

尊重多样性,包容地欣赏他人之美,把自己之美和他人之美结合起来,就会达到理想中的大同之美。集思广益、尽施所长、惠及各方,基层社会治理何尝不是如此?

位于长沙城区最东边的芙蓉区东湖街道,正处于城市化进程中,域内有社区也有村,高校、科研院所、企业交错,流动人口多,社情民情复杂。现代化治理如何在基层社区“最后一公里”落地?

近年来,东湖街道以党建引领创新基层社会治理,打破各领域党组织行政隶属壁垒,构建了共建共治共享的基层社会治理新格局。域内,全力推进“城中村”改造,形成了人民东路、滨河路、远大路、红旗路等三纵四横的路网格局;推动南达高铁、东抵机场、西至火车站的“十五分钟生活圈”日趋成型;自贸区添翼发展,“院士天团”助力,种业硅谷发酵,临空经济升级,为芙蓉区东片区这片待开发、可开发、开发潜力巨大的热土注入源源不断的发展势能。

“推动街道社区和驻地单位‘一家亲’,形成街道社区基层党建‘大合唱’,变独奏曲为协奏曲,形成多方联动、各领域融合的基层党建新格局。”党建引领创新基层社会治理,东湖街道党工委书记尹卫东紧紧抓住党建“美美与共”的牛鼻子。

共驻共建,开辟党员服务中心、党章文化园、党建联盟等党建新阵地,聚合单位资源、聚力项目建设,发力“城中村”改造;共商共治,推出了东湖夜话、民情快递员、百姓家常议事会等创新基层治理新途径;共担共享,编制出了屋顶菜园、志愿服务精准配对等党建新纽带。让驻地各单位和街道、社区之间“各美其美”,让“美美与共”的和谐理念深入人心,最终凝聚起基层党建握指成拳的“天下大同”整体效应。

如今在东湖街道,通过聚全民之力,集全民之智,党建“朋友圈”成为服务群众的“幸福圈”,现代化基层社会治理绘出了共建“同心圆”,奏响了共治“同心曲”,形成了共享“同心体”,生动展现了共建共治共享“美美与共”的东湖实践。

抓共建

推行“大工委制”打通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

平整的全新沥青路面、规划有序的停车位、统一的油烟净化器……这个冬季,走进东湖街道龙马社区的丰裕小区和丰润小区,这里干净整洁的暖心环境给人印象深刻。然而,就在三年多前,这里却是违章建筑随处可见、墙面陈旧、路面破损不堪的老旧小区。“那时候路面坑洼,落雨天进出小区,经常被泥水溅湿身。”作为这里的居民,龙慧云深有体会。

丰裕小区和丰润小区原为湖南省农科院所属小区,有宿舍楼近30栋,近家住户。随着时间的推移,小区基础设施老化,居住环境恶化,居民怨声载道,也成了湖南省农科院管理工作的一个包袱。这一窘况在东湖街道大刀阔斧推进社会治理中实现逆转。

“省农科院与东湖街道以及社区结成党建联盟,日常通过党建联席会议架起单位与社区、街道联系的桥梁,丰裕小区和丰润小区的改造就是议事之一。我现在还担任龙马社区的兼职委员。”作为东湖街道共驻共建的参与者、见证者,湖南省农科院保卫处处长武华国介绍,龙马社区4.3平方公里,其中省农科院就占了4.1平方公里,是典型的单位型社区。东湖街道创新基层治理,作为党建联盟成员,湖南省农科院积极响应推进共驻共建,年便为街道免费提供办公场地,让东湖街道整体搬入湖南省农科院办公,为共驻共建创造更有利的条件。

“涉及区域内的经济、社会、民生的事项,大家会一起商量,达成共识,然后共同推进实施。”武华国说,丰裕小区和丰润小区提质改造作为其中的一大重要事项付诸实施,两个小区年完成改造后第二年实现移交,成为社区管理的社会化居民小区,为湖南省农科院卸下了由来已久的小区管理包袱。不仅如此,近年来,通过与东湖街道和龙马社区的携手共建,湖南省农科院还实施了水库改造、污水处理等项目,用武华国的话说就是“单位办成了许多年前想办却一直未能办成的事”。

单位相关负责人担任兼职委员,实行“大工委制”,党建联盟联席会议实现驻地单位相关事项共议共建,这正是东湖街道党建引领创新基层治理共建的抓手。近年来,东湖街道党工委以加强城市基层党建系统建设和整体建设为目标,整合区域内分散的党建资源,建立大工委、兼职委员制度,采取“高职低兼”的办法,从辖区党组织影响力较大、党员人数较多、党建工作基础较好的驻街单位党组织聘请街道大工委兼职委员5名,社区大党委兼职委员14名,成立街道“大工委”,并建立街道、社区、驻街单位三级联动机制。

借势“联动东风”形成的合力,其中举全街之力推动的“城中村”改造,已在东湖街道结出了共建硕果。自今年5月15日发布第一公告以来,街道、社区、驻街单位携手联动,开展以“比干劲、比进度、比总量”为主题的竞赛活动,先后成立了东湖村一期一片区、二片区,合平村,东湖渔场村,东湖村二期5个指挥部,抽调干部职工90余人,全程参与征拆腾地。年内,预计可腾地多亩(鱼塘亩),受益人口2多人。

将兼职委员单位、两新党组织的在职党员,吸纳进区域党建的网格当中。抓共建促服务,东湖街道选聘“一长多员”,建立健全街道、社区、楼栋的三级网格,名网格工作人员下沉12个三级工作网格。通过“一卡四制”督促党员亮身份、受监督、履职责,采取在职党员积分制管理,建立在职党员服务站,完善考核表彰制度,开创了“党员蜂巢”“艾沙先锋服务站”“乐龄之家”“同心课堂”“美丽长沙大学生公益联盟”“民情议事会”等党员服务品牌。通过同兼职委员成员单位的沟通协调,实现区域内的机关、企业、场地、人员、信息等党建资源和社会资源的集约利用和良性互动,打造了10余个“微基地”,其中将废弃的老宿舍变身全市两型宣教基地,废弃墙面改造为学习用典墙等,构建了“10分钟党群服务圈”。做到用党建引领一颗“子”,盘活民生实事“一盘棋”。

促共治

品牌活动互动奏响全民参与“协奏曲”

“过去车辆乱停乱放,小区过往通道经常被堵,弄得大家心情乱糟糟的。现在进出口变成了双向通道,通行顺了,环境变好了大家心情也跟着好了。”在滨湖社区教师新村小区,说起家门口的变化,居民周铭华连连点赞一脸获得感。他说,这条“肠梗阻”的背街马路,多亏了“东湖夜话”这样的议事平台。

周铭华所说的小区过往通道,就是滨湖社区沿科教路进入教师新村居民区的道路,也是小区唯一的进出通道,更是事关小区安全的消防通道。道路南侧是创业街市场,因为社会车辆乱停乱放,经常导致道路半幅路面被占,不仅影响居民的出行,还带来比较严重的安全隐患。面对居民多次反映出行难的热点问题,前不久,东湖街道“东湖夜话——把话筒交给群众”活动开进了小区。现场,在滨湖社区牵头召集下,芙蓉区市政局、交警中队、街道城管、驻区单位以及物业等单位负责人一道,与居民代表、商户代表围坐一起,围绕打通“肠梗阻”面对面协商共话。针对存在的问题一起分析原因,最终敲定了整治方案,在大家的互动中,“肠梗阻”热点难题迎刃而解。目前,教师新村小区大门门禁系统已建成,并改造成双向通道过车,南侧创业街后街沿线腾出空间,划出了多个免费社会停车位,缓解停车压力。科教路南北向则安装了减速带,居民出行畅通了,心也不堵了。

滨湖社区党支部书记解惠感慨道:“‘东湖夜话——把话题交给群众’是解决社区麻纱事的好帮手,也是服务居民的快车道。面对问题,各方坐下来面对面商讨沟通,以最快捷的方式解决,让居民家门口的揪心事有人办、马上办、能办好。”

把话筒交给群众,不称心的事在轻松愉快的“大家谈”中清晰了、解决了,创新基层社会治理,“东湖夜话——把话筒交给群众”活动5年前在东湖街道应运而生。效仿焦裕禄“瓜棚会”形式,街道按照议题居民定、对策居民谈的思路,破解干群时间错位,把白天不好组织到一起的群众聚拢来,把会开在需要议事解决问题的群众中,同群众坐一条板凳,说想法,提意见,拉家常,让群众宣泄怨气,让群众成为主角,让民意主导工作。一时间如古井修缮、气排球场改造、街区环境建设等有了群众的声音、意见、智慧,群众心平了、气顺了,昔日的“上访队长”转化成为街道工作热心人,有几个还成为街道维稳接访的骨干。

“小话题,凝聚出大智慧,党建引领用创新服务提升居民自治,形成街道的共治。”这是东湖街道党工委班子经常强调的共识,以群众需求为导向,倒逼工作“升级提高”,创新领导在一线指导、干部在一线工作、民情在一线了解、问题在一线解决、发展在一线推动的“一线工作法”,干部赢得了民心,政府树立了威信,改进了干部作风,有效促进了居民自治。

社区是城市的细胞,社区和谐则城市社会和谐。经济社会飞速发展,居民需求日趋多元,怎样才能构筑起幸福祥和、文明亲和、安定平和的和谐社区,社会治理不是街道社区的“独角戏”,而是必须奏响全民共治的“协奏曲”,在东湖街道,党建引领共商共治,在街道和社区党组织的引导下,包括“东湖夜话——把话筒交给群众”系列活动在内,民情快递员、百姓家常议事会、刘云阳“五老”工作室、“艾沙”志愿服务、侨之家、辣利婆管家、合平先锋等活跃在街道、社区的响当当品牌活动,串起了各方力量,凝聚成一股股强大的共治力量,成为营造和谐东湖的生力军。

今年初的新冠肺炎疫情始料未及,正月初一,小商贩赵先生一大家六口人从湖北监利老家赶回了东湖街道韶光社区。因居住地开放式无物业,获悉该情况后,作为民情快递员,钱月巧第一时间迅速将情况反馈给了社区。送米、送油、送菜、送桶装水……赵先生一大家人居家隔离期间,在韶光社区的组织下,身为党员志愿者的钱月巧帮着送生活物资,一直坚持到半个月的居家隔离期结束。“虽然不是老家,甚至互不认识,关键时刻给予我们家这么贴心的帮助,真的胜似亲人!”异乡的温暖至今让赵先生一大家为之深受感动。

推进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站建设,引导居民群众在社会治理中担当主体,近年来,东湖街道从辖区单位聘请一批热衷公共事业的在职或退休党员干部、在职教师、企业员工和居民群众等组建一支来人的民情快递员队伍,专门针对街道、社区党员干部纠正“四风”问题、辖区突发状况、环境卫生问题、安全生产问题、食品药品安全问题、化解矛盾纠纷等方面提供信息,并监督和有效解决。积极引导群众在辖区社会治理中发挥“党风廉政评议员”“保洁保序维护员”“文明行为劝导员”“社会事务服务员”“食药安全监督员”等作用,在增强群众有序参与社会自治、协调利益矛盾、维护社会和谐稳定方面做出了成效。

推共享

盘活党建资源形成“齿轮效应”

年芙蓉区青年干部实训营结业典礼近日在中共中国气象局党校湖南分校举行,来自该区各街道、各单位和对口援助的龙山县靛房镇青年干部完成为期半年的学习培训和党性锻炼。

芙蓉区青年干部实训营放到了中共中国气象局党校湖南分校。没错,原来中共中国气象局党校湖南分校也是芙蓉区基层党校东湖分校,这是东湖街道抒写“共享”篇章的又一生动实践。

位于东湖街道的中共中国气象局党校湖南分校,率先建成全国首个气象干部培训党性教育基地,入选中央国家机关党校党性教育基地名录,先后承担20多个中央部委等单位党性教育现场教学培训,有着良好的资源优势。创新基层治理推进共驻共享,东湖街道与中共中国气象局党校湖南分校就组建党建联盟、加强共建共治共享、开展培训合作等方面达成共识。

今年5月21日,芙蓉区基层党校在中共中国气象局党校湖南分校正式挂牌成立,成为芙蓉区干部培训的一大基地。如今感受到党建联盟带来的共享互动效应,中共中国气象局党校湖南分校副校长罗雪玲对未来更充满期待:“我们也正在利用街道独有的资源开发院士精神等精品课程,打造袁隆平水稻博物馆等区域红色文化教学基地,形成既有理论高度又有实践探索,既有集中统一又有分类分散的学习体系,以生动实践服务基层党员干部培训。”

共担共享,编制出党建新纽带。近年来,东湖街道党工委盘活联盟成员党组织党建资源,让每个党组织强起来,让每名党员动起来,通过资源共担共享形成“齿轮效应”,注入促发展的新动力,通过单向或多项互动,促进不同党组织党建特色、融合互通、优势互补,推动全街党建工作由“一片红”到“全面红”。自年7月东湖党建联盟成立以来,这个由国家杂交水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湖南农业大学、湖南省农科院等余家驻街高校、单位、企业组建的党建联盟,在党建引领下,红色共享、绿色共享、文化共享、服务共享多领域迸发,党建“联盟圈”成为“力量圈”,发挥了强大的基层服务作用。

利用社区建筑物墙面、行道两侧以及护栏,打造成了宣讲党的政策声音、宣传党建知识、展示新修订的《党章》内容以及红色故事的窗口,行步间知党史、学党章,让辖区党员群众受益匪浅。在龙马社区,建成开放的长沙市首个党章文化园,成为东湖街道红色共享的一大“窗口”。

萝卜个大叶粗、芹菜郁郁葱葱……寒冬的东湖街道东湖路一侧,居民袁红艳家的屋顶上,“小菜园”一派生机勃勃,各种时令蔬菜应有尽有。屋顶“小菜园”得益于东湖街道区域化党建实施的“绿色共享”,街道与湖南省农科院共驻共建共享突出“农字号”优势,免费为居民提供菜苗及技术指导,打造“屋顶菜园”。用党建推动绿色发展,街道全力推进垃圾分类,打造屋顶绿地,让屋顶变身“农场”,让都市回归田园,不断构建良好生态环境,推动东湖的高质量发展。

推动文化共享,年以来,以民意为导向,东湖街道打造古井乡愁特色街。修缮了东沙古井,新砌了麻石井台,平整了古井长墙,修建了一座精美的取水亭,并于亭后更设廉政文化墙。东沙井附近的老龙井,则用麻石修建起“满月”状取水池,池周更有石刻青龙飞跃等壁画,古朴厚重,呼应“老龙井”之名。以东沙井、老龙井为一头一尾的东湖古井乡愁文化街内,还遍种红枫、格桑花等绿植花卉,并随处可见老翁取水、孩童戏水等代表“取水众相”的石雕铜雕作品,让古井乡愁街更加名副其实。以此为基础,打造出了“东湖一日游”精品旅游线,举办红枫节、油菜花节等活动百余次,规划构建“稻圣公园”、东湖湿地公园,推动柳子明故居上升为市区两级重点文旅产业。如今的古井乡愁特色街,在这里取水者络绎不绝,成为居民和游客的打卡地。

“以前十几个人坐班大厅,办事窗口好些个,搞完这个找那个,一个上午搞不完;现在是两人坐班‘全岗通’,随时随地找到人。”东沙社区居民、退休老师戴老对街道“一门式”改革赞不绝口,还编成打油诗。推进服务共享,东湖街道以服务型基层党组织创建为抓手,推行“一门式”服务,推出“全岗通”APP,让更多工作人员下沉进网格,让办事更高效群众更省心。

“美美与共”的东湖实践,也正是“中国之治”的基层新境界。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