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天外交部发言人赵立坚又转发了一张漫画——这已经是他(至少)第4次转发漫画来表达态度了。
为什么他喜欢转发漫画呢?
因为漫画是跨语言的存在,无论你是哪个国家的人,文化程度如何,多少都能看懂一些漫画所要表达的意思。所以在西方媒体上,我们可以看到大量的漫画,甚至有些漫画还成了大牌杂志的封面。
《经济学人》封面《明镜周刊》封面《时代周刊》封面
在我国,漫画这一名词却包含了两种绘画种类。
一种是上面看到的,以讽刺为主,采用幽默、夸张的形式来表现主题的绘画,另一种就是采用分格、影视镜头构图,来表现故事的、连续性的画面。今天一笑主要讲第一种。
故事性漫画
具有讽刺性质的绘画在我国是古已有之,我之前介绍过的宋末元初的画家龚开(可参看拙文《他创造了漫画,用绘画反抗异族统治,如今却很少有人知道他的名字》),他的《骏骨图》、《中山出游图》都有讽喻之意。
龚开《骏骨图》
只不过因为封建社会不断兴起文字狱,所以这种带讽刺意味的画流传很少,还有的就是过于隐晦,不够通俗易懂(例如八大山人的“白眼花鸟”)。
到了近代,新闻报纸管制的放开,才使讽刺画有了用武之地。
特别是一些革命党人办的报纸,如同盟会的《民报》、光复会的《苏报》,以及于右任主持的《民呼》、《民吁》等报纸和一些具有民主思想的先进人物,就利用讽刺画,针砭时弊和抨击清王朝的腐败。
但这时候的讽刺画都不敢署名(可以理解),而且这种画没有一个统一的称呼,有的叫“讽世画”、“时画”,或叫“寓意画”、“滑稽画”、“讽画”、“谐画”等。
漫画这一名称的确定,还是靠两位名人:一位是画家丰子恺,一位是文学家郑振铎。
丰子恺原名丰润,又名仁、仍,号子觊,后改为子恺,笔名“TK”(FONGTSEKA)。
他从小喜欢画画,16岁以第3名的成绩考入浙江第一师范学校(现杭州师范大学),师从李叔同学习绘画。
年,丰子恺留学日本。一天,他在旧书摊上看到了一本《梦二画集·春之卷》,作者竹久梦二专攻简笔漫画,自成一家。丰子恺看到后大受启发,由此找到了日后自己绘画发展的方向。
年,丰子恺回国后开始漫画创作。最初是朱自清找丰子恺约稿,丰子恺画了幅题为《人散后,一钩新月天如水》的作品,引起了在上海办《文学周报》的郑振铎的注意。
郑振铎和丰子恺签约,从年起,《文学周报》开始连续刊载丰子恺的画作,陆续发表了《红了樱桃,绿了芭蕉》《翠拂行人首》等作品,郑振铎给这些画冠以“子恺漫画”的名头,从此,在我国凡是具讽刺与幽默意味的画,就统称为漫画了。丰子恺也成了中国漫画创作的鼻祖。
丰子恺的漫画造型简约,画风朴实,多以儿童作为题材,富有童趣,也反映了社会现实,以“小中能见大,弦外有余音”的艺术特色备受世人青睐。
民国时期是我国漫画的黄金时代。当时的中国漫画年轻而几乎没有拘束,借鉴国外,结合传统,形成了多种多样的艺术风格。在内容和题材上也大胆而犀利。
二十世纪三十年代,还出现了专门的漫画杂志,其中最有名的是《上海漫画》和《时代漫画》。
这两份杂志的创办都和张光宇有关。
张光宇早年在烟草公司广告部画月份牌年画,同时利用闲暇时间画漫画,先后创作了《登场人物》《开源节流图》《西游漫记》《儒林外史》等一系列脍炙人口之作。
年,张光宇与三弟一起组建东方美术印刷公司、时代图书公司,创办《上海漫画》《时代漫画》《时代画报》和《独立漫画》等杂志,张乐平、叶浅予、华君武、丁聪等著名漫画家都在他的杂志上发表过作品,缔造了“一代漫画大师的摇篮”。
不过,张光宇对于现代人来说,最熟悉的作品还不是漫画,而是一代动画片神作《大闹天宫》——这已是建国以后的事情了。
今天就先介绍到这里吧。最后,我们来看看一些民国漫画大师的作品,有你熟悉的没?
(未完待续)
PS:想了解更多的民国漫画,可以看看下面这本书。里面的漫画尺度之大、讽刺之强烈真是令人叹为观止。我们现在很缺这样的漫画啊。
小漫画,大历史:从清末到民国京东好评率99%无理由退换京东配送官方店旗舰店¥29购买
本文是《趣谈中国汉字/书法史》姊妹篇,《笑画中国美术史》(暂名)系列文章。每篇一分钟,收获受用一生的知识,你值得拥有!加