丰润县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章子怡,写了一首美诗 [复制链接]

1#
北京治疗白癜风到哪家医院好 http://www.bdfzkyy.com/

尽管已经被全方位无死角地剧透了无数轮,到了《我和我的父辈》里,我还是持续被感动到了,尤其是章子怡和黄轩的《诗》里。

一个妈妈强忍着痛苦和孩子解释他们随时面临死亡的威胁,还有一个孩子泪流满面地对着天空大喊“我不要你死”……

啊我们年纪大的人,真的受不了这方面的刺激。

虽然我们之前毫不留情地吐槽了影后的可怕中老年玛丽苏,脸上已经挂不住肉了,瘦得前胸贴后背,偏偏还要睁大眼睛强装灵动。

更不用说剧情过时俗套至极,观众已经厌倦这种“满朝文武爱上我”的设置,偏偏当时的电影大花们竟然前赴后继地下海演大女主,结果之惨烈可想而知。

豆瓣得分5.8,就这都还是看在往日的滤镜上,影后觉得很委屈。

其实同时也说明了演员们很看重豆瓣评分这件事~

曾经豪言壮语说绝不会演什么古偶大美女的年轻影后,后来抵挡不住资本的诱惑,加入了血扑豪华大礼包。

是影后,就一起扑!

本来知道《我和我的父辈》里《诗》这章是章子怡自己导演的时候,顿时非常不放心。十分担忧她又会把这段拍成一种奇奇怪怪的煽情风,仿佛嗓子塞了潮湿棉絮一样咳不出来咽不下去的效果。但,是!豆瓣高赞短评里面很多都是夸章子怡的,从影评到周围的人,对这段的好评度都非常高。搞得我就很好奇,带着很高的期待去看,也没有失望。我算被打脸了,但还很开心~~

《诗》这段的故事很不好处理。

航天工作者们的故事,如果只拍成普通人家过日子,那就泯然众人,无法体察其中常人难以想象的艰辛;

但如果一味渲染和无限拔高,效果可能达到了,但就又难免有说教的嫌疑。

我总觉得,如今的观众更需要从这些形象里感受到的是崇敬,振奋和鼓舞;

而不是面对前辈和先烈全然愧疚自责,总觉得自己活得不够高尚,道德感不够强,看电影吃个爆米花都充满罪恶。

所以黄轩写“诗”的这段就很好。

黄轩太适合这种知识分子的形象了,研究固体燃料是很神圣重大的科研工作,但他本身并没有骄矜感,朴素且自然。

对孩子也不显示文化和权威,基本就是陪孩子玩。

你就觉得他是一个回舍不得打孩子的爸爸,也绝对相信他能给你日产一二十首抒情诗。

这样的浪漫中他忽然很顽皮地给你写一个“诗”,找到这样的丈夫,生活再艰难也会快乐。

他的离世于国于家都是重大损失,尤其国家还有后来人顶上,家里则永远失去了一位丈夫和父亲。

《诗》的好处在于处理方式的柔和。

孩子们轻松的背后是成年人们的凝重,但又不会真的把所有的残酷都赤裸裸揭露出来刺激观众。

最深刻的感情都是暗中涌动的。

父亲去世之后,母亲相当悲痛,但是她为了工作和孩子,都必须咬牙坚持。

不必赘述,成年人都会懂这样的无助。

看到一个评论说章子怡太瘦了,看起来过于单薄,可是这个单薄是合理的。

他们是生活在戈壁的科研工作者,气候极端恶劣又物资又严重匮乏,没有人会显现出丰润的模样。

所有人都是凭着这种不畏艰辛忘我付出的精气神,才是看起来每天充满欢乐的状态。

父亲去世后,打击最大当属母亲,她失去了事业和家庭的双重伴侣。

但她只在雨夜那场戏里爆发了一次。

孩子死死地盯住她质问:我爸是不是死了?

她一边忙着向外面倒水,一边把孩子拽到门外:你爸是死了!

叛逆的小孩被大人这样一个举动镇住,反而觉得父亲并没有离开,母亲也请求领导,在研究成功之前暂时不要让孩子得知真相。

所有的男性工作者都主动留下加班,只为给一个孩子留下希望的余地,所有的爸爸都加班,我爸爸一定也在。

其余的时间里,母亲一如往常地承担家里的繁重家务,面上挂着微笑,从不失态。

只是去工作的路上,从前是俩人相伴有说有笑,如今只能一个人踽踽独行。

很多作品中对痛失爱人的女性的刻画,通常非常刻板。

她们要么歇斯底里从此失心疯,要么宛如行尸走肉,总之就是再没有生活的寄托。

也有很多横跳于两者之间的,又或者更加全心全意地为家庭服务,死死捏住孩子;绝口不提生死,生怕孩子感受到一丝缺失……

但在《诗》里,这些都没有。

主创用了更内敛的方式,却拍出了极致的韧性。

母亲也是科研工作者,再伤痛不能丢下工作,而此刻工作反而是她的一个有效的寄托。

她同样有自己的世界,并非依附丈夫而生,因此她可以独立在事业上不断精进,及时完成预定目标。

丈夫的离世,也不曾动摇她的信念。

航天工作严格保密,父母也不能向孩子透露任何只言片语。

面对孩子“做鞭炮的”的疑惑,浪漫的父亲说自己“在天上写诗”,而母亲则更为具体地,用孔明灯向他解释工作的原理。

但同时,她也极为理性地向孩子坦诚了工作的危险性:

你要学会长大!

妈妈不在的时候,你还要替妈妈照顾妹妹呢!

我是看了这个电影之后才知道,什么是“火药雕刻师”的。

火药雕刻师是国际认证的绝对高危职业,也是航天事业中不为人知的幕后英雄。

章子怡在查找资料之后确定了这么一个大众并不熟知的职业,正是要贡献一个特殊的切入点:

“当我了解到火药雕刻师这个职业的时候,我被深深地吸引了,在中国现在只有多个人从事这个职业,从第一枚运载火箭的研制到今天神舟十二号的成功发射,这个高危工作都不能用机械化替代。在这个过程中,不仅对创作帮助巨大,也让我对于中国航天的幕后英雄更加敬畏。”

中国航天集团的高级技师徐立平,年参加工作以来30年兢兢业业,凭借高超的技术被称为“雕刻火药的大国工匠”。

年他获得感动中国人物时,评委会给他的颁奖词是:

每一次落刀,都能听到自己的心跳。你在火药上微雕,不能有毫发之差。这是千钧所系的一发,战备导弹、载人航天,每一件大国利器,都离不开你。就像手中的刀,二十六年煅造。你是一介工匠,你是大国工匠。

而在电影里,章子怡作为一名女性的火药雕刻师,一头顾着家中一双儿女,另一头不忘改进技术,精益求精,彰显航天人的平凡与伟大。

章子怡再次发挥了她最擅长的“坚韧”的风格,但不像玉娇龙的刁蛮,也不像宫二的隐忍,她是强悍和温情的结合,身上有着每一位母亲的影子。

放孔明灯的地方是个生理性催泪的点,看到孩子哭着喊妈妈,不想流泪的人很少。

尽管此后的技术和条件都有了飞跃提升,但“东方红一号”依旧是中国航天从筚路蓝缕到星辰大海的开端。

初代航天人、东方红一号卫星技术负责任、神舟飞船总设计师戚发轫说自己是含泪看完了这一段。

真正的杀器,是一首真正的诗:

燃料是

点燃自己

照亮别人的东西

火箭是

为了梦想

抛弃自己的东西

生命是

用来燃烧的东西

死亡是

验证生命的东西

宇宙是

让死亡,渺小的东西

“东方红一号”是中国航天从筚路蓝缕到星辰大海的开端,航天人的浪漫和梦想,付出与坚持,那些惊天动地和隐姓埋名,全都融在了诗里。

看似平淡实则暗潮汹涌,细腻和丰富并存,和《诗》的创作团队聚集了很多女性成员有关。

《我和我的家乡》映后见面会上章子怡谈起了自己第一次做导演的经验,说“女导演太难了”,“不是女性适合做的职业”。

这句话在斩头去尾之后被理解成了“女人不适合当导演”。

但看整段采访,她虽然说的意思并非“女人不适合”,也不是要撒娇卖惨。

她先吐槽了选女人是因为“男人都不太靠谱”,后面则一一感谢了主创们。

虽然觉得难,但依然趁着这样难得的机会迎难而上,所有的女性主创都是优秀的榜样。

其实不止是《诗》,《父辈》其他单元的女性角色都可圈可点,比以往有了不少突破。《乘风》里的张天爱,大着肚子扛枪,不叫苦不叫累,不拖任何人后腿;《鸭先知》里的宋佳,刻薄背后是温情,在关键时刻挺身而出;《少年行》里的马丽,单身母亲从不苦大仇深,对儿子严格中带着体贴包容……从第一次导演的角度说,章子怡这部处女作完成得颇为不错。尤其我一开始真的冲沈腾和徐峥他们去的,但最后的观感竟然还是《诗》最好,着实难得。觉得难得的不是我一个人,李银河老师也表示“几乎从头到尾在流泪”,是她观影史上的首次体验。但是她说,确实因为真实,感人。李银河肯定了片中女性力量的安排。母亲和父亲是并肩战斗平分秋色的,她在妻子母亲的身份之前,首先是个独立的人。后面又肯定了章子怡初次导演的成功,惊讶于主创团队全员女性的组合。李银河说当年章子怡的《我的父亲母亲》让她惊艳,如今的导演同样让她惊艳,希望章子怡可以制作出更多精良的作品。其实我看《诗》的时候,就觉得有一点《我的父亲母亲》的痕迹,同样的朴素造型,还是真实的“父亲母亲”的关系。即使只是巧合,也是冥冥中的注定。由此可见,大家都认为子怡还可以继续在电影上做出努力,“演而优则导”,路还很长。无论怎么样都比磨皮滤镜演玛丽苏强。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